营养干预措施在肺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03 23:46石霞武芙蓉
西藏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肺结核病发生率研究组

石霞 武芙蓉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张掖 734000

肺结核病是由于人体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1]。结核杆菌可入侵人体的各个器官内,最常见于肺脏,被称为肺结核[2]。肺结核病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其疾病传染率较高,抵抗力较弱的人容易患病。据研究显示[3],患者在患病后,需消耗的营养较多,但以往大部分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对最终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临床上对肺结核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肺结核病所产生的低热症消耗患者的大部分营养,患者在缺乏营养的身体状况下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对肝脏等器官产生伤害[4]。目前,营养干预已成为肺结核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充足而恰当的营养干预,对肺结核病治疗的效果十分重要。为了证实在本地区营养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应用效果,特进行本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18 年4 月~2020 年2 月,所选取的84 例病例样本均为在该时间段内,到我中心管理随访肺结核病的患者,按建档编号的奇数、偶数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0 例;年龄25 岁~70 岁,平均年龄(39.51±6.12)岁;病程1 年~6 年,平均病程(3.41±0.52)年。研究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25 岁~69 岁,平均年龄(38.26±6.43)岁;病程1 年~7 年,平均病程(3.13±0.72)年。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含患者年龄、职业、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等方面资料)进行对比,两组结果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X 线胸片检查后,均确诊为肺肺结核病;全部病例均符合结核病的国家标准。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类疾病,合并其它重症疾病的患者;无法全程配合治疗的患者。患者在知情本研究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肺结核病的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饮食上不受干预,可自行安排饮食,研究组患者经由营养师为其制定营养干预计划。(1)营养干预的原则:在对肺结核病患者实施治疗时,除药物治疗及充足的休息之外,营养干预治疗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予以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适量的微量元素与矿物质等的均衡营养干预,可减少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2)营养干预的方法:①能量摄入:每日为患者提供含能量2000kcal~3000kcal 的食物,以保证患者每日能量充足;需依据患者身体情况合理安排,对部分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将能量控制在2000kcal 左右。②蛋白质摄入:每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其摄入量为1.5~2.0g/kg 的范围内,患者在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后,可提高免疫力,抵抗结核杆菌,并提高修复病灶的效率。③维生素:为患者提供的食物应包含维生素A、C、D 及维生素B 族。其中维生素D 可通过户外运动与沐浴阳光来达成补给目的;维生素A、维生素C 的补充,可通过食用胡萝卜、番茄、柑橘等果蔬来达成;补充适量的维生素B 族,可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以对抗疾病。④碳水与脂肪的摄入:将米饭与面食作为患者的主食,可为患者提供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持,但具体食用量依据患者往日食量而定,无需严格限制。肺结核病患者中的肠结核患者的肠胃消化吸收能力较差,若摄入过量的脂肪可引起腹泻现象,在营养干预时应注意对患者脂肪摄入量的控制,予以患者脂肪含量较低的食物,保证每日患者脂肪摄入总量在50g 左右。⑤水与食物纤维的摄入:每日摄入足量的水与食物纤维,可预防患者消化不良,降低废物积蓄于患者体内机率。⑥矿物质摄入:患者体内肺结核病灶的修复需要大量的钙质提供支持。对肺结核病患者的营养干预中,对钙质的提供较为重要,需在患者食物中安排适量的乳制品、豆类、海带、贝类等,以促进病灶钙化。⑦烹饪要求:肺结核病患者不宜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在烹饪时需注意需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以保证营养为原则,尽量增加患者的食欲。

1.3 观察指标

营养不良程度评定标准[5]:在营养干预2 个月后,评定两组患者营养水平。营养不良程度可分为三个等级;轻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良好,皮肤较为干燥,体质量低于正常标准的15%~25%;中度营养不良:轻微精神不振,皮肤松弛,体质量低于正常标准的25%~40%;重度营养不良:精神萎靡,毛发枯黄,皮肤苍白、干燥,体质量低于正常标准的40%以上。

营养不良发生率=(轻度例数+中度例数+重度例数)/总例数×100%

对患者营养干预营养指标变化状况进行对比。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身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状况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LB、BMI、TSF 指标对比(n=42,)

表2 两组患者ALB、BMI、TSF 指标对比(n=42,)

3 讨论

肺结核病患者因治疗药物的毒性与体内代谢速度加快,而出现肠胃功能异常的现象,患者消化能力与食欲下降,致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6]。患者在肺结核病治疗阶段出现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良好的营养状况不仅可以降低药物对肝脏的作用,还能够加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促进机体对治疗药物的吸收[7]。

以往临床治疗肺结核病,对患者营养干预的力度较差,患者自主选择饮食内容,未能在科学的营养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导致患者普遍营养不良,对药物的吸收能力较差,临床疗效未能达到理想状态[8]。在对肺结核病患者实施营养干预前,医务人员需对患者的基本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定营养干预计划的基础。在营养干预时,患者需每日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有助于患者增强机体抵抗力,并纠正营养不良的贫血状况[9]。在机体每日能够补充适量的蛋白质的条件下,可有效提高免疫球蛋白的生成速度[10]。在对肺结核病患者实施营养干预时注意对酪蛋白的摄入,可有效加快患者体内病灶的钙化作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医务人员针对患者具体的营养状况为患者提供个人化的营养干预支持,可有效改善以往因对营养干预有限而出现的患者普遍营养不良的现象。在本研究中对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0.46%,研究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9.52%,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研究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在营养干预前,两组患者LB、BMI、TSF指标水平差距较小,且P>0.05;经干预,研究组患者ALB、BMI、TSF 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距具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得结果与上述关于营养干预对肺结核病的应用效果相符,表明对肺结核病患者实施营养干预,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总而言之,将营养干预应用于肺结核病的治疗中,可有效促进患者病灶的愈合,确保了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肺结核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猜你喜欢
肺结核病发生率研究组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健康教育对于肺结核病防控管理的效果研究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肺结核合并重症疾病病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