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2021-03-03 23:46张磊
西藏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迟发性丁苯脑病

张磊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河南平顶山 467000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过及时抢救,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在短时期内表现正常,但经过数天或数周的“假愈期”后,突然出现以痴呆、精神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功能障碍[1,2]即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患者中毒两个月内,该病病理改变主要是脑白质脱髓鞘和脑血管功能障碍[3]。造成迟发性脑病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令患者脑部缺氧,患者脑血管麻痹扩张、脑容积加大,进而导致脑内神经细胞耗尽速度加快。再加上钠离子过多积累,大脑无法正常运转,最终引发患者脑组织缺氧及血液供应不足。若未得到有效预防及治疗,很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有报道称,丁苯酞对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4],因此,本文设置两组对比试验,探讨丁苯酞联合地塞米松对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治疗疗效,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 年1 月~2019 年3 月入院的74 例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1)均存在明确一氧化碳中毒病史者;(2)发病初期有昏迷症状者;(3)经过治疗恢复正常后,出现精神意识障碍现象者;(4)发病前无运动障碍疾病,无痴呆、脑血管及精神疾病者;排除标准:(1)年龄大于70 岁患者;(2)患有脑出血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有过往神经系统后遗症者;(4)依从性差者;(5)混合气体中毒者;(6)合并其他毒物中毒者。将满足条件的74 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7 例。实验组男20 例,女17 例,年龄在45~65 之间,平均年龄(50.82±3.15)岁,昏迷时间20~26h 之间,平均昏迷时间(23.01±2.05)h,假愈时间7~15d 之间,平均假愈时间(11.75±3.01)d;对照组男19 例,女18 例,年龄在45~68 之间,平均年龄(51.03±3.22)岁,昏迷时间在20~27h 之间,平均昏迷时间(22.81±2.11)h,假愈时间在8~16d之间,平均假愈时间(12.01±2.87)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平均昏迷时间、平均假愈时间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施以常规治疗法,给予高压氧及促醒、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自由基清除剂等药物。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地塞米松(天津市津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139)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治疗第1~3d,每日静脉注射20mg 地塞米松,分两次注射,一次10mg;治疗第3~7d,地塞米松注射量减为每日10mg,同样分两次注射,一次5mg,治疗一周后停药。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299)口服治疗,0.2g/次,3 次/d,连续口服1 个月后停药。

1.3 观察指标

将治疗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患者神志清楚,意识恢复,无大小便失禁症状,生活可自理;有效:患者神志恢复,但仍存在临床症状,轻度行为异常,偶尔发生大小便失禁现象;无效: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无差异,神志不清,生活无法自理。对患者入院1 周内及2 周后分别进行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简易智能量表MMSE 评分,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将中途退出该实验的患者排除在评分之外。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

2.2 治疗有效性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有效性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 评分、MMSE 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 评分、MMSE 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 评分、MMSE 评分比较[]

2.4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心电图、生化全套及血常规检查,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仅1 例患者发生腹泻,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迟发性脑病是一氧化碳中毒后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常与治疗及时度及中毒程度相关。迟发性脑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与缺血低氧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脱髓鞘病变及一氧化碳毒害脑细胞有关[6]。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大脑对缺氧较为敏感,患者微血管容易发生损害,进而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造成闭塞性血管内膜炎和微血栓,继而脑神经细胞坏死[7]。迟发性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神经错乱、大小便失禁、四肢肌张力增高,严重者会出现昏迷不醒状态,且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有研究表明,年龄越大且昏迷时间越长,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患者的预后越差,因此病存在“假愈期”,一般在2~60d 左右[8],因此及时有效预防及治疗迟发性脑病成为关键。

丁苯酞是一种脂溶性化学新药,它的主要活性成分为dl-3-正丁基苯酞,其结构与左旋芹菜甲素相同,它可改善患者因脑部缺血造成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有效切断脑部缺血引发其他部位损伤的病理行为,同时维持大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改善神经功能等,丁苯酞还具有重建微循环同时加强缺血区灌注以达到维持正常新城代谢功能[9,10]。地塞米松具有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常用于减轻脑水肿,有资料表明,糖皮质激素可改变迟发性脑病患者脑白质脱髓鞘、脑神经递质代谢异常、脑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细胞毒性损伤等症状,使用较为广泛。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通过丁苯酞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方法,探究治疗疗效。研究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 评分、MMSE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说明此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分析其作用机制,丁苯酞的有效成分dl-3-正丁基苯酞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选择性抑制 AA 及其代谢产物,起到改善微循环、防止微血栓的形成、保护脑细胞的作用。除此之外,丁苯酞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细胞PGI2 合成,抑制TXA2 合成,使 PGI2/TXA2 下降,微血栓形成减少。地塞米松具有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当患者大脑缺氧时,类固醇分子可嵌入在膜双分子疏水中间带的拱道中,在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和自由基之间起到屏障作用,减轻氧自由基对生物脂的膜质造成损害,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减轻了缺氧对脑部造成的损害,进一步预防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两种药物结合使用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术后Barthel 评分、MMSE 评分均有所提升,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迟发性丁苯脑病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酶敏感蛋白-1、血浆组织因子水平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
环保低成本型高分子复合材料 人造草坪足球场地开发与实现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