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恐动症及康复质量的影响

2021-03-03 23:46关丽瑶
西藏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医养置换术髋关节

关丽瑶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骨科 河南开封 475000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髋关节疾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1,2]。髋关节是维持人体姿势的重要关节,髋关节病变临床上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及患者关节功能受损甚至丧失[3,4]。髋关节病变可由退行性病变、关节炎等原因造成髋关节的结构或生理功能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存质量[5,6]。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为髋关节置换术,该术式可解除患者疼痛、恢复受损的关节功能[7]。然而,有研究指出,髋关节置换术为外科手术,术后易引起关节不稳、感染、出血、脓肿及术后恐动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并且增加患者术后医疗费用支出[8,9]。相关报道指出,术后给予患者相关的干预或指导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0]。医养结合模式为一种新的干预模式,可给患者提供精准、有效、全面的医疗服务,在缓解病人术后不适及帮助患者康复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关于医养结合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报道相对较少,故特此进行本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8 年7 月~2019 年10 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8 例患者。随机将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 例患者。研究组男25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61.29±8.28)岁,病程(15.27±3.18)年,体质量指数(22.07±2.13)kg/m2,骨性关节炎16 例、股骨头坏死20 例、其他3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04±8.33)岁,病程(15.31±3.20)年,体质量指数(22.11±2.16)kg/m2,骨性关节炎15例、股骨头坏死21 例、其他3 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病因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1)年龄高于55 岁;(2)首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意识清楚,可正常交流;(4)入选病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1)重度心脑血管疾病;(2)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3)凝血功能异常;(4)入组前1 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者;(5)重度骨质疏松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具有同一组医师完成。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具体为:首先评估患者病情,并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治疗及住院期间注意事项,主动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其次在住院期间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学习相关知识及术后功能锻炼,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指导患者及家属的锻炼;再次,对患者出院后的四肢功能、上下楼梯、上下床等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出院后注意事项,且在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研究组住院期间护理方法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具体为:出院后在养老机构继续给予患者康复锻炼,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为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出院后及时通过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方式,测评患者对宣传知识的掌握情况,保证患者及家属均可有效掌握术后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医护人员定期监督患者康复训练情况,及时向患者讲解出院后功能锻炼遇到的问题,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综合指标(包括12 h 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以Tampa 评分判断患者恐动症发生情况,该评分高于37 分为恐动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Harris 评分、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

疗效评价: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对日常活动无影响,无并发症出现为优;治疗后患者髋关节恢复较好,可基本完成日常生活,轻微并发症为良;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独立完成部分日常生活,但存在一定限制为可;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差,无法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用()表示,采用独立t、配对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综合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综合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综合指标比较()

2.3 两组恐动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恐动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6%(1/39) vs 17.95%(7/39);χ2=5.014,P=0.025】。

2.4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ADL 评分、SF-36 评分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ADL 评分、SF-36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ADL 评分、SF-36 评分比较(,分)

2.5 并发症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n(%)]

3 讨论

髋关节是连接人体上下两个部分的重要关节,当该部位发生病变时可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影响。髋关节病变常见的类型有骨性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发病的主要原因为骨质脆性较大、软组织单薄等[11]。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该种术式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等原因,对患者的治疗体验造成不利的影响[12,13]。并且发现,髋关节置换术后仍有部分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较慢,且有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极大的影响[14,15]。若能在术后及时给予患者有效、全面的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术后康复。然而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不能坚持康复锻炼,导致该病在后期预后较差。本研究采用医养结合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该模式是以医疗机构为载体扩展而来,在患者出院后可对患者进一步指导。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剧烈疼痛可使部分患者对活动产生恐惧,从而回避下床运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恐动症的发生率仅为2.56%,可能与医养结合模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及时的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正视此种心理进而克服有关,且医养结合模式重视不同患者的服务需求及活动能力,可针对性的指导康复训练,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三项评分发现,研究组患者三项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佳,表明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得到较大的改善,可能原因为医养结合模式在患者出院后针对患者进行指导及随访,保证患者出院后锻炼的积极性,并不断重复记忆内容,加深对康复训练内容的记忆。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

综上,医养结合模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恐动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下一步将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避免个体差异及地域差异给结果带来的偏倚。

猜你喜欢
医养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11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医养当兴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