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耐受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1-03-03 23:46吉晖晖董蕊蕊张冰洁
西藏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耐受性根治术医师

吉晖晖 董蕊蕊 张冰洁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洛阳 471000

胃癌是临床多发恶性肿瘤之一,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胃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该病不仅可出现贫血、消瘦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还可能发生肿瘤转移而影响患者肝肾功能及呼吸系统,甚至引发恶病质,最终造成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1]。胃癌根治术是指通过手术方式将癌变部位切除的方式,属于目前唯一可能有效治愈胃癌的方法;但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及对治疗效果的担忧等因素,容易造成其机体内分泌紊乱,从而影响手术耐受性,进而干扰其手术过程及预后。因此,如何保证胃癌根治术顺利进行并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结局改善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 年7 月~2019 年12 月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00 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5~75 岁,平均年龄(65.73±6.04)岁;病变部位:贲门19 例,胃体11 例,其他20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26 例;年龄30~60 岁,平均年龄(65.85±6.19)岁;病变部位:贲门21 例,胃体12 例,其他17 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胃癌诊疗规范(2011 年版)》[2]中关于胃癌的诊断标准;②经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③符合胃癌根治术相关手术指征。(2)排除标准:①胃部良性肿瘤疾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其他重要脏器疾病;④严重精神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①术前向患者解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指导其术前12h 禁食禁饮,并进行胃肠道准备;②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清醒前去枕平卧,清醒后取低半卧位;早期指导患者禁食并加强营养支持,待肠胃蠕动恢复后指导其逐渐恢复饮食;除老年患者或病情较重者,鼓励并协助其适当运动。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接受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干预:①组建协作护理小组,主要成员包括消化科专科医师、营养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及护士长等,由各专科医师为营养师及责任护士提供相关专业知识;②于患者入院时综合评定其相关资料,术前由胃肠外科医师向其讲解胃癌发病机制、根治术手术过程及预后注意事项等,并指导护理人员加强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观察;对于心理状态较差者,由心理咨询师给予专业心理干预,并指导患者家属为其提供社会支持;营养师需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及胃癌病情变化综合制定围术期营养管理计划;最后由责任护士执行并落实围术期护理计划;③患者出院前需再次进行综合评定及健康教育,发放胃癌根治术护理干预手册及计划表,责任护士每周1次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并监督各项护理计划实施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基于各科室医师意见适当调整护理计划。两组护理时长均为14d,并随访3 个月。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耐受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①于手术前测定患者心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②记录两组住院期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耐受性比较 见表

表 两组患者手术耐受性对比()

表 两组患者手术耐受性对比()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3 例切口感染、2 例肺部感染及3 例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8/50);观察组术后仅出现1 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36)。

3 讨论

胃癌根治术是指通过手术方式将原发性胃部肿瘤连同已转移淋巴结及受累的浸润组织一并切除,并重建患者消化道,以达到可能治愈胃癌的目的。但由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仅残留小部分胃或全胃切除后空肠间置代胃,进食容受量比原来明显减少,患者机体状态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部分患者因对癌症疾病的不了解,认为癌症即死亡,使得其手术耐受性下降,进一步影响其治疗过程及预后[3]。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及改善预后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前心率、SBP 及DBP 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说明多学科协作护理在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耐受性,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可知,多学科协作护理指由多学科医师共同组成诊疗工作小组,针对某一特定疾病,讨论并制定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或多学科联合实施该护理计划的工作模式[4]。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可对多种医疗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多种资源共享,从而避免治疗不足、过度治疗等医疗弊端,有效节约医疗时间及成本,减轻患者负担。通过成立护理小组,医师可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从而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及护理计划全面性;胃肠外科医师可为患者提供胃癌疾病及根治术相关专业知识,纠正患者对于癌症及治疗过程的错误认知,结合专业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疾病、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理压力,稳定其情绪,从而降低心源性因素对其诊疗过程的影响,提高手术耐受性;专业营养医师则可保证患者康复期间营养供应,改善其营养摄入情况,从而辅助促进机体状态恢复,提高其免疫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随访机制则可对患者家庭护理效果进行监督,从而促进其术后康复结局改善。

综上所述,胃癌根治术患者接受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提升其手术耐受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术后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耐受性根治术医师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医师节》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黄鳝对常用消毒药物的耐受性反应研究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影响的探讨
小儿胃镜检查时耐受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