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病毒性肝炎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2021-03-03 23:46王欢
西藏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调查表延续性病毒性

王欢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河南濮阳 457001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肝脏疾病,该病多是由于肝炎病毒所引起,患者发病后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随着炎性病毒的扩散,还会诱发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1]。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该病时,多采用服用药物及调节免疫等为主要治疗措施,但由于该病持续时间较长,伴随着迁延不愈,往往患者会出现消极治疗及不按时服药等现象的发生,且患者在家治疗时间多于住院时间,导致患者遵医行为下降更为严重,从而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2,3]。为探求更为理想的护理措施,使患者遵医行为得以提升,本次研究中,对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发现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16 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8 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对照组男36例、女22 例,年龄最小24 岁,最大53 岁,平均年龄(41.62±4.91)岁,病程10 个月~7 年,平均(3.16±0.54)年,乙型肝炎41 例,丙型肝炎17 例。观察组男35 例、女23 例,年龄最小23 岁,最大52岁,平均年龄(40.84±4.79)岁,病程1~7 年,平均(3.21±0.56)年,乙型肝炎42 例,丙型肝炎16 例。两组性别、年龄、肝炎分型及病程区间等变量资料无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经过实验室病毒检测,均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均符合肝炎防治指南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4]。②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无意义,签署相关文件。排除标准:①存在恶性肿瘤。②脏器功能受损。③病历资料不全。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注意事项、用药指导、出院指导、饮食指导等。干预周期为6 个月。

观察组:该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具体为:①护理人员对其病历等相关资料有一定的了解后,通过交谈等方式收集患者生活习性等信息,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建立患者良好、积极的治疗心态。②在固定时间(每周末)开展相应的健康讲座,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特点及相关治疗注意事项等,若患者不能参加,可由患者家属代替。③在活动结束时,组织患者加入相应的微信群聊中,若患者无手机,可让其家属加入。该群内护理人员,定期将相关病毒性肝炎的知识及治疗的重要性在群内进行发送。④相关病毒性肝炎的知识可以视频、音频及文字的形式进行推送,为督促患者观看,可让其家属进行监督,在观看完后需向相关责任护理进行汇报。在群聊中,可鼓励患者对病情进行相互探讨,对所产生的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解答。⑤根据患者的病情资料,制定相应的健康作息,并由家属监督执行,对存在失眠症状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相应的呼吸训练等。对患者的饮食做好相应的控制计划,并要求患者将每日所食用的食物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发送至群聊中,可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干预周期为6 个月。

1.3 评估方法

在患者入院复查时,将调查问卷表对其进行发放统计。

①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遵医行为:采用CLDQ(慢性肝炎)调查表进行评定,包括: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健康作息、按时服药。

②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评定,包括: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精神健康。各维度分值0~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经SPSS23.0 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相关资料及合理饮食等CLDQ 调查表数据均行行χ2检验;精神健康等SF-36 调查表数据均经t 检验,以()表示,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LDQ 调查表两组数据 见表1

2.2 SF-36 调查表两组干预前后数据 见表2

表2 SF-36 调查表两组干预前后数据()

表2 SF-36 调查表两组干预前后数据()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多是由于肝炎病毒入侵所致,且与自身免疫存在较大关联,患者发病后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在发病初期较不易被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表现出腹部不适以及肝区疼痛等临床表现[5]。目前在临床上多以加强营养、服用相关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相应的锻炼及合理作息为辅进行干预[6]。

但患者病情较长,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及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性才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有研究发现[7],多数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常规护理干预,进行灌输式的健康教育等措施,针对性较差,在患者出院后立即中断,加之患者病情较长,较容易出现不按时服药等较差的遵医行为,使疗效降低,令其生活质量日益下降。本次研究中,将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中,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CLDQ 调查表及SF-36 调查表各项数据均较对照组高,组间有差异(P <0.05)。延续性护理模式,通过新媒体介入,持续性的将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措施向患者进行讲解,给予其最佳的康复指导。病毒性肝炎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往往存在受他人歧视等不良的心理情绪,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树立起良好、积极的治疗心态[8]。出院后,通过微信的形式,不断向其灌输疾病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同时根据患者特点,调整相应的作息及饮食,并给予持续性的监督,充分保障了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在无形中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9,10]。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值得临床上借鉴。

猜你喜欢
调查表延续性病毒性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治病毒性感冒
读者调查表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