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中医药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21-03-06 07:00赵宝林潘道友王启海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教工匠中医药

赵宝林,张 宏,康 浩,潘道友,钱 枫,王启海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工匠精神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促进一个行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提出要“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作为培育高技能中医药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应当抓住践行工匠精神的契机,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在当代中医药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将产教融合视域下工匠精神贯穿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

1 中医药工匠精神品质

1.1 工匠精神内涵

《管子·小匡》篇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其中的“工”就是工匠,即有工艺专长的匠人。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大批能工巧匠,如庖丁、鲁班、黄道婆、蔡伦、毕昇等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工匠代表,他们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对技艺精益求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赋予了当代工匠新的定义:处在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通过具体操作或依赖自身技能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人[1-2]。工匠精神即工匠在巧手制作的过程中,因其职业特殊性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精神品质[2]。

1.2 中医药行业蕴含工匠精神

《说文解字》曰“医者,治病工也”。《难经》曰“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黄帝内经》曰“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工有上、中、下3种,其中上工指中医药领域最高境界,漫长中医药发展长河中,涌现出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上工。成为上工必须具备广博的医识、精湛的医术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大医精诚》中提到,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从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3],要有“大慈恻隐之心”“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心怀,而这正是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这与当今提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专注严谨、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内涵一致[4],大医精诚是中医药工匠精神精髓所在。

1.3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医药工匠精神品质

高职中医药教育担负着传承与创新中医药的重任,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中医药人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更关注“技术与技能”的培养,缺少职业道德教育的连续性和环境性,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内涵和职业文化等价值观的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存在较大缺失。产教融合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形式,高职中医药院校通过开展校企(院)合作,走进医院、中药制药企业,感受中医药文化和职业精神,在产教融合环境中,凝练工匠精神的现实品质:职业生涯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专注严谨、持之以恒的职业态度[4]。

2 产教融合视域下我校中医药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2.1 厚植中医药文化,创设塑造工匠精神环境

特色校园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是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最佳途径。作为中医药院校,应将产教融合视域下中医药文化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植入过程中,融入产业元素、行业元素、职业元素,营造弘扬中医药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对学生开展专业、专注、创新品质培养,促进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职业行为,促使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的基本素质,全面提升职业素养[5]。

2.1.1 建设中医药特色校园环境 我校历来重视环境对人品质的陶冶,积极营造具有浓郁中医药文化色彩的校园风光,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品位的提升和细节的雕琢。学校在校园绿化上,形成以中医药草本为主体的“大药苑”格局;校园景观上,融入中医药元素,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无痕、润物无声的功能;校园内银杏路、丹桂路等路名,既体现了校园自然环境特征,又呈现出中医药文化特色;杏林广场上的名医名家铜像,图书馆前以神农氏、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中医药大家为代表的“中医魂”雕塑以及随处可见的中医药文化石、励志石等,都显现出学校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学校还采取传统文化“上墙”的方式,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办公楼、图书馆等墙上的中医名医画像、中医经典著作节选以及图书馆大幅瓷画《伤寒论序》《中医诊疗图》《中药炮制图》等。我校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设置有优秀企业文化场景,现已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在培育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弘扬优良学风校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1.2 开展中医药文化活动 注重中医药文化育人,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教育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中医药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学校与企业开展“能工巧匠进校园”主题活动和“校友创业成功报告会”,定期邀请企业能工巧匠、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获奖学生、优秀毕业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成就精彩人生的信心,争做大国工匠,进一步提升德育实效;举办中医药文化节、“远志”读书会、技能竞赛月等活动,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工匠精神。通过匠心文化,用“仁德”与“仁术”理念引导中医药教育,使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乐业敬业精神。

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工匠精神培育平台

根据区域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医学专业创新实施“院系一体,医教结合”的“两段三步四梯式”人才培养模式;中药学专业构建“校企结合‘一体两翼三段三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针灸推拿专业创新“院校一体,工学结合,岗位驱动,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先后与芜湖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班培养,与附属芜湖市中医院等医院开展师承培养。通过校企(院)合作,搭建工匠精神培育平台,实现产教融合视域下教学、实验实训、实习与具体岗位的零距离。

2.2.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中医药学专业特点,校企(院)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强化培养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充分体现校企(院)双主体育人特征。校企(院)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室建设标准,体现工匠精神的培育任务。将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融合渗透在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中,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

2.2.2 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基于企业(行业)工作岗位实际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引入真实工作场景,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岗位是渗透工匠精神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教学改革中,挖掘学生精益求精的潜能,引导学生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使学生切身体会工匠精神内涵,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养。

2.2.3 推进师承教育 工匠的传承精髓“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种特质的培养与中医药的师承教育非常类似。以校企(院)合作为基础,增加师承教育,创新性地回归中医药传统教育。让学生跟随医院名老中医、企业老药工学习,举办跟师拜师活动,接受“大医精诚”思想的熏陶,名老中医、老药工担任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中医临床实践、中药传统技艺指导,传承中医内、外、妇、儿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中药传统鉴定、炮制、调剂、制剂等技艺,实现名师传承,不断提高学生中医药技能。

2.3 拓展实践育人形式,提高工匠精神培育效果

2.3.1 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我校先后与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共建省级校企合作基地,与芜湖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省级药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安徽三递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共建中医健康管理实训中心,与芜湖先声中人药业有限公司共建药品质量与安全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共同研究制定实验实训项目,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打造有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环境和情景。

2.3.2 构建三级竞赛递进体系 建立“校、省、国家”三级竞赛递进体系,出台技能大赛的相关制度,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大赛中。开展校级中药传统技能、中医技能、中医护理技能、“双创”等大赛,赛事规程对接全国技能大赛竞赛项目、竞赛规则、竞赛组织形式等。我校还积极承办全省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和全国中医护理技能大赛,使学生在比赛中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依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委会、安徽省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会、芜湖县人民政府等政校行企,共同开发实战性的创新创业项目,共建信息量丰富的网络共享资源,引导学生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实现“人职匹配”,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4 打造专兼教师团队,搭建工匠精神践行平台

产教融合培育工匠精神,要注重校企专兼职教师榜样的激励作用。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对教师进行工匠精神培育,使其领悟工匠的无限光荣,坚定信仰,时刻自觉践行言传身教;通过加强教师与医院、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将教师送到医院、企业,加强实践锻炼,提升技能水平,营造有利于培养教师工匠精神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参与学生实验实训和课程开发、教学等环节,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真正实现高校教师的“德艺双馨”,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具有工匠精神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正从“中医药大国”走向“中医药强国”,必须大力弘扬中医药工匠精神。这就要求培育工匠的主阵地中医药高职院校,必须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传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产教工匠中医药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工匠神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