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医类专业对接行业准入考试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

2021-03-06 07:00苏绪林李勇华张训浩易志龙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通过率考试技能

苏绪林,杨 勤,李勇华,张训浩,冉 茜,易志龙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020)

高职中医类专业包括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须参加全国行业准入性考试——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简称执考)。当前,高职中医类专业学生执考通过率较低,多数院校未达到教育部要求。我们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关措施,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面临的挑战

2019年7月,教育部职成司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临床医学类专业设置管理的通知》,对2018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低于50%的院校进行通报,要求“应届毕业生参加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3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应调减该专业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并对专业点进行整改”,这就对临床医学类专业提出了新的质量要求。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报告,高职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行业性准入考试——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执考),应届毕业生首次参考综合通过率,2016—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为24.33%、25.22%、30.85%。2018年,通过率最高的高职院校仅为53.22%,多数高职院校通过率低于50%。我国高职中医类专业教学质量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出的质量要求尚有较大差距。高职中医类专业急需对接行业准入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部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问题分析

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高职中医类专业对接行业准入要求主要存在不够重视、未贯穿人才培养全程、未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等问题。

2.1 不够重视

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不够重视,对中医执考缺乏全面认识。笔者所在学校就中医执考的50个常识性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人正答率低于50%,其中管理人员正答率最低,学生正答率较低,教师正答率略高,大部分人对考试大纲的版本、考试题型、各科目分值占比等均不清楚。

分析其原因,首先是认识问题。有的院校将对接执考与应试教育画等号,认为没必要。殊不知中医类专业对接执考实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1],学生毕业后不能通过执考,就不能合法执业,必然严重影响就业,也不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

其次是外部压力问题。以前,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对待执考的态度。由于以前对执考通过率没有要求,未对高职院校采取限制性措施,高职院校也就没有压力。现在,教育主管部门明确了要求,相信会引起高职院校重视,也会推动高职院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接中医行业准入要求,进一步提高执考通过率。

2.2 未贯穿人才培养全程

高职中医类专业学制三年,现行执考规定毕业后一年可报考,故从入学至首次参加执考的时间最短是4年。据了解,多数院校未系统地将中医行业准入要求贯穿人才培养全程。

一是在入学阶段,没有向学生介绍中医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和必须参加的执考要求,没有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认识到中医执考的重要性。二是教学过程中未将中医执考要求融入14门执考课程内容,没有将执考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教学重点,没有执考知识点达标考试。三是在临床实习期间,没有采取必要措施督促学生复习,没有开展综合性的执考内容测试。四是没有在学生毕业一年后,为其提供执考指导服务。

2.3 未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

高职中医类专业学制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平台、综合测评、激励机制等。这方面,各院校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一是未建立对接执考的综合学习平台,缺乏全面系统的执考学习资源。二是督促、激励不够,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不及时、不准确,未开展学期、年度、毕业后综合评价,未督促学生开展阶段性复习。三是未形成师生关注、研究执考的学习氛围,缺乏紧张感和责任感。四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做多做少、做好做差一个样,师生缺乏压力和动力。

3 改革措施

按照相关质量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接高职中医类专业行业准入要求,融入专业诊改理念,围绕学院、专业、课程、学生、教师等要素,从研究、建设、实施、激励4个方面,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后一年的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实践,笔者所在学校2019年中医类专业毕业生执考技能考核通过率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综合通过率排名第二。

3.1 加强研究,完善激励机制

3.1.1 加强研究 一是研究外部因素,对接执考要求,追踪考试政策、考试大纲、考试方式、考试分数线变动信息,召开研讨会,及时研判,提出改进措施。二是分析学校自身情况,结合本校执考现状,收集中医师认证中心报告的数据,对每门课程、每个班级进行分析,提出改革措施。三是加强执考研究队伍建设,培养执考培训专家,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研究,设立专项课题,给予经费资助。

3.1.2 制定激励制度 一是建立执考奖惩制度,将执考成绩纳入绩效分配、表彰奖励、晋级晋职指标。二是各系部加大专项投入力度,营造抓执考、抓质量的良好氛围。三是将执考相关工作列入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专任教师、辅导员年度目标任务,实施专项考核。四是严格执行留级制度,开展学期留级预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2 优化方案,强化内涵建设

3.2.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将执考有关的教学内容贯穿人才培养全程,对接执考要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提高执考课程的学时比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3.2.2 加强课程建设 建设14门执考金课,课程标准对接执考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学设计和课件中增加执考知识点和习题练习;每学期的教研活动安排执考专题教学研讨;建立执考在线开放课程;采购市场上较热门的执考复习资料,供教师参考。

3.2.3 加强执考基地建设 结合执考要求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规范实习实训教学。有条件的院校争取建成国家中医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和综合笔试基地。学生实习前,在基地进行实践技能项目练习和考核。

3.2.4 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必须知道中医执考常识,每年进行专题测试。执考课程教师必须知道执考知识点,每学期上课前须完成该门课程执考试题测试。支持教师自编或选用有针对性的习题集、指导用书,鼓励教师开设学习方法指导选修课。入学教育时介绍执考要求和升留级规定等,强化目标导向。加强学风考风建设,每学期每个班级开展专题班会活动,学校组织学习竞赛、执考专题讲座。科学、有效地做好学生晚自习指导工作,开展差异化和多样性的晚自习学习活动。

3.3 抓好落实,保证教学质量

3.3.1 管好入口,提高生源质量 稳定高职中医类专业招生规模,不盲目扩招,尝试在高职专科批次提前录取。

3.3.2 抓好教学,贯彻到课程教学之中 找准执考课程的难点、痛点和乐点,深化执考课程教学改革。教学中融入执考知识点和技能点,布置执考测试题。应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单元测试,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明晰技能项目,强化训练[2],实施技能过关制。建立课程试题库,每学时试题不少于30题。用好试题库,教学时学生练习题库完成率不低于70%,期末考试实施教考分离。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多层次临床实践教学体系[3],临床课程用案例导入,任务驱动,加强中医临床思维培养。

3.3.3 严把出口关,增加学期和学年综合考试 开展学期、学年综合考试,加强毕业综合考核[4],以执考课程为主,引导学生在假期复习,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建立实习生执考试题库,学生必须做完练习题,开展在线模拟测试。规范、严格技能考试,列出执考技能清单,巩固学生操作技能。实行小组间互考过关制,实习巡查时抽考。

3.3.4 拓展服务,开展毕业后执考指导 向毕业生提供执考应试指导,引入社会培训资源,推送执考练习题库和模拟试卷,引导学生学习中医执考在线课程。每年暑假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综合笔试考前培训,学生自愿回校参加。

猜你喜欢
通过率考试技能
瓦里安VitalBeam直线加速器Portal Dosimetry验证通过率低故障维修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新时代下如何提高高职机电类专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基于高职英语教育效果市场化探索研究——以英语AB通过率为例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画唇技能轻松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