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患关系现状研究综述

2021-03-06 07:00张振玲朱保群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医患医学生医生

张振玲,朱保群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国4万多医护人员逆行而上驰援武汉,日夜战斗在救死扶伤一线,3 000多人感染了新冠肺炎,数人以身殉职,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奉献精神受到了广泛赞誉。然而,就在一片赞歌声中,暴力伤医事件仍有发生。近10年,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1],辱医事件、伤医事件、杀医事件屡见不鲜,正常的医疗秩序乃至社会秩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

本文结合我国医疗纠纷现状,以“医患关系”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CNKI)2014—2019年的文献进行标题式检索,对检索到的1 445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客观全面地归纳总结并评价我国医患关系现状。

1 医患关系状况

1.1 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多发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指出,2002—2012年10年间,中国各地法院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每年以约30%的速度增长[3],10年增长了10倍多。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显示,我国医疗机构的诊疗数量大约为73亿人次,发生医患纠纷事件超过7万件,2014年甚至达11.5万件[4]。孙盼盼等的调研发现,平均每家医疗机构每年的医疗纠纷事件在50起左右[5]。但是,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却不成比例。

1.2 医患冲突激烈,社会影响恶劣

中国医院协会2005年调研发现,全国有7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在诊疗完成后拒绝交纳住院费用和(或)拒绝出院的情况;59.6%的医院发生过患者不满意诊疗结果,进而扰乱医院秩序、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行为;73.3%的医院发生过患者或其家属对医务人员使用暴力的现象;61.5%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家属在医院内摆花圈、烧纸或设灵堂的不和谐事件[6]。平均50起医疗纠纷中有5~6起伤医事件。如2013年沈阳医学院、温岭人民医院伤医致死事件,2014年岳阳市二医院患者家属因医生没能成功抢救重伤患者而羞辱殴打医生、打砸医院事件,2016年广东省人民医院退休主任陈仲伟被砍身亡事件,2020年妻子在急诊室抢救丈夫因护理问题殴打护士事件等。

1.3 难以处理,利益至上

任少辉指出,患者常常以市场经济的观点看待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认为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一旦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或发生医疗意外及医疗差错,很容易产生医患冲突甚至发生暴力伤医事件[7]。哪怕真的出现医疗事故,患者及其家属通常也拒绝相关检查和鉴定,不愿接受政府部门的调查,也不愿走司法途径解决,他们更倾向通过“闹事”扰乱医疗秩序,造成影响来达到目的[8]。医闹的矛头直指经济赔偿及赔偿额度,一旦得到想要的赔偿,闹事很快就停止。

2 医患关系认知

2013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网调查了超过25万人,结果显示,近9成的人认为当前医患关系较差,近7成的人表示不信任医生的诊治[9]。吴晓倩等的调查显示,73%的医生认为医患关系恶化了,医护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比例显著高于患者及普通人群[10]。近8成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希望子女从医的医生仅占6.8%[11]。近9成医生目睹过医闹,7成以上医生对职业环境不满意,认为合法权益无法保障。有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2009年医疗改革后的医患关系只是“略有改善”,2成多的被调查对象对未来医患关系的改善感到“悲观”[12]。

3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3.1 医患信息不对称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绝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疾病程度、疾病发展等无法清晰认知,对如何治疗、治疗效果怎样等无法准确判断;二是患者对医生的诊疗方案、诊疗意见无法做出选择,对医学的有限性和高风险性认识不足;三是对诊疗价格缺乏了解,虽然医院对价格进行了公开,但是患者对诊疗项目的必要性、高利润药品和器械等了解较少。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患者对医生的诊疗活动产生较高的心理期望,一旦不如意就将矛头对准医生,导致医患纠纷发生。

3.2 医患沟通不足

病痛易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等心理,迫切需要了解疾病和治疗,渴望得到关怀与尊重。但是,就诊过程往往是等候和检查花费数小时甚至一两天,最终与医生的交流仅短短几分钟,甚至都没有时间问清自己想要了解的疾病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诊疗建议。医生也没有时间和耐心倾听患者对疾病的叙述,甚至直接粗暴地拒绝解释并否定患者的叙述和建议。因此患者不能充分信任医生,甚至觉得医生不负责任、唯利是图。

3.3 医疗服务质量差

郑洪丽指出,真正由医疗事故引起的医患纠纷仅占约3%,八成的医疗纠纷是由医疗服务质量引起的[13]。挂号难、排队久、就医流程烦琐、医患沟通少是主要原因。同时,“医闹”事件的高发也迫使医生不得不提防患者,多采取防御性诊疗对策,通过多使用技术设备、淡化人文色彩来进行自我保护。这往往导致诊疗费用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加剧了患者对医生的不满,使医患关系恶化。

3.4 医疗体制机制不合理

“医闹”多源于患者倾家荡产就医却落得人财两空的结局。汤啸天指出,医患关系紧张还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14]。

一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时至今日我国医疗资源已大幅度增长,但配置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资源过度向城市大医院集中,基层医院人才、设备、技术水平相对较落后,群众纷纷涌向城市大医院看病,大医院超负荷运转。

二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一方面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财政投入仅占医院收入的10%左右,剩下约90%的收入需要医院自创。财政给医生的经济补贴很低[15],为了生存,公立医院不得不“营利”。另一方面因投入不足,基层医院的硬件、人才及技术水平等不能满足群众看病需求,分级诊疗难以落实[16]。

三是医保制度保障力弱。我国当前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保障水平不高,患者看病自费比例较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无力承担诊疗费用而放弃诊疗的现象依然存在。医疗费用过高往往导致患者将不满情绪直接发泄到医生身上或以“医闹”方式寻求经济补偿。

3.5 监管不到位,申诉与维权渠道不通畅

“医闹”愈演愈烈,还在于患者无法找到满意的矛盾解决途径。一是医疗服务的监管者是卫健委,但是医疗机构的所属者也是卫健委,甚至医疗卫生法规、政策的制定者还是卫健委,3种角色集于一身的职能定位显然难以保证监管的成效;二是司法诉讼的途径耗钱耗时耗力,最终结果也较难预测;三是政府处理医疗纠纷时维稳过度,往往要求医院息事宁人。这些原因均促使“医闹”的发生,导致“医闹”越来越严重。

3.6 媒体报道推波助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援鄂还是坚守工作岗位的医护人员,都是战斗的主力军和英雄,新闻媒体纷纷一改故辙,争相赞美。但从文献资料看,以往媒体对医患矛盾及医疗纠纷的报道,大多缺乏医学专业及司法诉讼知识,也不能客观分析,多是先入为主地简单地对医院和医护人员做出“有错”论定。例如2010年“缝肛门”事件,记者仅仅根据患者的一家之言就肆意报道。此外,媒体具有“亲弱势群体”的趋向,认为医院是强势群体,患者是弱势群体,从而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医院进行抨击[17]。媒体还热衷报道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将医患关系描述成为紧张、冲突重重的社会问题。邓晓等的调研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认为以往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是片面、有失公允、不利于医患关系健康发展的[18]。

4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

4.1 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坚守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和医院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二是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满足基层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力度,改变医院“以药养医”运营模式,确保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三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强化农村、乡镇和社区等基层医疗资源的配置,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缓解就医压力。四是完善医保制度。提高报销比例,降低患者自费比例,发挥医保的抗风险作用;正视城乡差异,采取倾斜付费政策,实现患者分流和资源合理配置;健全与完善医疗救济制度,提高全民医疗水平。

4.2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增强医务人员的纠纷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自身防范与化解医疗纠纷的机制;政府建立公平公正的医疗纠纷投诉处理机构,建立独立的专业化的医疗质量监管体系;积极利用司法诉讼处理途径,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专业调解、仲裁等第三方纠纷调处机制的作用;通过法律渠道处理和解决矛盾冲突,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与和谐的医患关系[2]。

4.3 规范舆论导向

一是政府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严加管制谣言和虚假信息,净化舆情环境;二是网络媒体承担起传播事实的责任,提供内容真实完整的信息,避免用虚假信息误导网民;三是网民提升自身的信息辨别能力,不盲从,不扭曲事实制造恐慌,做合格有担当的网民;四是医院顺应新形势,主动接受网络媒体的监督,积极借助网络媒体开展正面医疗宣传,普及医学知识,转变患者就医观念。

4.4 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

一是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培养。切实推进医学道德规范考核,将医学道德规范考核与医务人员的绩效、奖金发放、职称晋升等实际利益挂钩,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医德医风管理制度。二是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确保诊疗效果,避免医疗技术性伤害和事故,给患者提供安全、舒适、可靠的诊疗体验。三是加强医务人员沟通能力培养。充分理解与尊重患者,积极维护与患者的关系。

4.5 加强医学生医患关系教育

在医学教育中,较多学者认为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现象,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及法律知识堪忧,一半以上的医学生认为在校学到的法律知识远不足以处理医患矛盾。众多学者主张要抓好医学生的人文和医德医风方面的教育,加强医学生对救死扶伤职业角色的认知;要强化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训练,让医学生掌握更多法律知识,形成依法行事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5 结论与思考

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且风险未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为拯救生命和防控疫情付出了努力。然而,我国医患冲突依然频发,医患关系依然紧张。目前,我国对医患关系的调查研究多是应用研究,对医患关系现状、紧张原因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法研究得比较透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为今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生医生
最美医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