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瑜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wAMD并发RPE 撕裂的经验探讨

2021-03-07 08:21吴建国周婉瑜韦东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视物泻心汤右眼

吴建国,周婉瑜,韦东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也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1]。在中医学上归属于“视瞻昏渺”“暴盲”“视瞻有色”“视物异形”“视直如曲”“血灌瞳神”等[2],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是导致老年患者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3],也有研究[4]指出黄斑变性是导致45 岁及以上人群失明的首要原因,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wAMD 其病理基础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形成,可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脱离等并发症[5],RPE 撕裂常伴有出血或渗出,出血通常局限于视网膜下间隙,严重时可突破玻璃体,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并且预后较差,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6]。RPE 撕裂发生的主要原因是CNV 的收缩切向力影响了RPE 层而导致其病变,常见的眼科治疗如激光光凝(laser photocoagulation)、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s therapy,PDT)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anti-VEGF)治疗均可能导致其发生[7-8]。Shah CP 等[9]2006 年首次报道了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在wAMD 引起的隐匿性脉络膜CNV 治疗中会发生RPE 撕裂,且较高剂量雷珠单抗(2 mg)的RPE 撕裂发生率更高[10]。对于继发于CNV 引起AMD 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有研究[11]发现即使经过anti-VEGF 治疗,RPE 撕裂的发生率仍为17%。Sarraf 等[12]将RPE 撕裂分为4 级:1 级撕裂定义为<200 μm;2 级撕裂在200 μm 和1 个视乳头直径(papillary diameter,PD);3 级撕裂为>1 PD;4 级为>1 PD 并累及中心凹。Clemens 等[13]也指出其分级与治疗预后视力关系密切,积极抗VEGF 治疗可以促进RPE 修复并防止视力恶化,治疗上其中2 级、3 级的视力预后较好,4 级预后视力很差;RPE 撕裂治疗修复模式分为2 种:RPE 修复和瘢痕修复,3 级及以下的RPE 撕裂患者抗VEGF 后主要为RPE 修复疗效较好,然而4 级RPE 撕裂患者主要以瘢痕修复为主,即使持续给予抗VEGF 治疗,其视力预后亦不佳。临床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明确RPE 诊断和评估其病情变化的常用方法[14-15]。

中医学认为“视瞻昏渺”“暴盲”等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脏腑气机的升降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至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濡养清窍,目失所养,可导致视物不清、视力骤降等病变。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在改善病患者的视力、延缓疾病进展及改善全身症状上具有积极的作用。周婉瑜教授(下称“周老师”)在临证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本病临床疗效显著,兹将其经验总结于此,以冀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1 wAMD 及并发RPE 撕裂的病因病机

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老年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故目失濡养。《银海精微》[16]言:“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蒙眩晕”,肝肾之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视觉功能。同时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如脾失运化无力,津液气血不循经而行,则湿浊内生,上犯清窍,阻碍神光发越;同时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湿生痰,浊气上犯,可致视物昏矇,以至发为“视瞻昏渺”“视物异形”。正如《审视瑶函》[17]中所言:“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则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因此,wAMD 的病因病机应该与脏腑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机的升降失调以至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濡养清窍,目失所养,从而出现视物不清、视力骤降等病变。

近年来普遍认识到wAMD 的发病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如刘新泉等[18]指出wAMD的病机改变与脏器虚衰有关,脾虚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导致水液停滞体内,形成水肿,水湿日久郁而化热可阻碍气机,致气郁化火,上泛于目,从而引起出血渗出,遮蔽神光而致视直如曲。韦企平[19]认为本病初期多因肝肾不足、精亏血瘀型,而中晚期多因脾虚气弱、气不摄血及肝脾失调、痰瘀互阻型所致。李传课[20]提出AMD 发病多因肝脾失调、升降失常,加之年老体衰、肝肾亏虚,易引起出血、渗出等。庄曾渊[21]提出对AMD 进行辨证论治,指出其肝郁脾虚证者病在肝脾,病机为“本虚标实”,症状体征为视力下降、视直如曲,黄斑区RPE 脱离等。综上所述,虽然各医家辨证有所不同,但大多认为本病虚实夹杂,多以肝肾亏虚或脾气亏虚与痰瘀互结为其主要的病因病机,AMD 发生、发展与肝脾功能紧密关系。

周老师素来重视肝脾在眼病发病中的作用,认为wAMD 并发RPE 撕裂发生于黄斑局部,仍属中医“视直如曲”“视瞻昏渺”等范畴,其病机主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水湿泛滥、痰湿积聚,终致RPE 撕裂脱离、黄斑水肿、或伴有浆液性渗出、或大量出血致视力严重受损。周老师指出,伴有RPE 撕裂的患者病机更为复杂,多为虚实夹杂,常因急性大片出血及黄斑水肿,而致瘀阻脉络,使病情更重,致视力严重受损,而不伴有RPE 撕裂者多见虚证,也可因虚致实而见虚实夹杂证,多因肝郁脾虚、水湿运化不利而致黄斑水肿。如情志不遂,导致郁怒伤肝,肝失调达,肝气乘脾,损伤脾气,脾不统血,致血溢络外,而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形成水肿,由此出现出血、水湿、痰饮等各种病理产物积聚,上泛于目,阻碍气机,遮蔽神光而致视直如曲、视物昏花。因此,在wAMD 的中医辨证中注重对肝脾病机的把握,发现肝郁脾虚证者更容易引起情志异常而致全身症状,诱发、加重眼底出血、撕裂等并发症。

此外,脾胃互为表里,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可直接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进一步影响气血运行,若血不能滋于目,则目失濡养,出现眼部各种病理变化。邱礼新[22]也提出在“内五轮学说”中,黄斑属脾,黄斑病变和脾胃的运化功能联系密切。若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痰浊瘀血闭阻目中窍道,致神光发越无力,出现黄斑水肿、渗出、出血等病变。《兰室秘藏》[23]曰:“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也”。《脾胃论》[24]云:“耳、目、口、鼻为清气所奉于天……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周老师强调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是维持耳聪目明的关键,在眼病的病因病机中尤其重视对肝脾(胃)脏腑病机的辨识。

2 wAMD 及并发RPE 撕裂的治法方药

中医辨证施治wAMD 及并发RPE 撕裂在促进出血及渗出吸收、减少并发症、改善全身症状等方面临床疗效明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在2013 年制定了《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治疗路径》将AMD 分为早期、中期、进展期[25]。与西医分期治疗类似,中医也提出了分期辨证论治AMD的诊疗方案[21]。早、中期治疗多以补益肝肾、健脾利湿、调和肝脾、补气养血、理气行水为主;晚期则多治以益精明目、凉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方法。如庄曾渊等[1,26]认为浆液性PED 期出现黄斑区RPE 层脱离,伴随有胸胁胀满,腹痛欲泻,神疲乏力等,证属肝脾不调者,以柴芍汤加减为代表方药治之,通过疏肝健脾、利湿化痰,有效促进水湿吸收,改善RPE 脱离等病变,并改善患者视力及全身伴随症状。庞赞襄[27]治疗肝郁脾虚型AMD,对出现黄斑区水肿、渗出及出血等表现者,多采用经验方“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起到补脾和胃、健运中焦,发挥改善黄斑区功能、提高视力的作用。

周老师认为,本病早、中期更应重视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疏肝健脾,调理气机;晚期出血渗出吸收缓慢者,可采用软坚散结、活血通络等为主,若视网膜黄斑出血,证属肝阳上亢,则治以滋阴潜阳,凉血止血;若证属肝脾失调、升降失常,治当以疏肝健脾、和胃化湿。

此外,周老师指出,本病治疗中健脾的同时还要重视疏肝。在具体的方药选择上,认为半夏泻心汤具有健脾化湿、升清降浊的作用,结合本病的病机特点,以本方酌加疏肝理气、凉血化瘀之品,能更好发挥调肝理脾、健脾理气化湿之功,以使脏腑功能健运,气机得畅,清阳得升,精血足,而目自明矣。此外,由于本病具有虚实夹杂的病变特点,因此在临证中要处理好扶正与祛邪的关系,而扶正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3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wAMD 及并发RPE 撕裂的运用心得

半夏泻心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方由半夏、黄芩、干姜、黄连、人参、大枣、炙甘草7 味药物组成,具有和中降逆消痞之效。方中黄芩、黄连苦寒以泻湿热;半夏、干姜辛温以驱寒散结;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补脾益气。全方辛开苦降以顺升降、寒温同用以和阴阳,补泻兼施以调虚实。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思想,当其他系统疾病出现脾胃不和、寒热互结、气机升降失调等证候的疾病,都可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治之[28-29]。而现代药理研究结果也提示,半夏泻心汤对于炎症因子具有抑制作用[30]。半夏泻心汤可下调VEGF 和Bcl-2 蛋白的表达,提示其具有抗VEGF 作用[31],为该方用于治疗本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佐证。

周老师临证善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wAMD及并发RPE 撕裂。半夏泻心汤原用于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而致的心下痞证,心下痞、呕吐、下利、肠鸣是半夏泻心汤的主证,也是应用半夏泻心汤的关键。但临证之时又不能拘泥于这些症状,只要辨证具有寒热虚实错杂或中虚湿热的病机,皆可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RPE 撕裂在临床属急重症,尤为4 级RPE 撕裂更甚,可导致视力骤降,目前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治疗可能是值得期待的选择。

因此,周老师在治疗上也根据其肝脾失调、水湿潴留、痰瘀互结之虚实夹杂的病机,结合全身症状,抓住病机核心,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之。如伴有胸胁胀满,情志不畅,咽干口苦等躯体症状者,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郁金、车前子;伴有便溏,乏力者,以半夏泻心汤加白术、党参、白扁豆等。周老师认为,本病无论病在何期,都要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因此脏腑功能的调整是贯穿全程的,而肝、脾调护尤为重要。

4 验案举隅

患者刘某某,男,65 岁,2020 年11 月7 日初诊。主诉:右眼视力骤降1 周,伴眼前黑影遮挡。1 周前患者因wAMD 行右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自觉视力骤降,视物不清有严重遮挡感。患者拒绝继续抗VEGF 注射治疗,欲寻求中医治疗来诊。2008 年曾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刻下症:诉右眼视物模糊,眼前大团黑影遮挡,左眼无明显不适。现口苦咽干,胃脘不舒,痞塞嘈杂感明显,伴泄泻(2 次/日),情绪低落,闷闷不舒,纳眠差。苔黄腻,舌边齿痕,脉弦。专科检查:右眼视力,指数/30 cm,矫正不提高,左眼视力0.5,矫正1.0。双眼前节无异常,双人工晶体位正。右眼黄斑区有RPE撕裂灶,病灶部分隐约可透见脉络膜血管,裸露脉络膜区域,平行于PED 的颞缘,与之相邻的是一个相邻的色素过多区域,伴有约8 PD 视网膜前出血、渗出,黄斑区小部分区域由于色素上皮卷曲呈暗红色(图1A)。OCT 显示右眼黄斑区水肿,伴有视网膜下血管新生和出血,色素明显脱失,网膜下纤维增生,可见卷起的RPE 呈撕裂状态,撕裂区RPE 光带的缺失,其轮廓不规则,并伴有RPE 层焦点中断的穹丘状结构形态(图1E);左眼后极部可见玻璃膜疣,黄斑区色素紊乱。西医诊断:(1)双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右眼湿性,左眼干性);(2)右眼RPE 撕裂。中医诊断:右眼暴盲(肝郁脾虚,络伤出血)。治则:调和肝脾,凉血止血。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12 g,干姜10 g,黄芩10 g,黄连6 g,党参10 g,大枣4 枚,炙甘草6 g,柴胡10 g,合欢皮10 g,茯神20 g,生龙骨15 g,珍珠母15 g,车前子10 g,旱莲草10 g,仙鹤草10 g)。水煎服,每日1 剂,每日3 次,饭后温服。

二诊:1 个月后,视物遮挡及变形明显好转,眼前大团黑影明显减轻,右眼视力0.06,矫正视力0.1,眼底视网膜出血明显减轻,黄斑区视网膜下浆液明显吸收(图1B)。黄斑区色素上皮缺损明显好转,但伴有视网膜下纤维增生。OCT 可见RPE 卷曲荧光条带,一条色素上皮脱离区的斜行线,呈平行隆起状态(图1F)。FFA 显示:右眼早期荧光增强,脉络膜透见荧光,裸露的脉络膜显示为界限分明的高荧光窗样缺损域,显示RPE 撕裂病灶由于暴露Bruch 膜和脉络膜而呈不规则半球形强荧光,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均有浆液性脱离,色素上皮缺损处FFA 早期荧光增强(图1D);晚期显示色素上皮撕裂处的Bruhc 膜着染荧光,撕裂边缘卷曲RPE 呈遮蔽荧光,该处失去了视网膜色素屏障,荧光素渗漏增强从脉络膜毛细血管弥散,提示有视网膜下CNV 存在(图1H)。患者口苦咽干,胃脘不舒,痞塞嘈杂感明显减轻,睡眠易醒,苔黄腻,舌边齿痕,脉弦。治以调和肝脾,活血消滞;处方:上方减旱莲草、仙鹤草,加山楂10 g,鸡内金15 g,浙贝母15 g。

三诊:2 个月后,自觉视物较前清晰,全身症状也明显改善。右眼视力0.1,矫正视力0.3,视物遮挡及变形明显减轻,视网膜出血再好转(图1C),OCT检查右眼黄斑区视网膜下浆液大部分吸收好转,黄斑区色素上皮缺损明显好转,伴有视网膜下纤维增生(图1G)。

图1 患者刘某某中医治疗前后眼底影像学资料。1A 治疗前眼底彩照,黄斑区有RPE 撕裂灶(红箭头),小部分区域由于色素上皮卷曲呈暗红色,病灶隐约透见脉络膜血管,伴有视网膜前出血、渗出,撕裂程度大于1PD 并累及中心凹;1B 二诊眼底彩照,出血明显减轻,黄斑区视网膜下浆液明显吸收;1C 三诊眼底彩照,视网膜出血好转;1D 二诊FFA 早期,脉络膜透见荧光,显示为界限分明的高荧光窗缺损域,黄斑区RPE 及神经上皮均有浆液性脱离;1E 治疗前OCT,黄斑区水肿,伴有视网膜下血管新生和出血,可见卷起的RPE 呈撕裂状态,撕裂区RPE 光带的缺失,伴有RPE 层焦点中断的穹丘状结构形态(红箭头);1F 二诊OCT,色素上皮缺损明显好转,伴有视网膜下纤维增生,见RPE 卷曲荧光条带平行隆起状态;1G 三诊OCT,黄斑区视网膜下浆液明显吸收,RPE 缺损好转,伴有视网膜下纤维增生;1H 二诊FFA晚期,RPE 撕裂处的Bruhc 膜着染荧光,荧光素渗漏增强从脉络膜毛细血管弥散,提示有视网膜下CNV 存在

按语:本案患者就诊前于右眼注射雷珠单抗1 周后出现视力急剧下降并伴眼前黑影遮挡,OCT 示撕裂程度属于RPE 4 级撕裂。该患者素来脾胃虚弱,本次患病后情志焦虑、郁怒不舒,肝失条达,气机升降失常,血行不畅,目失濡养,而致右眼暴盲、出血。同时,临床表现出口苦咽干、胃脘不舒、嘈杂痞塞、泄泻等寒热错杂、肝脾(胃)不和、运化失调之寒热痞证;复因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气血不和,故烦躁不安、难以入眠。苔黄腻、边有齿痕,脉弦,也是肝郁化火、湿热内阻之征。患者全身症状表现符合半夏泻心汤证,故当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加柴胡以疏肝理气,助气机运行,加车前子利水胜湿,加合欢皮、生龙骨、珍珠母镇静安神,加旱莲草、仙鹤草凉血止血,再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能调脾胃之升降,复中焦运化,湿浊得化,则中焦痞闷自消,而目之阴霾自散;同时能疏肝健脾,使肝气条达、脾运复健,则中焦气行而一身之气畅,气血复其运行,则精微得以上注目系,目得所养而能视精明。同时,考虑到气行则血行,适以凉血止血、补虚收敛之品防局部出血,则一身之气血流畅而无出血之虞。此外,针对眠差、易醒,予镇静安神之品以对症治疗,并且,为防瘀后留滞,以山楂、鸡内金、浙贝母对症处理而收全功。

5 小结

wAMD 并发RPE 撕裂发生于黄斑局部,属中医“视直如曲”“视瞻昏渺”等范畴,RPE 撕裂在临床属急重症,目前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差。周老师认为wAMD 可从肝脾论治,临证擅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之,对wAMD 并发RPE 撕裂者,在存在肝脾(胃)不和、寒热虚实错杂的情况下,皆可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强调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在本病的治疗中脏腑功能的调整是贯穿全程的,需辨证论治、整体论治,而不仅限于眼部症状的调治。以上为周老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肝脾不调型RPE 撕裂的经验,兹将其总结整理,供大家参考。

猜你喜欢
视物泻心汤右眼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掩其右眼
左眼右眼
左右眼
哪些眼病会引起视物变形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看电视别摘老花镜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