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1-04-02 12:51丁丽娜褚红伟房笑如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肩袖关节镜康复训练

丁丽娜,褚红伟,房笑如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肩袖损伤是近年来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大多进行手术治疗。相关研究显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临床效果较好,但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肩袖肿胀以及对之后运动造成局限性,患者因为对手术治疗的认知不够,会导致上肢功能恢复较差[1]。因此,如何加强术后监督和健康教育,提升其康复效果,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关注的热点话题。跨理论模型是一种根据个体健康意愿的行为改变,而将健康行为变化规划为5个不同阶段,并在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行为改变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健康行为的综合过程[2]。本研究对46例肩袖损伤患者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1日~2020年2月29日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行肩袖修补术治疗;认知功能正常,可以进行有效沟通;病情稳定,且长期在本地[3]。排除标准:认知以及四肢活动均障碍;合并其他器官衰竭者;资料丢失或未提供亲属联系方式[4]。按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4~74(49.26±3.01)岁。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23~73(49.56±3.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围术期护理措施,取合适体位,做好切口护理,预防并发症;患者出院前进行康复训练引导,发放术后并发症预防手册[5]。

1.2.2 观察组 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①构建跨理论模型护理小组,由1名骨科主治医生、2名护理主管和3名护士组成,该小组成员均完成统一的跨理论模型专业培训[6]。②评估:通过一对一的沟通形式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明确患者的行为改变阶段和存在的健康问题,同时针对意向阶段在未来半年内没有任何行动意图的患者进行评估。意向阶段主要是患者意识到自我健康标准的利弊,并规划在未来半年内所采取的行动,行动阶段主要是以个体在过去半年内已经做出的变化,保持阶段主要是以发生行为改变的时候已经超过了半年[7]。③依照患者所处在的行为阶段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术前向患者简单介绍肩部支具固定的应用价值,并且将该疾病治疗方式以及手术操作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属,简单说明佩戴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肩部支具佩戴应根据患者的身体实际情况,联系厂家进行个性化制做,整体材料为海绵。佩戴时先将海绵包放在患处腋下,前臂保持向前伸展的姿态,手部放松,用短搭扣固定。在准备关节镜手术操作时,护理人员先将器械准备好,对镜头进行反复检查,同时检测显示器成像是否正常,确定好全部所需器材。临床护士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建立静脉通路,患者肩胛位置放置海绵枕,肢体保持悬空状态,连接好关节镜仪器,调整合适的参数,手术期间仔细观察患者的身体各项症状,及时为主治医生提供所需要的物品,并更换灌注液。手术完成后,护士清点术后用品,配合医生完成切口包扎,与病房护士进行工作交接。前意向阶段(住院期间):本阶段患者没有运动的想法,护理人员要主动讲述康复运动和上肢关节相关认识,使其了解运动的必要性,但应避免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损伤[8]。意向阶段(护理后1个月):仔细评估患者的上肢肩袖功能恢复情况,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注意调动患者的相关社会支持,使其明确锻炼的好处[9]。准备阶段:针对患者的实际功能情况制定具体化训练措施,患者遇到任何问题要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行动阶段(护理后3个月):提醒患者用手机闹钟进行提示,训练保持循序渐进,帮助患者养成定时功能锻炼的好习惯。维持阶段(护理后6个月):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训练中,监督其功能训练情况。处在该阶段的患者已经开始规律性运动,但时间还没有超过半年。该阶段的重点在于帮助患者识别可能影响坚持运动的因素,加强家属监督[10]。在运动前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做好热身准备,循序渐进,避免肌肉拉伤,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走、骑单车等,每周运动时间超过3 d即可,运动时间至少30 min。访视阶段:患者出院后1、3、6个月进行访视,仔细分析患者出现行为改变后呈现的各种阶段,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情绪及上肢功能评分。②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肩袖肿胀、肩袖损伤等。④比较两组护理前以及护理后1、3、6个月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康复锻炼依从性调查表由研究者设计,包括训练时间维持、频率控制及动作操作程度等条目,采取Likert 5级评分法,1分表示患者完全未依从,5分表示患者完全依从,评分越高表示康复训练依从性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Dataload 5.4.10软件录入数据信息。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检查计量资料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行Willcoxon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情绪及上肢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情绪及上肢功能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并发率比较(例)

2.4 两组护理前后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分,

3 讨论

肩袖损伤是临床一种较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发作后,患者主要感到疼痛和肢体活动不便。若不及时治疗,会直接影响肩关节功能。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关节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肩袖损伤的治疗中,与以往传统手术治疗相比,可减轻损伤,缓解疼痛[11]。

跨理论模型护理可以通过术前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通过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有效预防肌肉萎缩,改善上肢肢体活动范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2]。本研究引入跨理论模型进行护理操作,有效弥补了上述缺点[13]。首先,采取跨理论模型实施评估可以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行为动机,帮助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其次,本研究方案按照康复训练计划进行,行为改变作为最后结果,不管是健康教育还是表达自身实际想法,均为了保证锻炼干预可以有目的性地实施;再次,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康复需要时间,患者可能会因为身体疲惫而导致配合度下降,本研究应用跨理论模型给予干预对策,既可以调整社会支持力量对患者的训练进行监督,还可以通过定期访视对患者实施指导和健康教育,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14]。

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和改善生命质量是临床推行跨理论模型的根本。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具体分析如下:常规护理不重视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导致康复训练效果不够显著,本研究通过前意向阶段增加健康教育,患者可以通过健康手册或康复视频训练学习如何预防疾病并发症,树立对康复训练的正确态度;基于跨理论模型构建的护理方式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配合度,通过在意向阶段表达想法和引导家庭联想有利于患者的感知,在准备阶段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明确康复目标,从而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15];康复训练依从性以及对训练的正确性是保证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而对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是临床一种全程管理的综合方式,患者既可以利用电话反馈及时解决康复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护理人员定期访视增加支持进行康复监督,从而确保各项康复训练内容落实,有效改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应用于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中效果理想,可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肩袖关节镜康复训练
手术室舒适护理用于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效果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影响关节镜术后肩袖愈合因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