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警告工具在预防肠造口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中的应用

2021-04-02 12:51王志霞侯梦晓刘小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计划性肠造口造口

沈 云,王志霞,侯梦晓,刘小艳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3)

肠造口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常用手术方式之一,术后若造口护理不当,会发生造口旁疝、回缩及周围皮肤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3.5%~68.0%,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导致非计划性再入院[1-2]。目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为口头宣传,患者出院后尚不能完全遵守健康教育内容落实相关护理,导致发生并发症需再次入院治疗。有研究结果指出,对造口患者进行出院前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再入院发生率[3]。有研究表明,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发生是可预测的,患者需要有专门信息的出院指导计划,使其能够参与出院后的护理,患者通过识别和沟通早期问题,以此减少再入院的发生[4]。出院警告对于监测患者健康、及时发现并发症并与医生沟通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设计与制作出院警告工具,并将其应用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7月31日我院21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并行永久性肠造口术治疗的患者;②患者年龄≥18岁;③行造口术出院后3个月内的患者;④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因化疗或放疗再入院者;②肿瘤有转移或不合作者;③伴有精神疾病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无法配合完成调查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调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干预组男40例、女65例,年龄(57.60±10.29)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33例,初中至高中52例,大专以上20例;婚姻状况:未婚12例,已婚85例,离异/分居/丧偶8例;职业:工人18例,农民54例,退休27例,其他6例。对照组男47例、女58例,年龄(56.31±9.02)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4例,初中至高中67例,大专以上14例;婚姻状况:未婚7例,已婚92例,离异/分居/丧偶6例;职业:工人15例,农民52例,退休28例,其他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出院后实施常规出院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出院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应用出院警告工具。

1.2.1 前期文献论证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查阅国内外相关肠造口护理指南与标准,收集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为制定出院警告工具提供参考依据。

1.2.2 出院警告工具的设计与制作 出院警告工具主要由绿色、黄色、红色三种警示颜色组成,不同颜色的警示区域表示造口问题的紧急程度不同。①绿色警示区域表示“一切顺利”。主要包括:造口恢复良好,没有出现恶心、疼痛发热等症状,睡眠质量良好,可四处走动,饮食正常。②黄色警示区域表示“需要注意的事情”。出现此类状况,患者可在造口微信群或医院App远程问诊平台向国际造口治疗师及医生进行咨询,无须入院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造口周围皮肤出现肿胀、瘙痒,造口凹陷,过敏性皮炎,脱水,24 h内未排出任何东西,造口脱垂(轻度),造口黏膜出血,造口旁疝等。③红色警示区域表示“患者需要马上看医生”。出现此类状况,患者应立即入院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造口黏膜由红润转为苍白或黑色,造口持续出血,出现恶心、呕吐并伴腹部剧烈疼痛、呼吸困难等。

1.2.3 人员培训 由造口治疗师对病区责任护士进行出院警告工具相关内容的集中培训,并进行考核。培训具体内容:出院警告工具的相关内容、工具颜色的区分及注意事项。考核方式:造口治疗师进行提问,回答正确为合格,回答错误为不合格。

1.2.4 警告工具的使用 在肠造口患者术后第2天,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彩色造口出院警告工具图册和日常护理说明,指导其提前了解警告工具内容。在术后第3天至患者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在病区示教室向造口患者及家属解释并指导该警告工具的主要内容及应用注意事项,健康教育时间为20 min,患者及家属如有疑问及时询问责任护士。

1.3 效果评价 在患者出院6个月后,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造口自我效能感量表及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进行问卷调查。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等。②统计两组造口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造口脱垂、造口黏膜出血、周围皮肤并发症、粪水性皮炎、造口黏膜坏死。③统计两组造口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发生率。④造口自我效能量表(SSES):包括28个条目,2个维度(造口照护效能、社交自我效能)及6个单独条目(饮食选择效能、性生活效能、性生活满意度效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效能、保持活力效能、造口自理效能)。量表采用5分制评分,没有信心为1分、有一点信心为2分、有信心为3分、很有信心为4分、非常有信心为5分,总分28~140分,根据得分分为3个等级,≤65分为低水平自我效能、66~102分为中水平自我效能、≥103分为高水平自我效能。

2 结果

2.1 两组出院后6个月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出院后6个月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出院后6个月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出院后6个月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率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后SSE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SSE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降低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肠造口术后由于排便方式及自我形象改变,对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带来巨大影响。患者出院回归家庭后,如造口护理不当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患者对造口并发症预警知识掌握不全,患者未能及时进行干预,疾病进一步加重,导致患者出现非计划性再入院[5]。有研究表明,对肠造口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应用出院警告工具后造口黏膜出血、周围皮肤并发症、粪水性皮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在造口患者出院前应用出院警告工具指导,对预防并发症及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3.2 降低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发生率 出院警告工具可为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可操作、可理解的临床提示列表,并清楚地传达对患者和医生有意义的指征,激发患者意识,促进其与医生沟通,为患者行动提供明确指导,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降低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发生率[7]。本研究将出院警告工具应用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将造口相关并发症按照严重程度归入相应颜色区域,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培训,指导患者识别早期造口相关并发症,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

3.3 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 目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多以口头宣传及微信平台发送消息为主。有研究表明,围绕患者为中心的出院指导可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8-10]。而出院警告工具还可以提高患者危机意识,指导患者监测自身疾病状况,在出现并发症预警信号时及时寻求帮助。本研究结果显示,S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与有关研究[11]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实施出院警告工具后更符合患者出院需求有关,使患者对造口护理更有信心,提高了患者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出院警告工具能够减少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发生并发症,降低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

猜你喜欢
计划性肠造口造口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肠造口病人早期造口并发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尿道造口患者宜多饮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