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中的应用

2021-04-02 12:51徐梅花唐春花宋国清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正念条目心肌梗死

徐梅花,唐春花,宋国清

(1.苏州市立医院本部 江苏苏州215000;2.苏州科技城医院;3.苏州工业园区娄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系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以胸闷、压榨性胸痛、心律失常为典型表现。临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50万人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综合死亡率接近20%,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可快速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但临床研究发现,患者行PCI术后依然有较大概率发生血管再次狭窄,导致病情反复,并对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故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加强护理干预,是促进其术后康复、维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关键[2]。本研究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中,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1日~2019年5月31日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欧洲心脏病学会2017年发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心电图检查结果符合诊断标准;②无PCI禁忌证,顺利完成PCI;③初次发病,认知正常,无语言、听力功能障碍;④无精神疾病家族史;⑤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和慢性疾病患者;②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③近期发生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④存在意识障碍,无法完成量表患者;⑤干预依从性差者[3]。患者入院后随机编号为1~80号,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两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7~75(66.25±3.84)岁;PCI支架数量:1个支架15例,2个支架16例,3个及以上支架9例。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5~78(66.72±3.89)岁;PCI支架数量:1个支架14例,2个支架18例,3个及以上支架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术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实时监测生命体征,结合患者病情制定科学饮食方案,保证充足休息时间,早期开展心功能康复训练[4]。

1.2.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联合正念减压训练。

1.2.2.1 成立专项护理小组 1名护士长负责任务安排;3名从事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负责干预措施执行;1名心理咨询师负责指导心理学相关知识。小组成立后组织系统培训,要求小组成员熟练掌握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和正念减压训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巧[5]。

1.2.2.2 信息干预 术后1 d与患者进行细致交谈,沟通时间为15~30 min,向患者询问日常生活中是否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卧床休息或静坐时感受情绪变化[6],结合身体自我量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及情绪察觉水平量表(LEAS)对患者身体关注意识、感受观察能力及情绪察觉能力进行调查[7]。

1.2.2.3 动机干预 ①无意图期:基于以上调查结果,鼓励患者讲述内心疑虑和想法,明确其内心需求,给予患者充分尊重与理解[8]。②意图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身体关注意识、感受察觉能力及情绪察觉能力对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程度,强化患者追求健康的决心,激发患者提升自身不足的动机,通过案例分享,向患者及其家属证明正念减压训练在改善患者意识能力中发挥的价值[9]。③准备期:结合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临床特征与心理特点,对正念减压训练内容行适当调整。④行动期:指导患者行正念减压训练,内容包括:身体扫描训练,患者闭上双眼平卧于病床,待完全放松,嘱患者将注意力集中于脚、腿、臂、腹、手等身体各个部位,促使其在放松状态下将生理和心理联系起来,5~15 min/次,4~6次/d;正念呼吸训练,患者正坐于病床,待状态平稳,嘱患者集中注意力,感受通过鼻腔的气流和腹部起伏时的状态,过程中关注患者注意力集中度,针对产生杂念的患者及时给予引导,排除杂念,5~10 min/次,3~5次/d[10];正念冥想训练,患者卧坐或正坐于病床,在安静环境下,指导患者对冲动、负性情绪等不良思想变化的产生和消失过程进行自我体验,关注其体验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客观接受,不予排斥与批评,并指导患者管理情绪的正确方法,使其能够在产生消极情绪时,更为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头脑冷静,作出客观反应,20~30 min/次,1~2次/d[11];正念内省训练,保持环境安静,使患者卧坐或正坐于病床,指导其感受身体细微变化和情绪的发生与消失,促使患者敞开心扉,学会总结,逐步接受自身身心状况,5~10 min/次,2~3次/d。⑤维持期:鼓励患者出院后坚持开展正念减压训练,嘱患者家属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训练环境,以保证训练效果。

1.2.2.4 行为技巧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生活饮食规律、用药及情绪控制对其病情恢复有重要影响,因此术后需加强患者作息、饮食、不良嗜好、用药、情绪等方面管理,纠正患者不良习惯,提升患者在作息、饮食、用药等方面的自控意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情绪管理能力。患者出院后,指导家属排除患者内心杂念的方法,嘱患者通过微信向护士定期反馈病情恢复、身心变化及正念减压训练效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①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参考值:50%~7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参考值:35~55 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参考值:20~40 mm)及心肌肌钙蛋白(cTnT,参考值:<0.1 μg/L)。②希望水平。选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患者希望水平,包括对待现在与未来的态度(T,4条目)、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I,4条目)及积极行动(D,4条目)3个领域,采用1~4分评分法,总分12~48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希望水平越高,Cronbach′s α系数0.971。③生活质量。选用心肌梗死多维度评估量表(MIDA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躯体活动(12条目)、安全性(9条目)、情绪反应(4条目)、依赖性(3条目)、担心用药(2条目)、饮食(3条目)及药物不良反应(2条目)7个领域,选用0~4分评分法,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Cronbach′s α系数0.930[12]。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HH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HHI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MIDA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MID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与正念减压训练的临床应用意义 1992年,Fisher JD与Fisher WA在艾滋病高危行为临床研究过程中首次提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其在预防性健康行为预测与艾滋病知识教育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模式主要通过查明患者发生行为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明确行为与其对应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制定干预方案,纠正患者不良行为,确保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与行为,而加快治疗进展,提高治疗效果。目前,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在各科室疾病中均得到广泛应用,周建仪等[13]曾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运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使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康复速度加快。正念减压训练最终目的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改正受训者走神习惯,纠正错误思维,排除负性情绪,从而改善受训者工作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念减压训练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其通过身体扫描、正念呼吸、正念冥想、正念内省等训练环节,实现患者对身体和心理情绪的重新察觉,及对感受的客观观察,促使患者在面对疾病时能够做出更理性、客观的反应,避免其对疾病疗护工作产生抵触心理,为患者疾病疗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临床研究发现,虽然正念减压训练在缓解患者应激反应的同时可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但部分患者依然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进行高效正念减压训练,导致训练效果降低,故本研究充分联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与正念减压训练,通过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改善患者心理、行为状态,保证正念减压训练高效进行[14]。

3.2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与正念减压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常受病情、家庭、经济、社会支持等方面因素影响,发生异常心理、行为变化,产生多种负性情绪,尤其是疾病知晓率较低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更为严重,患者治疗积极性降低,治疗和护理配合度下降,进而影响治疗进展。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可通过细致交谈和量表测定,明确患者疑虑、想法及心理行为发生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特征优化正念减压训练内容,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传达积极心理和健康行为对病情康复的重要性,及正念减压训练在促进患者心理和行为的积极作用,使患者产生纠正自身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动机与决心,确保患者能够在正念减压训练中更好的疏导内心情绪,改善不良情绪与认知,帮助患者重新获取希望,实现患者治疗积极性和配合度全面提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5]。本研究中实验组心功能指标、HHI评分及MID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心功能、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中起到较好作用。

猜你喜欢
正念条目心肌梗死
早餐
CMR 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