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整体护理在预防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2021-04-02 12:51章文妍杜静茹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置换术高龄髋关节

章文妍,杨 洁,杜静茹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西南昌330009)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使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患者髋关节以达到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修复手术,可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1]。近年来,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越来越多,而其较普通患者合并疾病多,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大[2]。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延缓创口复合,严重者并发脓毒症而危及生命[3]。有研究显示,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手术室整体护理是一种优质护理模式,本研究将手术室整体护理应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探讨其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9月30日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②年龄≥60岁;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合并疑似肿瘤或确诊肿瘤者;③有髋关节手术史、髋关节严重创伤史、髋关节解剖异常者;④精神疾病或无法正常沟通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7.61±6.78)岁;髋关节置换原因:股骨头坏死13例(29.55%),股骨颈骨折23例(52.27%),骨性关节炎8例(18.18%)。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68.17±6.34)岁;髋关节置换原因:股骨头坏死16例(36.36%),股骨颈骨折22例(50.00%),骨性关节炎6例(13.6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1.2.1.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于术前1 d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其基本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巡回护理人员准备手术器械,整理手术台,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护送患者返回病房,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

1.2.1.2 研究组 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措施。①术前准备:于术前1 d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情况,给予健康教育并缓解其心理压力,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术前1 d备好所需物品,手术室保持无菌状态,减少不必要人员走动。②术中配合:维持手术室温度在25 ℃左右,湿度在55%左右,创造温暖舒适的手术环境,热情迎接患者,安抚其不良情绪;建立上肢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输液温度接近体温,根据血压调节输液速度,以免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等输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量、血糖等指标变化,对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心率加速、血氧饱和度降低等,要及时告知医生;高龄患者麻醉后体温易降低,需密切关注患者四肢温度及面色,根据情况调节手术室温、湿度,尽量减少患者肢体裸露,防止受凉;调和骨水泥时应顺一个方向搅拌,避免混入气泡影响凝固强度,彻底清除碎骨屑、脂肪颗粒。③术后护理:做好切口附近消毒工作,排空尿袋,检查患者皮肤受压情况;术后1 d指导患者家属抬高患肢20°,从足跟处开始给予患者按摩,3次/d,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每日查房时密切检查患者术后切口周围皮肤情况,当出现红肿、引流量变多、颜色变红时及时告知医生,注意切口处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对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使用气垫床每日充气、放气,定时翻身;指导患者多深呼吸增加肺活量,进行有效咳嗽,家属定时翻身、叩背,给予高龄患者雾化吸入,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饮食中呛咳;对留置导尿患者进行详细评估,指导患者多饮水并做好会阴护理;针对手术不同入路方法给予患者不同体位指导,避免髋关节过屈,使用防旋鞋固定患肢使其保持外展中立位,两腿间放置定位枕防止外旋内收,患者取健侧卧位时腿间放置枕头,使髋关节与同侧下肢在同一水平高度。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手术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 h、1 d、3 d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关节功能、生活质量。①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总分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5]。②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包括疼痛、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行走能力4部分,共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关节功能越好[6]。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L-BREF)[7]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4个领域,每个领域满分均为100分,总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术后6 h、1 d、3 d VA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6 h、1 d、3 d VA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术后1、3个月WHOQL-BREF评分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1、3个月WHOQL-BREF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缓解髋关节疾病、纠正畸形、恢复关节原有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数量逐年上升。老年患者抵抗力低下,身体重要脏器出现退行性改变,且多合并器质性病变,故手术风险增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升高[8]。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

手术室整体护理将患者作为主体对象,给予患者人性、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护理工作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及较高的质量[9]。手术室整体护理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实际需求[10]。高龄手术患者的主要特点为年龄大、机体功能弱、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高龄患者对疼痛及死亡过于担忧,心理状态不佳,不利于术后恢复[1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是因为术后对下肢进行适当按摩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关注切口情况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定时翻身及使用气垫床可避免压力性损伤,深呼吸及定时叩背等防止呛咳的操作可减少窒息发生,多饮水及会阴护理可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此外,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手术室整体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术前以访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为主;术中主要为环境监测、病情监测、配合手术等,护理人员了解整个手术过程,保证了护理工作系统地完成,术中配合更加高效;术后主要为康复指导、并发症预防干预等,从3个方面给予患者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其手术顺利,恢复良好。

疼痛是外科术后患者最常见且难以忍受的并发症,术后疼痛发生率高达90%,且高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原因可能为疼痛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患者主动进行功能训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其术后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疼痛使患者认为下床活动会影响伤口愈合、加剧疼痛,因此,良好的疼痛控制可使患者顺利进行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研究组术后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且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发生,提升髋关节恢复速度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高龄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石台行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