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好似“工具人”亟需完善劳动权益保障

2021-04-16 03:37金佳颖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专职网约受访者

□ 金佳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经济加速发展,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平台型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算法管理,更倾向于提高灵活用工比例,再加上平台型企业的业务往往呈现“快速扩张、快速变动、快速占领”的特征,对灵活用工有较高需求,依托于平台型企业的网约配送员已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新生灵活就业群体。为了解上海市网约配送员(俗称“快递小哥”)的基本情况、就业现状和劳动保障等情况,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本市476 名网约配送员开展调研。

|网约配送员基本情况

根据业务类型不同,网约配送员主要分为专职(专送骑手)和兼职(众包骑手)。专送骑手是平台与第三方合作商招聘管理的骑手,并由合作商统一管理和支付薪资;众包骑手则为更加灵活和倾向自主用工的人员,时间自由,可自主进出平台。

(一)平均年龄31 岁,九成以上为男性

网约配送员劳动强度大,对体力要求高。调研显示,受访者平均年龄较轻,以男性为主。476 名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31 岁。其中,最小的18 岁,最大的61 岁,35 岁及以下的占75.8%。男性占92.7%,女性占7.3%。

(二)七成以上为专职,文化程度较低

网约配送员以专职为主,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本次调研的476名网约配送员中,专职网约配送员有361 人,占75.8%,兼职115 人,占24.2%。从受教育程度看,受访者以高中和中职以下学历为主,合计占75.2%;高职及以上学历占24.8%。

(三)近九成为外来人员,专职比例达八成

网约配送员因不需要专业技能,入门门槛低、可自主进出、工作时间自由,这为没有高学历的外来人员在上海谋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就业途径和就业过渡。调研显示,受访者中,89.1%为外省市户籍,以专职为主,其中专职比例为80.1%,兼职为19.9%;10.9%为本市户籍,以兼职为主,其中专职为40.4%,兼职为59.6%。

|就业特点

(一)近八成来自传统固定单位和自由职业

网约配送员吸纳了大量来自传统固定单位的就业人员。调研显示,受访者中,43.1%来自传统固定单位就业者,34.4%来自自由职业(或打零工),16.2%来自自由创业者(个体户),4.4%为失业人员,1.7%为应届毕业生,0.2%为其他。兼职网约配送员目前主业为传统固定单位的占46.1%,为自由职业(或打零工)的占28.7%;为自由创业者(个体户)的占20.0%。

(二)周工作时长超均值近18小时

网约配送员平均周工作时间较长。调研显示,受访者平均每月的业务量为1214 单,平均每天接单40.5 单,周平均工作时间为62.8 小时(全市城镇在岗就业人员均值为45 小时左右),每单耗时13.3 分钟。其中,专职网约配送员的周平均工作时间为68.9 小时,平均每月接单1383 单,平均每天接单46.1 单,每单耗时12.8 分钟。

(三)近四成月收入为7000~9999 元

网约配送员的收入与工作时间正相关,充分体现多劳多得。调研显示,受访者中,月收入为5000~6999 元的,周平均工作时间为60.2 小 时;7000~9999 元 的,为70.5 小时;10000~14999 元的,为74.1 小时。受访者中,月收入在5000~9999 元区间的占70.6%。专职网约配送员因周平均工作时间高出兼职网约配送员(43.7 小时)25.2小时,月收入在7000 元及以上的占50%,高出兼职网约配送员26.5 个百分点。

(四)四成以上从业时间不满半年

调研显示,受访者主要通过亲戚朋友介绍(48.7%)从事网约配送员工作,因其工作灵活性大,流动性也大,从业时间普遍较短。受访者中,从业时间不满半年的占43.1%,半年到一年的占12.6%,一到三年的占26.2%,超过三年的占18.1%。专、兼职网约配送员从业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7.6%和54.8%,并无明显差异。

(五)工作时间灵活是最主要就业原因

选择网约配送员这份工作的原因不一,有照顾家庭,锻炼能力,拓宽路子,就业机会多等。调研显示,排名前三的原因分别是“工作时间灵活自由”(51.5%),“暂时过渡,先干干看”(20.0%),“喜欢多样的工作体验,不喜欢在固定单位工作”(19.7%)。(图1)

图1 从事网约配送员原因比重

(六)过半使用佣金比例在10%以下的平台接单

调研显示,受访者中,79.0%使用一个APP 平台进行接单,17.4%使用两个APP 平台进行接单。其中,专职网约配送员使用一个APP 平台进行接单的比例(81.7%)高出兼职网约配送员11.3 个百分点。不同APP 平台抽取佣金比例不一,受访者中,55.5%使用佣金比例在10%以下的平台接单,24.6%使用佣金比例在10%~20%的平台接单,19.9%使用佣金比例在20%以上的平台接单。

|工作困境

(一)社会保障度不完善

38.5 %的受访者表示,就业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社会保障”。从受访者目前参与的社会保险来看,参加上海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仅占10.7%,其中,专职网约配送员该比例低至5.5%。没有参加任何保险的比例为18.5%,其中,专职网约配送员该比例为20.2%。参加工伤保险的比例仅为27.5%。(图2)

图2 参与各类社会保险比重

受访者最希望获得的三项政府就业帮扶分别为“改善社会保险政策”(占51.1%),“维护好相应劳动权益”(占42.7%),“完善相应就业政策和服务”(占38.7%)。

(二)对灵活就业政策了解度不高

新就业形态的相关政策出台时间短,网约配送员普遍文化程度低,对其关注度不够,了解度不高。调研显示,受访者中,仅有9.2%表示非常了解灵活就业政策,14.3%表示比较了解,45.0%表示不了解。受访者中,已申报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的仅占21.9%,60.5%不知道如何认定,17.4%认为太麻烦不愿意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

(三)就业培训未全覆盖

网约配送员属于一般性技能、低协助、基础性岗位,不开展就业培训亦能上岗,但培训的缺失和不到位一定会带来安全隐患。调研显示,受访者参加的培训以平台组织为主,参加过平台组织的培训的占69.5%,通过熟人指导等自学培训的占27.5%,参加过政府组织培训的占10.9%,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占12.0%。

(四)工作时间长

调研显示,52.3%的受访者表示从事网约配送员工作后,工作时间变长。网约配送员的周工作时间为62.8小时,远远高于上海城镇在岗就业人员的周平均工作时间(45 小时左右)。受访者中,周工作时间在80~99 小时的占20.0%,100 小时及以上的占3.2%。其中,专职网约配送员周工作时间在80~99 小时的占25.2%,100 小时及以上的占3.9%。

(五)就业满意度一般

网约配送员因社会保障不全、工作强度大、没有职业发展前景等原因,就业满意度低。调研显示,受访者中,56.3%表示对目前的就业状态感到一般或不满意,28.2%表示比较满意,仅13.7%表示非常满意。有38%的受访者打算将这份工作长期稳定下来,62%只打算将目前的工作作为短期过渡。

|相关建议

网约配送员是新经济模式发展下的产物,对优化劳动力、促进社会就业,完善就业形态都有积极影响。作为就业灵活性强,弹性化的新就业形态之一,平台对网约配送员的管理也存在一定困难,就其目前面临的困境,建议如下:

(一)加大社会保障,完善休息制度

鉴于灵活就业认定的户籍限制,建议逐步放开对外来人员灵活就业认定的限制,通过全国联网手段简化异地缴纳、转移接续等办理手续。要注重对网约配送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其关于社会保障的理性认识,避免因个人短视或异地缴纳程序繁琐而放弃社保的现象。同时,平台应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科学确定工作量和劳动强度,适当放宽配送时限,完善休息制度。

(二)加强劳动保护,全覆盖意外伤害保险

日夜接单、风雨无阻是网约配送员的工作常态,平台严格的时间限制、严厉的惩罚措施、严苛的淘汰制度,让网约配送员的工作越发艰难,存在安全隐患,且大多数网约配送员没有完整的社会保障,又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其基本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建议要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标准,强化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形下的劳动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危害。同时要为所有网约配送员购买意外伤害险,针对兼职网约配送员,可通过每天第一单扣取小额保费,向保险公司投保意外伤害险;针对专职网约配送员,建议进一步拓宽保险范围,比如包含医疗、误工、第三方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进一步保障其职业安全。同时,建议探索将网约配送员纳入工伤保险范畴。

(三)增强灵活就业政策宣传,畅通沟通渠道

增强灵活就业政策的宣讲力度,完善政策解读。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宣传,通过电视、公交、地铁等公共传媒进行宣传,制作简短易懂的宣传视频在平台进行投放,让网约配送员能真正了解灵活就业相关政策。由于网约配送员缺少话语权、与平台沟通协商不畅,建议平台关于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奖惩等直接涉及利益的制度要充分听取并考虑网约配送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合理化报酬的计算和支付方法。

(四)扩大培训广度,提高平台责任意识

网约配送员工作门槛低,工作比较简单,就业培训易被忽视。一些网约配送员为了多接单、不被客户投诉、通过平台考核等,常存在不遵守公共交通法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网约配送员的自身安全问题,也对道路公共安全造成影响。政府要担负起监管的责任,督促平台在加强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培训,一旦发生事故,平台应负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专职网约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网约车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网约车问题研究及对策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