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抚育对蒙古栎幼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

2021-04-29 00:20李立峰
北方蚕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长量蒙古成活率

于 艳 李立峰 费 滕 孙 娟 吴 迪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柞林既是经济林,又是水土保持林。柞树叶是柞蚕最适全龄饲料。柞树属深根系植物,耐贫瘠、干旱,在贫瘠的山坡、粗砂石、砂质土壤中均能生长,是荒山、荒坡造林和柞园生态修复的优良树种。

我国现有柞园1 300万hm2,已开发建设成柞园的有78.6万hm2,平均缺墩(株)率10%[1]。辽宁省目前可利用柞园缺墩(株)率超过20%,部分退化、砂化柞园缺墩率超过30%以上,严重影响柞园的生产力,柞园经济与生态效益下降明显,急需对砂化、退化的柞园进行补植[2]。柞园补植的实践表明,柞苗移栽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的问题突出,如何提高柞苗补植柞园的成活率和生长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2年生蒙古栎幼苗为材料,通过不同抚育次数对蒙古栎幼苗补植柞园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试验,探讨幼苗抚育与柞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关系,以期为柞园生态修复研究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位于辽宁省凤城市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柞园,地处长白山余脉,辽东半岛的东部,一年四季受大陆季风气候影响。土壤类型为地带性棕壤,区域年均气温7.9 ℃,年均无霜期156 d,年均日照时数2 372.2 h,年均降水量1 044 mm,且多集中于夏季。试验开展于2018—2020年。

1.2 试验材料

选择规格基本一致(株高30 cm、地径0.35 cm、根长15 cm)的2年生蒙古栎柞苗做为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2018—2020年连续3年对2年生蒙古栎幼苗进行幼苗抚育试验,于每年4月5—10日,将2年生蒙古栎柞苗截根处理(留取15 cm长的主根)后栽植到试验柞园中,株距1.5 m,行距2.0 m,穴坑直径30 cm,穴深20~25 cm,覆土15~20 cm厚,用脚踩实。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柞苗抚育试验,设置4个不同抚育次数的处理和1个对照,每个处理100株蒙古栎幼苗,3次重复。每年从5月20日开始对试验区进行幼苗抚育,刨松穴盘,清割杂草,9月20日调查各试验区的柞苗成活率,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于2020年进行抚育试验的各处理中随机抽取30株成活的植株调查植株的地径、株高及根长。地径测量的起量部位为距离地面5 cm处,根长测量以侧根的最长根为准。各处理组抚育次数及时间见表1。

表1 各处理组抚育次数及时间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Excle及DPS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抚育次数对蒙古栎幼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2可见,连续3年的调查结果趋势一致,不同抚育次数的蒙古栎幼苗成活率差异显著。抚育3次和4次的蒙古栎幼苗成活率高,抚育4次的蒙古栎幼苗成活率最高,3年平均成活率90.55%,比对照高55.55%。抚育3次的成活率89.67%,比对照高54.67%。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抚育3次与抚育4次蒙古栎幼苗成活率无显著差异。

表2 不同抚育次数的蒙古栎幼苗移栽成活率的比较

2.2 不同抚育次数对蒙古栎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由表3可见,不同抚育次数的蒙古栎幼苗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从地下部分生长量看,3年的调查结果一致,抚育4次的生长量最高,抚育3次生长量次之,但抚育3次和抚育4次的地下部分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从地上部分生长量看,2019年、2020年抚育3次和抚育4次的地上部分鲜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19年抚育4次的地上部分鲜重最高(23.63 g),2020年抚育3次的地上部分鲜重最高(22.31 g),2018年抚育4次的地上部分鲜重最高(22.13 g)。从多重比较结果分析:2018年抚育2次、3次和抚育4次地上部分鲜重差异不显著。

表3 不同抚育次数的蒙古栎幼苗地上部分、地下部分鲜重比较

2.3 不同抚育次数对蒙古栎幼苗生长状态的影响

由表4可见,抚育3次和抚育4次的株高、根长和地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抚育4次的蒙古栎幼苗株高最高,根长最长,地径最大,分别比对照高51.32%、40.84%、41.10%;抚育3次的蒙古栎幼苗株高比对照高50.65%,根长比对照高36.27%,地径比对照高36.76%。整体分析虽然抚育4次的植株生长量最佳,但抚育3次与抚育4次的生长情况指标差异不显著。

表4 不同抚育次数的蒙古栎幼苗株高、根长、地径的比较(2020年,

3 结 论

抚育是人为主动促进森林生长的主要营林技术措施[3-5],合理的抚育可以改善林冠层的营养空间,减少林木之间的竞争,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促进林木生长[6-8]。

连续3年的试验调查结果趋势一致:成活率方面,抚育3次和4次的蒙古栎幼苗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抚育4次的蒙古栎幼苗成活率最高,3年平均成活率90.55%,比对照高55.55%,但抚育3次与抚育4次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生长量方面,抚育3次和4次的蒙古栎幼苗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抚育4次的生长量最高,柞苗生长势最佳,但抚育3次和抚育4次的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株高、根长、地径的生长量均差异不显著,鉴于每次幼苗抚育劳务费较高的因素,建议大规模柞园补植幼苗抚育次数3次为宜。

实验结果表明,适时幼苗抚育,清除柞苗根部穴盘上的杂草(草灌植物),疏松土壤,能够养护地力,减少杂草等与柞苗根系争夺养分、水分,促进根系吸收,促进根、径生长;同时,幼苗抚育后,柞苗通风透光,光合作用能力增强,自身光合产物积累增多,为幼苗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内外条件,较大地提高了柞苗补植移栽成活率和生长量,加快了柞园生态建设的进程。

猜你喜欢
生长量蒙古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豫南地区青钱柳生长节律研究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黄檗家系幼龄期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蒙古靴
蒙古正式废除死刑
集体记忆与盛世构造——乾隆二十五年的蒙古相扑
TCP植物蒸腾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