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对老年GERD 长期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患者的疗效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2021-05-13 03:37刘小靖徐向向
关键词:乳酸杆菌活菌双歧

刘小靖,徐向向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干部综合科暨老年医学科,北京 100038;2.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北京 10003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胃食管腔和胃液过度接触所致的一种食管黏膜损伤疾病,其发病率不仅呈现着逐年增长的趋势,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随之上升[1]。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治疗GERD 的首选药物,但多数患者需长期大量使用PPIs 方可稳定病情,国内外均有研究指出,长期服用PPIs 可能会对胃酸分泌产生抑制作用,致使胃酸粘膜功能损伤,可引发胃内细菌定植、肠道菌群紊乱等现象,影响预后[2-3]。而积极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状况在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预后中则显得极为重要,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在临床上多用于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肠道功能紊乱疾病中,有助于修复肠道黏膜功能,但目前关于其用于GERD 患者中的报道仍较少[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对长期服用PPIs 的80 例老年GERD 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3 月~2018 年3 月我科收治的长期服用PPIs 的80 例老年GERD 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A 组40 例和B 组40 例,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 例无胃食管反流未服用PPIs的对象为C 组,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4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5]有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出现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或有反复窒息、呼吸暂停等症状,并经胃镜检查提示有胃反流症状。

1.3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符合胃食管反流诊断标准;②年龄≥60 岁;③PPIs 服用时间≥6 个月;③近期服用过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有影响的药物;④BMI 指数<24kg/m2;⑤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近3 个月内服用过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等;②合并胃食管返流病之外的急慢性胃肠道疾病,例如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肿瘤等;③合并感染;④合并内分泌疾病;⑤由于糖尿病、胃泌素瘤等所致继发性反流;⑥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心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⑦对研究药物具有使用禁忌症。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继续口服原有PPIs,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冸托拉唑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规格0.21g,厂家: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105)治疗,0.42g/次,2 次/d,连续用药一个月。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纳入研究时肠道菌群定量以及A 组和B 组治疗一个月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肠道菌群检测方法,采集2g 以上中段大便置于无菌冻存管,常温下保存半小时后置于零下80℃的冷冻箱内,使用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对大便细菌DNA 进行提取并检测,检测方式如下:将所提取的DNA 进行7 种菌群的荧光定量PCR 检测,结果和设标准品矫正及ddH2O 替代DNA模板的阴性对照,每个样本均做2 个平行复孔,反应结束后,根据曲线结果对PCR 产物的特异性进行分析,7种菌群特异性引物序列见表1,菌群数量结果使用Iog拷贝数(N)/湿便重(g)表达;并记录治疗期间A 组和B组相关肠道并发症发生率。

表1 7种菌群特异性引物序列

1.6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8.0 软件包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性别、年龄、BMI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和B 组PPIs 服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0,P>0.05),见表2。

表2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n(%)]

2.2 三组肠道菌群比较 A 组和B 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低于C 组(P<0.05),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高于C 组(P<0.05);A 组、B 组大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和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 A 组和B 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肠道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葡萄球菌、肠埃希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且A 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高于B 组,葡萄球菌、肠埃希菌数量明显低于B 组(P<0.05),见表4。

表3 三组肠道菌群比较(ogN/g)

表4 A组和B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IogN/g,n=40)

2.4 A 组和B 组相关肠道并发症比较 A 组腹泻、腹痛腹胀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 组(P<0.05),见表5。

表5 A组和B组相关肠道并发症比较(n=40)

3 讨论

3.1 PPIs 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机制 PPIs 是继H2 受体阻断药之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也是目前对胃酸分泌抑制效果最强的一类药物,PPIs 自上世纪80 年代在临床开展应用至今,已被较多研究证实其可缓解由于胃酸分泌过多的相关胃疾病临床症状,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6-7]。但近年来,随着PPIs 的过度使用,例如超剂量、超适应症、超疗程等问题的频繁出现,长期使用PPIs 所出现的不利因素也备受临床学者重视。目前已有较多研究发现,长期使用PPIs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肠道菌群[8-9]。肠道菌群的构成主要来自于肠道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其会保持着稳定的状态,有益菌所占比例高达90%,其中主要包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具有促进营养物质代谢、调节免疫、保护生物屏障等功效。但细菌、宿主、环境三者之间具有着相互影响、制约的联系,若该平衡被打破,则极易引发相关疾病。有报道指出,PPIs 在抑制胃酸分泌的同时,会降低胃酸会外源性细菌的抵抗作用,致使外源性致病菌更易入侵并在人体肠道发生定值,对正常肠道菌群的繁殖、生长过程产生影响,增加感染机会[10]。Naito Y 等[11]试验也显示,在老年人群中,由于肠道定植抗力降低、肠道逐渐衰老、肠道蠕动能力的减弱等因素,发生肠道菌群紊乱的机率更高。

3.2 PPIs 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观察 本研究通过对比长期使用PPIs 的老年GERD 患者和未使用PPIs 的结果发现,长期使用PPIs 的老年GERD 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较低,葡萄球菌、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升高,Singh A 等[12]报道也证实,长期使用PPIs 患者可明显降低有益菌数量,增加有害菌数量,出现肠道菌群紊乱现象。笔者通过分析长期使用PPIs 的老年GERD 肠道菌群失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点,首先胃内的强酸环境不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其余微生物的生成,再加上长时间的使用PPIs 抑制胃酸分泌容易增加胃内pH 值,损伤胃黏膜屏障功能,继而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其次胃酸的减少容易降低胃蛋白酶原表达,导致肠道中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增加,可为肠道有害细菌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因而增加了有害菌的大量表达。

3.3 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属肠道益生菌制剂,主要作用是增加肠道免疫功能,有研究指出,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不仅可为厌氧菌提供生长的微环境,还对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沙门菌等有害菌均具有抑制作用[13-14]。王建国[15]的实验将双歧杆菌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后显示其可明显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有效缓解腹痛、腹泻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患者给予一个月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口服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葡萄球菌、肠埃希菌数量明显降低,且腹泻、腹痛腹胀、炎症性肠病、高胃泌素血症相关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示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有助于调节长期服用PPIs 的老年GERD 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现象,通过分析是由于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可促肠道生成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而此类有益菌有助于提高肠道通透性,肠道通透性的增加可减少腹痛腹泻腹胀等肠道并发症的发生,且有益菌的生产可抑制葡萄球、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入侵,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状态;此外,益生菌的应用可增加调节肠道免疫功能、促进肠上皮细胞分泌益生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抑制肠道致病菌的侵袭,进一步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现象。双歧杆菌活菌胶囊用于长期服用PPIs 的老年GERD 患者中效果显著,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现象,减少相关并发症;而在今后临床应用PPIs 时应结合患者情况,给予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乳酸杆菌活菌双歧
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与阴道乳酸杆菌关系的Meta分析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益生菌产品中双歧杆菌计数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样
双歧杆菌及其产品缓解肠炎症状的研究进展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酸奶中的“长寿菌团”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乳酸杆菌及其体外表达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