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功能性肠疾患的效果观察

2021-05-21 06:26林秀红谢美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疾患灌肠功能性

林秀红 谢美红

韶关市中医院外二科,广东 512026

功能性肠疾患并非某一种疾病,而是具有相同消化系统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患者普遍无器质性病变,具体类型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胀气、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疾病等[1-2]。以往临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以西药为主但取得的疗效欠佳,越发难以满足治疗所需[3]。中医指出,功能性肠疾患为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为六淫侵袭,内因则与禀赋不足、情志不畅、脾失健运有关[4]。由于中医能够标本兼治,故被推荐作为此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5]。穴位贴敷、中药灌肠是中医常用的治疗举措,以往也有单独应用治疗功能性肠疾患的报道,但却很少有二者联合的研究,故本研究拟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二者联合取得的临床疗效,以为其推广使用积累经验,内容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外二科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功能性肠疾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贴敷组25 例、中药灌肠组25 例、联合组50 例。3 组功能性肠疾患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类型、病程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本研究已经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诊断标准 肠易激综合征、功性能胀气、功能型便秘、功能性腹泻的诊断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6]。中医诊断符合《痞满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18)》[7]。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岁以上者;②无本研究所用穴位贴敷和(或)中药灌肠禁忌者;③具备良好的认知理解能力,能够配合临床治疗者;④患者和(或)家属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内容并自愿参与。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胃肠道器质性病变或者是胃肠道恶性肿瘤者;②复治的功能性肠疾患患者;③同时参加多个临床试验者。

1.5 治疗方法 (1)穴位贴敷组采取穴位贴敷治疗,将10 g 吴茱萸研成粉末后加入米醋后调成糊状,利用无菌敷贴包裹后贴敷在患者的关元穴、中极穴、气海穴(或上脘、中脘、下脘)、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肾俞穴、脾俞穴、大肠俞穴。采用子午流注开穴法,随着每日十二时辰变化加减选穴,每个穴位敷贴2 h,采用无菌敷贴妥善固定,以14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2)中药灌肠组采取中药灌肠治疗,组方由黄芪20 g,败酱草15 g,丹参、白芷、白芨、延胡索各12 g,两面针10 g 组成。将以上中药材置于专用砂锅中水煎成剂,取适量汁液后置于室温下自然冷却至38~41 ℃,利用石蜡油充分润滑患者的肛管前端。采用一次性灌肠袋置入中药液后缓慢输注入患者直肠内,灌注完毕后叮嘱患者取侧卧位并利用软垫将臀部抬高,灌肠保留时间以 2 h 为宜,每日夜间治疗 1 次,以 14 d 为 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3)联合组采取穴位贴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各方案与穴位贴敷组、中药灌肠组相一致。以14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表1 3组功能性肠疾患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6 观察指标 (1)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2)中医症状积分: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鸣。具体赋分标准如下:0分为无;2分为轻度;4分为中度;6分为重度,于治疗前、2 个疗程后评定。(3)生存质量评分;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8]测定,包括生理领域(28 分)、心理领域(24 分)、社会关系领域(12 分)、环境领域(32 分)4 个维度,采用 0~4 分评定,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7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2个疗程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程度制定疗效标准如下。显效:2个疗程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75%(含)以上;有效:2 个疗程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50%~74%;无效:2 个疗程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50%。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以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以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以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 组功能性肠疾患患者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穴位贴敷组80.00%、中药灌肠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与中药灌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3 组功能性肠疾患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3 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疗程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2 个疗程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穴位贴敷组和中药灌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穴位贴敷组与中药灌肠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3 3 组功能性肠疾患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3 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疗程后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2 个疗程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穴位贴敷组和中药灌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穴位贴敷组与中药灌肠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 讨 论

3.1 穴位贴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功能性肠疾患疗效确切 本研究发现,与穴位贴敷组、中药灌肠组相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更高,2 个疗程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穴位贴敷组、中药灌肠组之间疗效并无明显差异,由此结果提示,在功能性肠疾患治疗中穴位贴敷结合中药灌肠取得的疗效优于穴位贴敷、中药灌肠单独使用。之所以得出该论断,本研究总结原因如下: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穴位为原理,将药物研成粉末并加入水、米醋等介质调和成为糊状后贴敷在相应腧穴实现治疗目的的一种手段[9]。在治疗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对选取的腧穴源源不断地施加良性刺激,另一方面则可以将药物有效成分透过皮肤组织被机体吸收,发挥出相应治疗作用,具有穴位刺激以及药物透皮吸收双重治疗功效[10]。由于该治疗手段无需经过肝脏代谢以及消化道分解破坏,使得药物成分最大程度上得以保留,局部组织血药浓度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有效地弥补了内治的不足[11]。此外,本研究还将子午流注开穴法应用于穴位贴敷治疗中,随着十二个时辰的变化而加减选穴,维持穴位贴敷的局部刺激,充分发挥出活血化瘀、散瘀破结、调节脏腑气机运行的作用[12]。中药灌肠是一种经由直肠给药的中医治疗手段,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13]。直肠给药下药物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直肠黏膜,得以被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处于较高水平[14]。同时温度适宜的药液还可以传导热量至肠道黏膜,促使血管扩张并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速度,对于调节脏腑以及肠道功能状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5]。加之中药灌肠也大幅提高了肠道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分子进入到深部组织后有利于改善微炎症状态,最终实现解除肠道功能紊乱、改善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的目的。二者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下可以发挥出协同作用,实现1+1>2的效果。

表3 3组功能性肠疾患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分,)

表3 3组功能性肠疾患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分,)

注:联合组采取穴位贴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穴位贴敷组采取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灌肠组采取中药灌肠治疗;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联合组比较,bP<0.05,与穴位贴敷组比较,cP>0.05

腹胀组别联合组穴位贴敷组中药灌肠组F值P值n 腹痛50 25 25腹鸣2个疗程后1.12±0.18a 2.21±0.15ab 2.18±0.17abc 3.230 0.003治疗前5.27±0.33 5.19±0.35 5.23±0.30 0.124 0.902 2个疗程后0.88±0.12a 2.02±0.14ab 1.97±0.10abc 3.234 0.001治疗前5.45±0.25 5.39±0.22 5.42±0.27 0.159 0.887 2个疗程后0.92±0.22a 1.98±0.20ab 1.89±0.24abc 3.227 0.004治疗前5.64±0.16 5.60±0.12 5.58±0.15 0.132 0.878

表4 3组功能性肠疾患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比较(分,)

表4 3组功能性肠疾患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比较(分,)

注:联合组采取穴位贴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穴位贴敷组采取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灌肠组采取中药灌肠治疗;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联合组比较,bP<0.05,与穴位贴敷组比较,cP>0.05

2个疗程后28.66±1.14a 25.34±1.17ab 25.60±1.21abc 4.787<0.001组别联合组穴位贴敷组中药灌肠组F值P值n 生理领域治疗前15.88±1.32 15.79±1.43 15.83±1.37 0.334 0.654 2个疗程后24.14±1.26a 21.32±1.33ab 21.69±1.41abc 4.598<0.001心理领域治疗前12.97±2.03 13.02±2.00 12.99±2.04 0.359 0.621 2个疗程后20.18±1.52a 18.34±1.36ab 18.40±1.32abc 4.232<0.001社会关系领域治疗前4.67±1.03 4.80±1.11 4.74±1.08 0.287 0.832 2个疗程后10.72±1.02a 8.66±1.05ab 8.78±1.01abc 4.259<0.001 50 25 25环境领域治疗前19.98±1.32 20.02±1.37 20.09±1.43 0.436 0.528

3.2 穴位贴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功能性肠疾患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本研究中3 组功能性肠疾患患者2个疗程后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组间对比提示:联合组取得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穴位贴敷组、中药灌肠组,而穴位贴敷组、中药灌肠组之间疗效并无明显差异。据此可知,穴位贴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功能性肠疾患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之所以得出该论断,总结原因如下:功能性肠疾患患者日常生活中饱受病症折磨,腹痛、腹胀、腹鸣使其苦不堪言,特别是此类疾病具有久治不愈的特点,反反复复的治疗无疑会加重其身心负担。生存质量则是个体对自身享受到医疗服务的主观评价,由于不适症状较为严重,此点是影响其主观评价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联合组将穴位贴敷与中药灌肠联合应用,利用不同疗法产生的协同作用实现了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中医症状积分得到了显著的降低,对患者身心带来的影响更小,最终形成了本组患者生存质量更高的结果。

3.3 研究创新及不足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比分析了穴位贴敷、中药灌肠单独使用与联合使用并加以子午流注开穴法选穴取得的临床疗效差异,有力地丰富了现有研究体系内容并为该治疗方案的推广使用积累了临床经验。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研究的样本例数较小,在本质上属于小样本研究,所得结果仍需今后大样本、多随机对照中心的临床试验予以支持。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功能性肠疾患效果较穴位贴敷、中药灌肠单独使用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疾患灌肠功能性
小柴胡汤加减论治常见肺系疾患举隅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春季过敏性疾患高发防治有办法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小儿输尿管镜在成人输尿管疾患中的临床研究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