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隆滞布病(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5-21 06:26刘海梅兰科加项青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藏医藏药达拉

刘海梅 兰科加 项青

青海省藏医院急诊科,西宁 810000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坏死。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1]报道,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居于全球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1 981/10 万(年龄标化率1 470/10 万),卒中防治面临巨大挑战。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病理机制较复杂,国内外研究报道[2-3],该病与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生活环境等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在青海高原地区,因高海拔、低氧分压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高盐高脂及饮酒等饮食特点,由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引起的脑卒中极为常见。在藏医学中,脑卒中属于神志病萨滞布病范畴,其又细分为隆滞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查滞布病(出血性脑卒中),经过历代藏医经典和名医经验积累,藏医对滞布病的诊疗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而且其临床实践基本都来源于高原,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4]。本研究通过使用藏药联合依达拉奉对隆滞布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3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收治的152 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患者就诊先后排序对应随机数字表随机编号,按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男47 例,女29 例,年龄(57.33±5.69)岁,病程范围为2~7 d,病程(3.37±1.34)d,梗死部位包括基底节区22 例、脑叶35 例、脑干19 例;观察组男45例,女31例,年龄(58.12±6.77)岁,病程范围为1~7 d,病程(3.18±1.25)d,梗死部位包括基底节区24 例、脑叶31 例、脑干21 例。上述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梗死部位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中西医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5]: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为参考标准拟定,并行头颅CT和/或MRI等影像学查诊。(2)藏医诊断标准[6]: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患侧肢体麻木,言语不利,步态不稳,头晕,头痛,呕吐,恶心,突然昏厥,精神欠佳,记忆力减退等。以藏医的诊断标准从患者的症状表象判断是否属隆滞布病,以西医的诊断标准来定性判断患者是否属于缺血性脑卒中。

1.3 纳入标准 满足西医缺血性脑梗塞和藏医隆滞布病的诊断标准;经脑CT或MRI确诊有梗死病灶;病程<24 h且无生命危险者;入院时病情稳定且意识清醒者;首度发病者;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协议。

1.4 排除标准 对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精神病或既往精神病史者;伴有心、肺、肝、肾、血液系统等严重功能障碍;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患者;不能配合或者拒绝量表评估和随访者;合并复发性、大面积梗死及意识障碍者。

1.5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两组患者均予以营养支持、消除脑水肿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1)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生产厂家: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规格:20 ml∶30 mg)静脉注射治疗,每次30 mg,每天2次,1个疗程10 d,连续治疗3个疗程。(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不同时间段服用藏药,即清晨服用七十味珍珠丸1 粒,上午服用二十五味珊瑚丸1 粒,中午服用如意珍宝丸2 g,晚上(睡前)服用二十味沉香丸3 粒,1 个疗程10 d,连续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必须禁食用油腻、高盐食物,禁饮酒,禁止剧烈运动。

1.6 观察指标 (1)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bility of Daily Living,ADL)、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 Stroke Scale,NIHSS)、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6,IL-6) 、超 敏 C 反 应 蛋 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进行比较。其中ADL 和FMA 总分各为100 分,分数越高功能越好;NIHSS总分42 分,分数越高,神经损伤越严重。此外,还应注意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头晕、胃肠道不适等。(2)临床疗效。基本痊愈:NIHSS 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为0 级;显著进步:NIHSS 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 1~2 级;进步:NIHSS 评分减少 18%~45%,病残程度为3 级,生活可自理;无效:NIHSS 评分减少18%以下,无好转甚至有恶化趋势。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72/76),对照组为84.21%(64/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1,P=0.034),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FMA 和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FMA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FM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ADL、FMA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6、hs-CR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hs-CRP 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3。

表1 两组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ADL、FMA和NIHS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ADL、FMA和NIHSS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如意珍宝丸、二十味沉香丸)进行治疗;ADL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FMA为运动功能评分量表,NIHSS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ADL FMA治疗后8.35±2.38a 9.45±2.87a 2.572 0.11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76 76治疗前46.15±9.25 45.72±8.54 0.298 0.766治疗后65.74±7.59a 57.94±6.86a 6.647<0.010治疗前47.69±9.10 49.66±8.45 1.383 0.169治疗后81.47±10.43a 72.21±8.52a 5.994<0.001 NIHSS治疗前17.53±5.12 16.87±4.85 0.816 0.416

表3 两组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如意珍宝丸、二十味沉香丸)进行治疗;IL-6 为白介素-6,hs-CRP 为超敏 C 反应蛋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治疗后7.25±2.51a 10.12±2.12a 5.693<0.00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 7 6 IL-6(ng/L)治疗前129.45±28.54 135.05±30.98 1.589 0.248治疗后78.60±23.43a 96.60±25.43a 3.939<0.001 76 hs-CRP(mg/L)治疗前15.31±3.34 14.79±2.89 1.026 0.306

2.4 两组患者治疗时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3 例轻微肠胃不适,未经特殊处理自行消失;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我国脑卒中及相关危险因素负担在区域分布上总体呈现为北高南低、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这与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控制欠满意及专业化脑卒中医疗资源地域和城乡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密切相关[5]。缺血性脑卒中作为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据了全部卒中的80%[7],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发病后易导致患者产生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能力降低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目前治疗方式上,西医主要依据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一方面采用抗血小板、溶栓、抗凝等药物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恢复脑缺血区血液供应[8];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神经保护剂药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神经元,从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炎症反应、清除氧自由基等不同机制发挥作用,多种途径保护神经细胞功能以减轻神经细胞损伤[9],如本研究中使用的依达拉奉药物,它是一种广谱的自由基清除剂,通过捕获大脑在发生缺血、缺氧-再灌注后所产生的毒性羟基基团,清除活性氧分子,打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链来保护神经细胞。但国内也有研究认为单独使用西药治疗脑卒中,可能会存在药效抵抗等因素达不到理想效果,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效果更佳[10]。

在中医学上,脑梗死是一种中风相关症状,主要因经脉空虚以及血气不足等因素导致,故治疗时以通经活络和活血化瘀为主。藏医学作为我国民族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它将缺血性脑卒中归属于“萨滞布病”范畴,藏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为身体劳损过度、瘟疫、毒邪等侵入脑部黑脉(血管)致使隆血絮乱失调,进而侵及白脉(神经),三因失去平衡导致发病。因此,藏医治疗隆滞布病的原则主要是以调和隆血,促进三因素之间及与血之间平衡状态的恢复为主[11-12]。在本次研究采用的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如意珍宝丸、二十味沉香丸4 种藏药均为藏药中治疗“白脉病”的经典名方,其中,七十味珍珠丸(又称然纳桑培)成方于公元8 世纪左右,始载于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二十五味珊瑚丸成方于公元18 世纪,转载于公元19 世纪藏医药学家迷旁·朗杰加措编著的《集药利乐库》中;如意珍宝丸源自公元17世纪的第司·桑结嘉措著的《藏医医诀补遗》;二十味沉香丸,藏药名阿嘎尔尼秀日布,出自藏药经典《晶珠本草》。国内不少临床研究[13]和动物实验[14]证明这4 种藏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效果。

已有诸多研究证实,IL-6和hs-CRP等炎症因子参与脑卒中后的神经损伤,脑组织炎性反应状态可诱发神经细胞凋亡增加,并且与NIHSS 评分呈正相关[15-16]。临床上常以IL-6 和hs-CRP 水平作为判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的依据。其中,IL-6可由多种细胞分泌,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并对神经组织具有广泛效应;机体正常情况下,血清中CRP 浓度较低,当组织损伤、缺血、缺氧时,在肝脏处会大量合成CRP,于是临床上发展出hs-CRP 用于检测低浓度CRP,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17]。

本次研究采用4 种藏医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隆滞布病(缺血性脑卒中),联合用药组(观察组)和单用依达拉奉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84.2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L、FMA、NIHSS 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的ADL、FMA、NIHSS 评分改善均更明显(均P<0.05),提示两种方式治疗隆滞布病都有疗效,但采用藏医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体征和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更有优势。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hs-CRP 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均更明显(均P<0.05)。由此提示,藏医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隆滞布病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效果显著,这可能与藏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清除患者体内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有关[18]。

综上所述,藏医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隆滞布病(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hs-CRP)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症状体征和运动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试验样本少,且研究对象多为中老年人,存在较多基础疾病,后期缺乏随访,可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需进一步采取多中心大样本继续研究,以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藏医藏药达拉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
金诃藏药拿牌前后
金诃藏药获牌
100种常用藏药抗肝癌的体外活性筛选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