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强阿片类药物与腹腔内生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效果分析

2021-05-21 06:26丁昭珩姚晓祥肖元元武建毅朱纪华朱麟玉黄晓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热疗癌痛阿片类

丁昭珩 姚晓祥 肖元元 武建毅 朱纪华 朱麟玉 黄晓东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肿瘤科 200060

癌痛是癌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其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引发癌痛的原因主要包括直接由肿瘤引发、治疗引发或肿瘤间接引发[1-2]。新诊断的癌症患者中1/4 伴有疼痛,1/3 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及3/4 晚期肿瘤患者均合并疼痛[3]。疼痛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治疗是以三阶梯镇痛原则为指导的综合治疗,对于中重度疼痛治疗首选强阿片类药物[4]。肿瘤热疗(hyperthermia)是采用人工方式,利用各种物理能量在人体组织中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细胞升温,利用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血管结构上的差异使肿瘤组织获得较高温度及较长蓄热时间,进而通过分子作用、细胞毒效应和生物学效应杀灭肿瘤细胞,同时避免正常细胞遭受损伤的一种纯物理性治疗[5-6]。通过内生场高热能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达到镇静止痛的作用,对晚期癌痛作用显著[7]。本文对照分析伴有腹痛的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在接受强阿片类药物镇痛的同时,联合腹腔内生场热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肿瘤科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间收治的56 例经完整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并伴有癌痛的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其中结直肠癌25 例(均合并肝或腹腔淋巴结转移)、胰腺癌伴肝或腹腔淋巴结转移6 例、肝癌9 例、胃癌伴肝或腹腔淋巴结转移10 例、胆囊癌6 例。其中男34 例(60.71%),女22 例(39.29%);年龄范围为41~75 岁,中位年龄60 岁;病程范围为1~2 年,病程(1.10±0.67)年;按2010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法分为Ⅲ、Ⅳ期,其中Ⅲ期19例,Ⅳ期37例。所有患者治疗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正常,KPS 评分≥60 分,排除热疗禁忌症,且接受此方案治疗前1 个月内未进行任何放疗或化疗。本次观察对象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为4~7 分,并满足以下条件:患者清醒,无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疾病,能正确描述疼痛,无心脏、肝、肾功能、肺等严重脏器障碍,无相关药物过敏史。资料收集前未摄入其他镇痛药物。

1.2 治疗方法 56 例患者前7 d 单纯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本次观察所采用的强阿片类药物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25),按医嘱每隔12 h口服。第8~14天加用腹腔内生场热疗,热疗机器为吉林长春迈达公司生产的NRL-Ш内生场肿瘤热疗机;自第8 天起隔日1 次行腹腔内生场热疗,热疗方法:治疗中体表放置2 处共6 个测温电极(皮肤2 个、直肠4 个),由电脑控温,温度控制在41.0~43.0 ℃,每次热疗持续时间为45~60 min,治疗中温度达标≥40 min。

1.3 观察指标 癌痛评分采用NRS 标准,0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7 分为中度疼痛,8~10 分为重度疼痛。评估热疗前后患者的癌痛评分、7 d 内爆发疼痛总次数、奥施康定的每日用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资料及数据均由专人录入并保存,并对资料内容的完整性及逻辑性严格把关,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热疗前后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镇痛效果比较表1 结果显示,热疗后患者的癌痛评分较热疗前明显下降,7 d 内爆发疼痛总次数及奥施康定每日用药量均明显少于热疗前,热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热疗前后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热疗前32 例(57.1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热疗后28 例(50.0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热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2。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精神依赖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癌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表现之一,其发病机制、病因、诊断及治疗等涉及多个临床学科。同一类型的肿瘤会因临床分期、病灶部位、抗肿瘤治疗、患者身体状况、镇痛治疗方案等不同而使镇痛效果有所不同。如此多的可变因素,往往会使癌痛治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也提示单一治疗方法难以满足所有癌痛患者的镇痛需求,需要不同种类药物与镇痛方法协同治疗。癌痛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手段,如介入治疗、手术、放疗、放松训练、认知-行为训练、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痛最重要的方法。

表1 56例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热疗前后镇痛效果比较()

表1 56例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热疗前后镇痛效果比较()

时间热疗前热疗后t值P值5.714±0.948 4.375±0.728 8.383 1<0.000 1 5.911±1.311 4.500±0.991 6.425 0<0.000 1 54.643±27.367 51.786±23.129 2.410 0 0.019 5癌痛评分(分)7 d内爆发疼痛总次数(次) 奥施康定每日用量(mg)

表2 56例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热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强阿片类药物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含32%即释成分和68%缓释成分,起效快,镇痛效果持续平稳[8-10]。阿片类受体属于耦合的受体家族(μ、δ、κ 为经典的阿片受体)[11-12]。羟考酮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口服给药方式容易被患者接受。一般认为,κ受体和神经疼痛、内脏疼痛有关,羟考酮对κ受体有较强的作用,因此其止痛疗效显著。本研究所采用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兼具两相吸收的特点,药物本身含有控释成分,作用时间长,维持血药浓度、控制疼痛平稳持久,治疗依从性好,副作用少,可快速、高效地缓解中重度癌痛,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热疗主要应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对热的不同生物学效应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阈值温度为43 ℃,而正常组织对热耐受性良好,其临界值为45 ℃。且肿瘤组织热量消散慢于正常组织。热疗利用有关物理能量在组织中沉淀而产生热效应,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并维持一定时间,以达到破坏肿瘤细胞而又不致损伤正常组织的目的。

本研究所采用的内生场热疗系统应用高频振荡电流通过空气作为人体和电极之间的介质,将两组不同频率的高频电流交叉作用于人体,在人体深部组织选择性地产生一种内生差频场,其能量被组织吸收,继而转化为热能,产生内生热,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内生场热疗的优点在于热场分布均匀,它通过4 个电极垂直交叉作用于肿瘤部位,使肿瘤局部区域诱导出内生差频场,从而实现对肿瘤病灶均匀加温,同时避免体表灼伤,弥补了以往热疗时容易造成热疗部位的皮下脂肪硬结等不足之处[13]。目前内生场热疗与胸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应用在治疗恶性胸腔和腹腔积液方面已取得良好的疗效,放化疗联合热疗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头颈部肿瘤、食管癌、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及软组织肉瘤等,均显示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及无进展生存率,达到姑息治疗目的,且不良反应轻微[14-18]。

本研究前7 d 单纯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控制癌痛,后7 d加用腹腔内生场热疗。结果显示56 例晚期癌症患者使用内生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后,患者的癌痛评分、爆发性疼痛次数及强阿片类药物奥施康定用量均有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热疗过程中的热效应使肿瘤周边组织的血管扩张,细胞膜通透性升高[19],血流量增加,炎症因子的活性得以增强,从而改善局部代谢及组织缺氧,增加局部营养状况,最终达到止痛目的。另一方面,热疗可以加强免疫细胞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紧张度,舒缓紧张情绪,并降低感觉神经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此外,热疗通过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杀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加速肿瘤细胞凋亡,缩小肿瘤体积;并促进炎性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炎症水肿,从而缓解肿瘤压迫及局部组织水肿所致癌痛。

综上所述,热疗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因其无创性、协同性好、依从性佳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痛治疗。热疗治疗癌痛,除自身作用外,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产生良好协同作用,从而加强止痛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热疗癌痛阿片类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进展期胃癌热疗联合其他治疗的进展
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阿片类镇痛药所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