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麻止眩方联合头皮针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疗效分析

2021-05-21 06:26李玲石廷琪闫柏年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主症头皮总分

李玲 石廷琪 闫柏年

1费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 273400;2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276002;3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262500

眩晕(vertigo)是指发生于自身与周围物体间的运动幻觉,是神经内科门诊的常见疾病之一。眩晕在古代中医文献中被描述成“头弦”“头风目眩”“弦冒”等名称,《丹溪心法•头弦》曰“弦者,言其黑运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声,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全生指迷方》描述眩晕为“发则欲呕,心下温温”“目冥不能开”等。眩晕显著降低工作效率,影响生存质量,部分患者反复求医,疗效欠佳,引发明显的心理问题[1-2]。眩晕西药治疗方法有镇静药、前庭抑制药、止吐药、血管扩张药,文献报道疗效欠佳[3-4]。祖国医学治疗眩晕历史悠久,逐步流传了大量治疗眩晕的经典方剂,如中药眩晕灵、化痰降逆止晕汤、益气温阳补虚汤、中药颈复汤等,文献报道疗效显著[5-7]。为提升中医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笔者采用芪麻止眩方联合头皮针治疗眩晕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中医科2019 年8 月至2020 年7 月收治的眩晕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 例。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患者中男26 例,女19 例,年龄范围为 44~72 岁,年龄(62.81±5.64)岁;病程范围为5 个月~10 年,病程(3.62±1.05)年;基础疾病:高血压16 例,冠心病6 例,糖尿病9 例,高血脂7 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0 例,女15 例,年龄范围为45~74 岁,年龄(63.10±5.82)岁;病程范围为3 个月~8 年,病程(3.89±1.10)年;基础疾病:高血压 14 例,冠心病 7 例,糖尿病 8 例,高血脂 5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8]中关于眩晕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均符合《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8]关于气血亏虚的中医证候分类;③入组前1 周未服用治疗眩晕的相关药物,如前庭抑制药、血管扩张药、抗组织胺药等;④入组后同意研究治疗方案、研究内容。(2)排除标准:①伴心、肝、肾、脾脏器官病变;②神经系统疾病;③严重内科、神经官能症;④妊娠期或哺乳女性;⑤头皮针相关禁忌证;⑥拒绝本研究内容。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指导均衡饮食、注意休息、戒烟限酒、控制水分及盐分摄入、缓解情绪等。(1)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1020866,规格 4 mg/片),每日3 次,每次1 片;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40130,规格 5 mg/粒),65 岁以下每晚 2 粒,65 岁以上每晚 1 粒。疗程4 周。(2)研究组采用芪麻止眩方联合头皮针治疗。方药组成:黄芪 20 g,天麻 12 g,川芎 12 g,白芍 12 g,白术 12 g,炙甘草 6 g,丹参 20 g,葛根 15 g,防风10 g,阿胶20 g,茯苓10 g,炙甘草15 g,肉桂8 g。将上述方药加水至500 ml 浸泡30 min后,煎煮1 h,提取煎煮后汁液,每日早饭后温服(50~60 ℃),每日1 剂,连续4 周。头皮针:取风池、百会穴、翳风穴、四神聪、印堂穴、颈夹脊,定位方案参考《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9];患者取坐位,头部略向前倾斜,采用75%的酒精局部皮肤消毒所选穴,0.30×40 mm 环球牌针灸针,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20 mm,翳风穴向内前方斜刺25 mm 左右,颈夹脊以60°斜刺20 mm 左右,天柱穴直刺20 mm左右,其余穴位平刺20 mm 左右,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3周。

1.4 评价指标

1.4.1 中医证候评分 借鉴《中医症状表征观察表》[10]的评价思路,制定眩晕中医症候评分标准,主症:眩晕;次症:恶心呕吐、神倦乏力、面色淡白。主症赋分0、2、4、6 分,分别对应无、轻度、中度、重度;次症赋分0、1、2、3 分,分别对应无、轻度、中度、重度。

1.4.2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8]中关于眩晕的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总有效=(治愈+好转)。

1.4.3 采用眩晕障碍量表(H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11]评价眩晕主观症状的严重程度 该量表包含躯体(7个条目)、情绪(9个条目)、功能(9个条目)3个维度,采用Link 3级评分法,分别为是、有时、无,分别对应4、2、0分,得分越高说明眩晕残障程度越高。该量表经测定内部一致性效度Cronbach’s α为0.918。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中医证候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主症、次症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次症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眩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眩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采用芪麻止眩方联合头皮针治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01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主症次症总分治疗后4.74±0.96a 2.95±0.68a 11.371<0.001例数45 45治疗前3.16±0.84 3.37±0.76 1.244 0.217治疗后2.45±0.66a 1.52±0.41a 9.419<0.001治疗前4.58±1.12 4.69±1.26 0.438 0.663治疗后2.29±0.72a 1.43±0.46a 7.831<0.001治疗前7.74±1.71 8.06±1.65 0.443 0.659

2.2 临床疗效 研究组的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眩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DHI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的躯体、情绪、功能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治疗后DHI的躯体、情绪、功能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眩晕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眩晕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采用芪麻止眩方联合头皮针治疗;DHI为眩晕障碍量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01

治疗后45.80±7.26a 39.40±6.59a 5.841<0.001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45 45躯体治疗前18.61±4.29 18.79±4.63 0.319 0.750治疗后13.24±3.10a 11.83±2.72a 2.935 0.024情绪治疗前23.64±5.50 24.12±5.73 0.522 0.603治疗后15.60±4.18a 13.89±3.67a 2.841 0.037功能治疗前22.22±5.71 22.89±5.83 0.551 0.583治疗后16.96±4.73a 13.68±4.15a 3.496<0.001总分治疗前64.47±9.21 65.80±9.42 0.677 0.492

3 讨 论

眩晕是一种涉及多病因、多系统的症状,古代中医将眩晕命名为“头风弦”“旋运”“头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认为眩晕发病与风、火、痰、虚密切相关,五脏失衡基础上有多种病因,如高血压、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了眩晕是由“由血气虚,风邪入脑”所引发。《内经.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其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五脏六腑功能下降,引发肝肾亏损,导致元神不足,脑失所养,引发眩晕[12]。程杏轩在《医述•杂证汇参》中所云:“局言乎虚晕也?如纵欲脱血,痈溃产后,老年精衰诸伤阴者……阴虚为病[13]。金元时期“无虚不作眩”及“无痰不作眩”加深了后世医家对眩晕的认识。至明朝时期,“瘀血致眩”获得了广泛认可。因而祖国医学推荐对不同病因引发的眩晕辨证思治,以正其本,祛其症。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后中医主症、次症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DHI 的躯体、情绪、功能3 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芪麻止眩方加减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比较,可更好地改善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疗效。芪麻止眩方中黄芪性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甘则能补,可补气健脾,行气开窍。天麻性甘,平,入脾、肾、肝、胆、心经,可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本草汇言》曰:“天麻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兰室秘藏》曰:“……眼黑头弦,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川芎可止痛、活血祛瘀,主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白芍可缓急止痛、补血养血,发挥解郁、通达、止痛功效。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醒神。炙甘草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效。丹参可活血祛瘀,清心除烦,凉血消痈。葛根味甘、辛,性凉,《本经》曰:葛根消渴,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防风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功效。阿胶、茯苓、炙甘草、肉桂可益智健脑,补血行血,脾肾双补,通阳复脉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充髓补脑、疏肝升阳,降噪醒神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提升机体缺氧耐受力、降低血糖、改善血液粘稠度、降血压功效[13]。天麻可镇静安眠,抗自由基保护细胞膜,调节心血管功能,改善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临床应用可缓解头痛、头晕、醒神、改善失眠症状等功效。川芎可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降低血管平滑肌张力,具有镇静、抗菌等功效。白芍具有镇静、镇痛、抗炎、降低全血粘度、保肝、护肝等功效。炙甘草具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镇咳、抗炎、解痉、镇静等药理作用。葛根含有的异黄酮类、乙酰胆碱、D-甘露醇、鞣质等成分具有改善心肌物质和能量代谢、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脑循环、提高供氧、抗氧化、抗缺氧、提升代谢功能,对神经衰弱、脑缺血、缺氧有缓解作用[14]。

头是人体气血汇聚的重要气管,头皮针属于头针疗法,是通过刺激头部相关区域特定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头皮针取穴为头部,刺激相关穴位可调节气阴阳平衡,活血行气、补益髓海,对于气血亏虚眩晕有重要的疗效。熊金花等[15]对30 例缺血性眩晕患者的阳明区、厥阴区、少阳区及太阳区4 大区域行头针疗法,疗程14 d,治疗后DHI 评分显著下降,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上升,血流阻力指数明显下降,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0%、96.7%。秦雪飞等[16]对颈椎病眩晕患者的顶中线、顶旁1 线、顶旁 2 线、颞前线、枕上旁线行头针疗法,疗程 2 周,治疗后DHI评分显著下降,治疗有效率为95.0%。针刺风驰穴可充养髓海,缓解气血亏虚、气血不畅引起的眩晕;百会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针刺百会穴可通达营养脉络,疏通周身经脉,发挥调节阴阳平衡;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常用穴位,针刺该穴可祛风定眩、开窍醒神;神聪位于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针刺可诱发皮质电位活动,改善脑供血,改善脑缺血缺氧引发的眩晕症状;印堂穴位于督脉循行线上,针刺该穴有醒神调神、镇静安神功效,可行气导气、醒脑开窍,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印堂穴可减少下丘脑内5-HT 及IL-1β 分泌,减轻炎症因子反应对血脑屏障功能的破坏,保护脑功能[17];针刺颈夹脊可调理气机、通督益颈,调节椎动脉血流速度,缓解气血无法上充髓海而发的眩晕。

综上,利用芪麻止眩方联合头皮针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可改善中医症候及主观评分,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治疗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主症头皮总分
黄芪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主要症状观察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让头皮爱上做SPA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