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三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
——以一道诗歌鉴赏题的讲评为例

2021-05-28 05:11浙江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写景答题手法

浙江

衡量高三复习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是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因此,高三语文复习,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基于问题驱动的复习教学,是一个“对症下药”的好办法。本文以一道诗歌鉴赏题的讲评为例,对“真问题—真指导—真操作—真解决”这四“真”的复习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基于问题驱动的复习教学案例的呈现

为了能更好地阐述基于问题驱动的复习课堂教学,现以一次语文周考之后试卷讲评课为例(见下图)。这堂课的学习任务是对周考试卷古诗文鉴赏部分第20题的讲评。

【试题呈现】

行香子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20.这首词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赏析。

环节学习任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1.考情分析对照数据,明确自己的答题情况,定位自己的答题能力提供数据2.失分分析对照学生答案,分析交流失分原因,明确答题失分所在适度点拨二1.思路分析交流明确解题思路:①写景;②景物描写(角度、方法);③答案要素———手法+分析+情感(效果)引导归纳2.知识掌握交流回顾考点知识:诗歌的表达技巧提问明确3.步骤明确交流掌握答题要点:①准确审题;②快速读懂;③联想筛选;④形成答案点拨归纳三课堂练习进行限时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要求学生按上述答题步骤进行限时训练,然后呈现学生答案并进行分析、批改巡视指导四小结作业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再次明确应掌握的知识,布置课后作业小结布置

二、基于问题驱动的复习教学案例的分析

1.选择题目的必要性。

本次课堂复习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建立在学生对这道诗歌鉴赏题掌握情况不佳的基础上的。学生对这道题的答题得分情况具体如下:

分值(6分)6543210人数(共48人)1810151130

全班48人,得分在3分(含)以下的学生就有29人,说明大多数学生在解答这种题型时仍然存在问题,很显然这道题目有在课堂上讲解的必要。这也是选择问题驱动的复习教学的必要之处。

2.学习内容的针对性。高三复习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指的是针对学生学习时暴露的问题,利用课堂教学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复习阶段课堂教学高效率的体现。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PPT还原展示学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对自己真实存在的问题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分析交流时更有针对性。古诗文部分第20题得分在1~3分的部分学生答案如下:

学生答案得分失分原因使用了写景手法,通过写桃花、李花、菜花的颜色,写出了春意盎然的小园景象1答非所问①用由远及近的手法,表现了乡村的朴素美和宁静美。②运用白描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景色的自然与美丽,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与喜爱之情2没有分析字数不足①反复,“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写出春色满园,表现作者对园中春色的喜爱。②动作描写,“啼”“舞”“忙”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莺儿”“燕儿”“蝶儿”的生动活泼。③动静结合,“桃花”“李花”“菜花”静,“莺儿”“燕儿”“蝶儿”动,动静结合,画面优美3手法不准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②白描手法;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景象;再如“正莺儿啼”三句,营造一幅莺啼燕舞、蝴蝶纷飞的图画。③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一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字里行间充满盎然的意兴

3.问题驱动的层次性。学生答题失分的原因明确了,但这只是高三复习课堂教学的开端,毕竟学生需要的是解决一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因此,课堂的精华部分应该是如何解决学生答题时暴露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明确失分原因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懂得如何解决一类问题。从“如何解决这道题”到“如何解决一类题”,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层次性。

4.教学效益的可查性。教学效益是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如何,最简便最及时的反馈自然是课堂上的巩固练习的答题情况反馈。选一道与例题相似的试题要求学生当堂训练,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进行解答,并第一时间分析学生的答案,可以有效检测教学效益。

【课堂练习】

归雁

[唐]钱 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问:诗人是通过哪些手法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①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着力塑造了多情善感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写大雁听到悲凄的乐声而乡愁满怀,难以承受因而北归,以雁自喻,寄托了自己宦游他乡的羁旅思乡之情。

②用典抒情。诗歌借助“回雁峰”的典故,询问大雁北归的原因,引出“湘灵鼓瑟”的典故,营造凄清的意境,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羁旅思乡愁苦难耐之情。

③联想抒情。诗人由眼前的大雁联想到它们北归前的栖息地——湖南湘江,再联想到湘灵鼓瑟的神话,再把乐曲同大雁归来相联系,借助丰富的想象,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综合对上述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基于问题驱动的复习教学完全符合目前倡导的课堂教学原则:明确目标导向,坚持学生主体,创新教学策略,关注行为发生,考量教学效益。

三、基于问题驱动的复习教学策略的思考

高三复习课堂的教学,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答题中的困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甚至能做到举一反三,那么,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三课堂教学就可以落到实处。

1.真问题

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考虑到课堂教学的覆盖面,基于问题驱动的复习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目标,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按学生的不同层次收集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是课堂上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将“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真指导

基于问题驱动的复习教学,尽管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之间的分析交流或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但教师的适时点拨有时可以让那些仍处在迷茫状态中的学生醍醐灌顶。上文提到的教学案例,如对分析秦观《行香子》写景手法这一题的解题思路分析(写景—景物描写角度或方法—手法+分析+情感或效果)的指导,就是对学生答题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指导。首先教师要筛选、梳理出要讲的知识点,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教师精讲要讲到位,学生精练要练到实处。

3.真操作

高三复习课堂教学,永远离不开学生的训练,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掌握知识后,学生必然有一个巩固、消化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课堂上便是限时训练。唯有实施这一环节,学生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学的解题技巧一步一步在限时训练中进行感悟、理解、消化和巩固。在“思路分析”部分,①准确审题环节,从“这首词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赏析”中,可以确定“写景”“多种艺术手法”等重要信息;②快速读懂环节,可以从标题、作者、注释、意象、主旨句等角度入手;③联想筛选环节,可以查找与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相关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④形成答案环节,可以运用“(指明)手法+(代入)分析+情感(效果)”的答题模式进行建构。

4.真解决

学生做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便是我们所说的问题的真解决。学生要在具有考场特点的解题训练过程中,逐渐明确方法,厘清思路,梳理答题标准。其实,解题技巧、方法较多,如果不落实,学生或许更容易混淆,倒不如方法少些更有实效。最后化繁为简,形成良好的读题、审题、答题的习惯,再辅以必要的临场应变能力,再遇到同类的试题,便可以做到“见招拆招”。这样才算是真正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写景答题手法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层递手法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写景的妙招
挑战答题
小学生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七步洗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