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定位、方向和氛围
——以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为例

2021-06-04 06:10段文文褚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排行榜一流办学

段文文,褚玮

(苏州大学发展委员会,江苏苏州 215000)

新中国成立70 多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腾飞式的大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国家公共服务的重要范畴更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民生领域,为此,多年来,中国政府不断调整高等教育政策,从1993年开始,国家启动“211 工程”重点建设项目;1999年,启动“985 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启动“双一流建设”。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1]。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大学组织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本科教育大会,出台新时代高教40 条,从战略层面提高本科教育的地位。此后,教育部还分别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规划等,对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像取消“清考”、办好“金课”等。

随着中国大国地位日益稳固,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世界大国也纷纷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如德国的“卓越大学计划”(2006年)、俄罗斯的“俄罗斯大学竞争力增强计划”(2013年)、日本的“21 世纪卓越中心计划”和“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2002年),英美国家也加强了建设一流大学的政策引导[2]。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国际标准的参照,对大学的排名和政府评估、质量认证都是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因此产生了世界大学排行榜[4]。

1 从排行榜看江苏高校教育的“质量革命”

1.1 从大学排行榜讲起

1.1.1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在研究大学排行榜之一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U.S.News 发布的2015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Best Global Universities)中,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名列第37、46(2019年)位,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第468(2019年)位[5];同样是U.S. News 发布的美国国内大学排行榜(National Universities Rankings)中波斯顿大学排在第41、42(2019年)位,而波士顿学院排在第30、38(2019年)位[6]。这两所大学在国际和国内的排行榜中表现为何会如此不同? 区别就在于,评估指标的差异,见图1。

图1 数据来源:U.S.News 全球最好大学排行榜指标权重,摘自http://www.usnews.com/education

全球大学排行榜中,排名前20 名基本为英美高校,全球高等教育分为英美体系和欧洲大陆体系,英美高校发展历史悠久且和大陆的教育体制不同,为提升排名,针对学术声誉、人才引进、教师培养、研究经费、捐赠收入指标方面不断调整学校发展战略。通过以上指标体系就可以看出,U.S.News 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中测量的指标偏重于学术影响力,里面主要是论文发表数量、引用率等[7]。但是在美国国内大学排行榜中,关注的全部都是学生。包括师资队伍中教师对学生的投入,特别指教师对于学生在时间上的投入,“老师与学生待在一起的时间越多,学生越愿意去学习”。还有生均教育投入,指的是花在每一个学生课程、科研、服务等方面的经费,其中不包含花在体育运动、宿舍、医疗等方面的钱等。ARWU 注重的是“学术类定量指标”,不同的排行榜,见图2,关注点不同,但是一旦与招生、财政投入等办学资源挂钩时,就会成为影响大学办学的指挥棒。

图2 数据来源:ARWU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官网、THE 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官网、QS 世界大学排名官网

201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各有关高校开展破“五唯”工作[8]。每个重点学科汇报的全都是数字,成效也是以数字来衡量,讲的全是“五唯”的内容,把指标作为办学上的追求。单纯抓指标,无方向地跟着行政命令的指挥棒走,忽视打造办学特色,大学发展的方向就会发生偏离,可能在某项排名上一时有所提高,但学校的整体水平永远无法得到提升。

1.1.2 大学的发展要不要关注指标

从大学排行榜的角度出发,拿普适的指标来评估大学,用一把尺子去量,量出来的是大概的框架而不是特点。作为大学,应该有自己特点,自己的定位。对于清华、北大这类高校而言,不应该简单地用就业率来衡量人才培养的质量。

不同的高校关注的指标应该不一样,应用型高校可能更加关注就业率,拥有博士点的大学可能更加关注深造率。关注指标,不是看指标表面的数据,而是要深入地研究指标背后的意义。例如,国际化这个指标,很多人认为是通过留学生的占比来体现的[9]。其实,国际化问题,指的国际生是非本地生,内地的也算。一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国际上和哪些学校在交流,就体现了这个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同样是交流,向别人学习和与别人合作是两种不同的程度。又如,研究型这个指标,有人认为就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而拼命增加研究生数量。其实,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即使是本科生,也要注重通过科研来培养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一视同仁地对所有学校提供支持,从而帮助他们培养人才[10]。不能刻意去追求一些指标,造成动作变形。

1.2 动作变形衍生出评价机制下的“水课”

从全国层面来看,江苏省先后印发《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等配套文件,重点支持以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15 所省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从排行榜上看,江苏高校与“一流本科教育”的差距仍然很大。自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启动以来,江苏省高校不同程度上探索着前进的路径,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追逐排名的同时,出现了新的问题——“水课”。

如QS、THE、U.S.News 的排行榜反映出的评价规则,流本科教育建设启动以来,江苏省高校不同程度上探索着前进的路径,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追逐排名的同时,出现了新的问题——“水课”。

如QS、THE、U.S.News 的排行榜反映出的评价规则,无一例外的透出科研重于教学的讯号。反映到教师则是,个人即使在教学上投入很多,依然难有成果为外界所评判。在这样的规则下,教育的资源配置慢慢倾斜,偏移了本科教育的根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不是空喊的概念,更不是纸上谈兵,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成长度、获得感和满意度上。因此,在江苏省一流本科教育回归的问题上,亟须规划一流本科教育的蓝图。

2 规划好一流本科教育的江苏方案

江苏省高校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首先应对标对表全国乃至全球教育发展局势,从办学定位、方向和氛围上做研究、下功夫,借鉴同位高校的发展经验,超位推进江苏省高校全方位开展一流本科教育建设。

首先,办学定位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是用来衡量具体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尺子”。办学定位决定了专业的宽窄程度。越是“985”“211”等高校,专业口径越宽,越是强调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厚基础,像北京大学设政经哲专业、清华大学设16 个大类招生和培养;越是向应用型转变的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专业口径越窄,把专业方向当专业来办,越是强调面向基层。

其次,学科建设是一所大学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但是强调学科建设,往往会把教学与科研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失衡状态,还会把手段当成了目的,容易把学科排名作为办学上的追求。其实,对于学科建设的认识是不断在深化的,最早主要指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后来关注学科建设是一个组织建设的概念,现在逐渐把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因此,有必要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进行再认识。专业要建在学科上,在进行专业动态调整时,要以学科水平为基础,实现学科、专业联动。在学院多设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等。

江苏省内大部分高校,以走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优势发展之路。该文认为,大学的本质在于平等地对待关心每一个学生,不仅走培养一流人才的道路,也要坚持人文关怀的路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曾经有老师说,在一流大学,只要把100 个学生中的前25 个培养好就足以保证学校的声誉了。也有人说,“现在成绩好的学生将来可能成为院士,成绩中等的学生将来可能是我们的同事,成绩一般的学生将来可能成为我们的董事”。无论什么样的大学,都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就是100%。

所谓文化氛围就是大学文化建设,大学文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内涵。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大学氛围的最好体现,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投入,就是立师德。正如U.S. News 国内大学排行榜中教师对学生的投入,特别指教师对于学生的时间上的投入,比重占20%。教师通过科研带学生的本质是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有效时间。大学要想持续发展,最后靠的是文化。一个好的文化氛围甚至决定了大学的学术文化和校园文化氛围。

3 建设“金课”质量体系,推进江苏教育含“金”量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是江苏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之举。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最关键是建设“金课”质量体系。

(1)明确建设“金课”质量体系的目标,推进《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教育。“金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从顶层吹起号角,高站位抓谋划;(2)夯实通识教育基础, 精炼本科专业设置,重塑一流本科教育体系;(3)进一步深化科研导师制度,给学生更多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营造好的科研氛围,导师做科研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这样就把学科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起来。

一流的本科教育离不开“金师”“金课”和“金生”,淘“金”已经迫在眉睫,然而这一过程绝对不能盲从或者攀高,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求真务实,创新不能脱离实际,承载新使命的江苏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继续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路上奔跑,与新时代同行!

猜你喜欢
排行榜一流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排行榜
排行榜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