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医康复技术教学中运用的效果评价分析

2021-06-04 06:10柳金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效能教学法

柳金才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

中医康复技术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因此需要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理论基础,并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能够很好地实践性、实验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当中[1]。该文的研究对象为该院医学院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共60 例,均为该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学生,以此来研究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医康复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医学院康复治疗专业60 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其中常规组学生30 例,年龄为20~30 岁,平均年龄为(22.25±3.57)岁;观察组学生30例,年龄为21~29 岁,平均年龄为(22.63±3.42)岁,组间数据比较,P>0.05。

1.2 实施方法

两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授课教师、评价教师均一致。常规组学生接受传统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教学方法为教师讲,学生听。观察组学生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其方法如下。

1.2.1 拟定任务

用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任务的拟定,需要秉承“理论够用、技能为本”的基本原则,使其能够充分满足岗位需求,同时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任务驱动教学法为载体来进行合理设计[2]。例如,在绪论部分,教学任务为能够知晓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能够叙述康复技术的理论特点及原理;在腧穴教学中,教学任务为能够说出腧穴的作用、概念、分类,能够正确的通过腧穴定位方法进行取穴,能够熟记十四经穴、奇穴的名称、定位等;在针刺技术教学中,教学任务为能够掌握毫针、电针、水针、皮肤针的操作方法,同时能够处理相关意外情况与注意事项[3];在灸法技术教学中,教学任务为掌握艾条灸、温针灸、艾炷灸操作方法,并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使用;在拔罐技术教学中,教学任务为掌握拔罐法的操作方法,同时能够知晓拔罐法的适应征、禁忌症以及护理;在推拿技术教学中,教学任务为能够能够掌握常用的推拿手法与注意事项; 在传统运动疗法教学中,教学任务为能够正确的认知传统运动疗效,并能够解释其特点、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等[4]。

1.2.2 引入任务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学生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来储备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从而明确任务的准备工作、操作程序、操作能力等内容[5]。

1.2.3 实施任务

教师以实训室为媒介,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任务目标来进行实践联系,使其能够充分熟悉临床康复治疗的工作程序,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6]。

1.2.4 任务考核

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考核,教师相应评价,并纠正其错误所在。针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需要要求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直至考核通过[7]。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职业自我效能感、带教效果、教学工作的认可程度。(2)考核成绩:包括基础理论、基础操作、专科理论、专科操作结合床边实践。(3)职业自我效能感:包括教育要求、工作职责。(4)带教效果:包括团队协作、临床思维、知识应用能力、规范操作、病理书写。(5)教学工作的认可程度:在课程结束后,自行设计调查表来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认可度,其内容包括交流沟通能力提升、分析与发现问题的提升、批判性思维的提升、理论与实际的拓展提升、团队意识的提升、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1.4 统计学方法

学生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各项考核成绩比较均有差异,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学生考核成绩比较(±s)

表1 学生考核成绩比较(±s)

常规组(30 例) 观察组(30 例)P基础理论85.61±6.2591.07±5.78<0.05基础操作87.92±3.1491.15±2.57<0.05专科理论84.29±5.7289.98±6.74<0.05专科操作结合床边实践88.15±3.5193.77±4.43<0.05

2.2 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比较

两组学生培训前自我效能感无差异,P>0.05,培训后出现差异,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比较(±s)

表2 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比较(±s)

教育要求(分)培训前培训后组别例数常规组309.73±2.11 11.57±2.52 8.73±2.12 12.24±2.55观察组309.81±2.13 15.31±2.26 8.76±2.24 15.73±2.46 P>0.05<0.05>0.05<0.05工作职责(分)培训前培训后

2.3 学生带教效果比较

带教效果比较,两组学生存在差异,P<0.05,如表3 所示。

表3 学生带教效果比较(±s)

表3 学生带教效果比较(±s)

?

2.4 教学工作的认可程度比较

两两比较有差异,P<0.05,如表4 所示。

3 讨论

在中医康复技术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然后将所有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步骤详细向学生讲解,学生通常很少有机会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从而影响学生的未来良好发展[8]。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护士考核成绩、职业自我效能感、带教效果、教学工作的认可程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该结果能够充分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价值。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是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理念,因此该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属于引导者身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成就感,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选择临床疾病康复中常见的病种作为典型案例,并将其在任务中隐含,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能够内化教学知识与技能,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临床康复工作[9-10]。

表4 教学工作的认可程度比较(±s)

表4 教学工作的认可程度比较(±s)

常规组观察组P交流沟通能力提升70%(21)90%(27)〈0.05分析与发现问题提升70%(21)80%(24)〈0.05判性思维的提升73.33%(22)86.67%(26)〈0.05理论与实际的拓展提升66.67%(20)80%(24)〈0.05团队意识的提升66.67%(20)90%(27)〈0.05学习积极性的提升66.67%(20)93.33%(28)0.05学习主动性的提升70%(21)93.33%(28)〈0.05

综上所述,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康复技术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成绩与学生自我效应,同时还能提高带教效果,进而加深学生对带教工作的认同,其效果显著,值得将其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效能教学法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