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2021-06-04 06:10刘晓林刘靖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科双创工业

刘晓林,刘靖宇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 412007)

“创新”“创业”等词语的频繁出现,已经成为现在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社会对创新的需要更为关注这类词语。高校也应在“双创”形势下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完善教育体系、转变教育理念、完善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转变,这对于每个学生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工业设计专业在一个国家工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标志。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发展方向是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我国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急需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质的转变。工业设计专业应当怎样适应新工科的发展要求,怎样解决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难题。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双创”教育与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问题是工业设计学科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方向。

1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

双创教育是指创新与创业教育,双创教育与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从双创教育的角度来看,双创教育是一个长期的项目,它必须依靠学校的专业教育,并且必须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从工业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双创教育为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注入了新鲜血液,改变了以往不变的单一培训模式,推动了工业设计专业的改革。

1.1 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高校采取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不仅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常态下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新工科建设迫切需要创新人才,在创新技术的提高,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创新周期的缩短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然而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仍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而忽略了创新能力和创业教育。因此,新工科建设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结合目前新工科背景下的新兴科技,如大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新兴技术产业等[1]。在专业教育上,可与华为、阿里等大型企业联合培养,在实践教育的同时深层次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1.2 对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各行业的创新创业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相应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也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2]。随着新工科的建设,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使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成为各高校的主要教育模式。

当今,工业设计产品的创新和跨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跨界探索新的设计,并转化为人所用和所有,形成商业价值,成为现今的发展方向。因此,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对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3 增强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变革活力

总的来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科角度出发,在分工协作的工作状态下,各个专业的发展相互关联。工业设计专业本身就需要较强的创新思维和较高的创造能力。因此,交叉学科之间的学习无疑能够提高对专业教育改革的活力。

为进一步提高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创新创业能力,把专业和创新创业的相互结合,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专业教育改革的增强将能够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和综合化的标志。

2 双创教育与工业设计专业教育融合的发展现状

2.1 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理念融合不足

一些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双创教育教学计划由学术部门统一负责。大学生的双创教育缺乏总体规划和具体安排。由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理念的融合不充分,导致一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存在内容过时等现象,例如,在学校教师把职业规划课程就作为“双创”教育的课程来讲解;讲解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时候仅仅讲授理论等,这样就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了。

此外,大学生对双创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对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十分显著。纵观国内,关于双创教育的研究已经各自有了一定的规模,然而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系统研究的资料并不多。因此双创教育与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仍然是高校发展目标。

2.2 工业设计专业师资建设融合不足

“双创”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具体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但目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师主要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或就业指导教师,培养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他们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创业实践经验有所欠缺。工业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师,一般只负责讲授专业课程理论,但这些教师一般还具企业管理经验或创新创业经验,假如通过这些教师的与企业实习对接,无疑对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改革有着促进作用[3]。

此外,各高校中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师有许多毕业后直接任教的,这类教师缺少实践,因而讲授专业知识时也会更重理论。因此如何加强师资培训,同时建立同时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师资队伍,将是整体提升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2.3 工业设计专业创新模式融合不足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高校纷纷参与到创业教育改革中来。虽然多个高校都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但大都不完善,更有一些高校区域功利化,不断地向学生讲授如何创业的知识。这种仅仅灌输理论知识的方法并未让学生真正具备创业的能力和信心。

在高校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是通过高校的专业讲授和创业实战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单独开设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会导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相分离。把创业课程围绕着理论进行知识讲解,实习也围绕着课程展开,这完全背离了专业实习与创新创业课程的结合。工业设计专业作为一门相对较差、综合跨度较大的学科,单一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无法真正体现工业设计学科的综合特征。

3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新模式的构建

3.1 工业设计双创知识体系

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只有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能够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全面推动教育改革,营造创新创业的教育氛围,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设计人才。

为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将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融合了创新知识、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新理念融入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引导后,使得创新创业理念深入人心,最后通过实践课程真正使得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双创知识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工业设计专业双创知识体系

3.2 双创教育与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根据双创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业精神和通识课程的相互渗透,将创业精神和专业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业能力融入课程理论中,通过专业实践具体展现学习的创业能力,做到能力—理论—实践的有机融合。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模式如图2 所示。

图2 双创教育与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模式

在双创教育与工业设计专业有机融合的模式下,探索有机融合后的教学模式,培养教师的创业精神,通过教师对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融入专业实践课程中具体应用去。

3.3 双创教育与工业设计专业教育融合的支撑体系

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把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通过搭建工业设计创新实践平台,完善课程体系,构建教育支撑保障体系,推动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大批创新创造应用型人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支撑体系如图3 所示。

图3 双创教育与工业设计专业教育融合的支撑体系

在双创教育与工业设计专业教育融合的支撑体系下,也应对高校学生的就业状态进行反馈管理。通过学生的就业内容、操作能力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就业质量,完善就业反馈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反馈了解到教育中的不足之处,便于高校的教育体制迅速调整; 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和掌握社会对学生就业需求的变化。通过就业反馈机制能够使高校对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保障,同时也促进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4]。

随着时代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各地方高校为也在顺应时代的需要相应地转变。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完善双创教育体系,把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放在首要核心位置[5-6]。

4 结语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各高校切实推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双创教育为导向,结合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建立了工业设计双创知识体系,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创业创新教学新模式。将实践教育、专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容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要求、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业设计人才。

猜你喜欢
工科双创工业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工业人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