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多元混合式实训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1-06-04 06:10潘荣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慈溪高级中学实训

潘荣荣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浙江慈溪 315300)

1 多元混合式实训模式实施的背景

1.1 基于“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新要求

2016年,宁波成为全国“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重点突出10项试点内容,即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质量与品牌建设、中小企业服务、服务型制造、重大政策先行先试。宁波当地政府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为主线,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着力加强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宁波制造业向智能、绿色、服务转型升级[1]。

慈溪地处东海之滨,小家电制造业发达,制造行业也正逐步走向“智能制造”,2016年起,慈溪职业高级中学连续承接慈溪市政府人才品牌“上林工匠”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培养行业产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大军成了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

1.2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需要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其中完善相关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启动1+X 证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同时,拓展就业创业本领,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2]。

“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引导中职院校将能力评价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实现课程体系与“中国制造2025” 的有机融合以及专业群之间的相互融通,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产业需求。

1.3 基于传统课堂问题解决的需要

在传统课堂上,无论是优秀班级还普通班级,大班级统一上课,时间是不可能私人订制化的,对于后进生来说,想要重复的学习同一个知识点,还是比较困难。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像踩了紧急的刹车一样,停滞不前,人们戴着口罩,隔离在家,而孩子们停课不停学,在线学习成了主流,在线教育在后疫情时代迅速发展。

中职教育是一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育。培养适合社会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职学校的使命,而就业率就是衡量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大数据时代,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是掌握一门技术,而是培养高素质、可创新、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型劳动大军。

1.4 基于慈溪职业高级中学品牌专业特色任务建设的需要

2019年是浙江省“职教三名工程”第二批品牌专业立项建设的关键一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慈溪职业高级中学机电专业实训中,开发了一系列的项目课程,但各课程的项目是彼此独立的。如钳工、普车、普铣等项目课程中各个零件相互单独,并未用于后续的数控加工实训; CAD/CAM 实训课程设计的零件也未在零件加工实训中得到加工。这种以单项能力训练为目标的实训模式,虽是提升单项职业能力很好的途径,但并不能满足中职教育综合性、职业性的要求。许多中职毕业生在进入就业岗位之初不能迅速适应岗位的工作要求,主要表现在:缺乏实践经验,不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综合专业能力不突出,没有应用创新能力等。同时也缺乏职业素养,责任心不强;团队合作意识薄弱,沟通表达能力不强等[3]。

2 当前实训模式主要存在的教学问题

2.1 教学项目单一

原先各课程的项目彼此独立,如钳工、普车,普铣等项目课程中各个零件相互单独,并未用于后续的数控加工实训,学生以单项技能掌握为主,不利于后续发展。

2.2 实训效率低下

传统教学内容单一,由于受实训设备的限制,单一项目重复率较高,前后贯联不大。项目内容脱离企业实际,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等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不多。

2.3 活力课堂缺失

项目内容吸引力不强,学生职业认知度缺乏,急需培养学生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资料检索、撰写报告和应用创新、质疑能力等综合素养能力。

2.4 企业需求迫切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尤其那些已具备多本职业资格证书,能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习学生,成了企业抢手的“香饽饽”。

3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解决教学实训模式问题的途径

3.1 开发基于1+X 证书的综合实训项目群

成立综合项目开发小组,我们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综合性、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创新性等原则,根据专业的特点与原先实训课内的实训项目的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结合中职教育层次特点,开发以机械工艺品或能完成简单功能的机电产品为综合性教学项目,使学生实训教学完成后同时完成一件产品的生产,建立学生产品生产的概念,调动学生加工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参见图1。

图1 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关系

“1+X 证书制度”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将有力促进职业院校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已修订基于1+X 制度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份[4]。

“1+X 证书制度”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技能考核与课程考试统筹评价,这有利于院校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课题组已更新的课程标准有《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控制与PLC 编程》《数控车加工技术》《数控铣加工技术》《CAD/CAM 技术》等课程。

3.2 新建高标准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室

学校投入100 万用于新实训大楼一楼的改造,新建创新实验室,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具有设计、开发、实施项目的功能,室内具备机械、电子、切割、3D 打印等设备,对完成综合项目作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接岗位标准,校企共建资源,开发校本教材,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做兼职教师,传授三坐标测量方法等企业新工艺新方法[5]。

3.3 构建多元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融入信息化手段,采用线上与线下、学习与练习、学习与创新、学习与实习相结合的多元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项目导师引领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以典型项目为切入点,寻求职业幸福感,带动新型师生关系(项目导师)全方位构建,从而助学生提升关键能力,如与人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在确定方案时提出质疑的能力等。

3.4 实行基于工作过程和成果导向的评价

校专业带头人下企业“访企问需” 开展深度调研,多名教师先后由学校选派到联盟企业参加中长期培训,同时华航唯实、公牛集团、中大力德、汇丽机电等企业也多次选派工程师来慈溪职业高级中学指导师生。实行双导师评价制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通过课程整合、开发项目载体,提升专业实训教学有效性,培养“硬核”技能高素养劳动人才。

4 基于1+X 证书制度的多元混合式实训模式应用效果

4.1 学生技能成绩大面积逐年提高

宁波市技能普抽测成绩优异。宁波市技能普测抽测情况继续保持兄弟学校领先。注重常规教学的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2019年宁波市技能抽测高一钳工项目位列全大市17 所学校第一,高二零件测绘项目位列全大市17 所学校第二;高二电力拖动项目位列全大市10 所学校第二,高一电工基础项目位列全大市14 所学校第三。

学生全国技能大赛成绩持续领先。形成基于创新能力培育的“卓越工程师”班育人案例。卓越工程师班成绩显著,参与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发挥技能竞赛队的技能训练示范效应,尤其是智能制造教学团队和模具教学团队,引领效果更加明显。机电专业在近3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中共获10 金6 银5 铜的好成绩[6]。

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迅速。通过对联盟企业的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实习满意度提升,企业对慈溪职业高级中学实习学生的认可度大大提高。2016 级学生中已有98 人被企业提前录用,其中19 人因为岗位胜任快、专项能力强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班组长。2020年疫情期间,有25 位学生实习顶岗助力公牛集团等多家企业复工复产,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4.2 开发完善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5年来“CAD/CAM 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已见成效。借鉴企业的生产环节与生产过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及合作企业的资源,精品课程基本涵盖了机电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师生可方便的在校园网上浏览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和课件,资源数已达1 067个。

4.3 满足了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厚德强技的成才通道,博学竞技的成长途径。已完成在校生1 189 人的每学期下企业实习任务,企业识岗、习岗、跟岗活动与综合实训项目群任务相结合。每年的“中大电机杯”校技能节是师生技艺切磋的练兵场,师生和企业技术骨干同台PK,邀请企业技术能手做评委等方式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共同拟定《现代学徒制实施制度》,通过多方联动、协同育人、专兼结合,双元导师团队等举措,已开发机电类实训手册5 本,出版2 本。

4.4 提升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近3年,慈溪职业高级中学10 位教师参加德国手工业行会HWK 师资培训,学员进行精密机械师、工业机电师和工业机器人技师3 个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后教师对接岗位标准,校企共建资源。

目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已经开发的综合项目群典型案例如图1 所示。

图1 开发的综合项目群典型案例

5 结语

通过开设机电综合项目群课程,跨界融合,提升中职机械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以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以综合性教学项目群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开发机械综合性教学项目群为重点,以组建教学团队与专业教学环境建设为基础,将在该专业实训教学中全面开展专业课程的项目开发研究和实践,培养出符合当地企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向其他相关专业延伸。多元混合式综合实训项目群教学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近5年来,学校吸引力不断增强,30 余家省内外中职校来校参观交流。连续两年响应市人社局开展的“牵手黔西南,千里送技能”活动,慈溪职业高级中学选派出两位机电专业金牌教练、优秀双师型教师前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安龙县帮助开展机电类技能培训,将慈溪职业高级中学的专业课改成果带到了对口学校,得到肯定与应用。课题《基于O2O 模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比较研究——网络教学平台在中职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获2019—2020年度宁波市职成教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二等奖。《基于核心素养的机械专业综合项目群开发与实践》获2019—2020年度宁波市职成教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二等奖,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中检验,经受了考验。

猜你喜欢
慈溪高级中学实训
慈溪,为它的美食疯狂打call!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新疆和静高级中学简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慈溪杨梅包装设计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200余吨危险废物随意堆放 慈溪破获重大“污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