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2021-07-02 05:36邱泽国潘艺文
北方经贸 2021年6期
关键词:建筑业绩效评价体系

邱泽国,潘艺文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28)

一、前言

绩效评价最初来源于公共管理领域。绩效是对工作成果的一种综合体现,评价是由评价者根据具体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行的活动。客体的评价是根据个体的需要对客体属性的满意程度,并且判断对特定社会现象是否具有价值的认识。而绩效进行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关注全面注资的效果,并向各级政府、纳税人提供项目效果判断和管理者业绩的信息,完善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政策和投资决策水平,推动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1-2]

建筑行业正在经历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产值屡次突破历史点,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繁荣周期,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并带动了生产总值的增长。图1是近十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与建筑企业利润总额的概况。2010-2019 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97%,建筑企业利润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1%。虽然产值与利润的增长趋势有所放缓,但近十年来建筑业增加值始终保持较高的GDP 占比,2019 年占比高达7.16%,为近十年的最高点,因此建筑行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产业支柱。

图1 2010 年-2019 年建筑业企业总产值与利润值Fig.1 Total output value and profit value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from 2010 to 2019

目前建筑业绩效是建筑企业的重点关注部分,优化建筑企业的组织管理是提高建筑企业绩效的主要方式,而绩效评价对于企业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现状,同时可以为企业未来提供发展的方向。因此本文通过关于建筑企业的绩效评价的系统方法、结构体系、实际应用等文献梳理与研究,总结目前建筑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相关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二、国外绩效管理研究

(一)国外绩效评价研究

在西方国家,罗伯特·欧文斯较早开始研究绩效管理。美国军方和其政府公务员系统也分别在1813 年和1842 年引入绩效管理模式。1906 年,纽约市研究委员会利用社会调查、成本计算和其他技术方法,对政府活动,包括投入、产出等,进行了全面的业绩评估,绩效考核技术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核心内容,开创了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先例。20 世纪80 年代,英国新政府运动和美国政府重建运动也促进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0 世纪90 年代绩效评价得到了新西兰、加拿大和北欧等国家较为全面、广泛的应用。目前绩效评价已经引起了各个国家企业的足够重视,同时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二)国外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模型应用研究

多维度和多层面是研究绩效评价所必须具有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考核对象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国外的建筑行业中,绩效评价研究以英国为典型,Arbulu Robert J.等人(2003)通过对再造建筑企业供应链的价值流的分析,识别了增值活动,同时对比非增值活动,并寻找提高建筑企业绩效的方法。[3]Krzysztof Dziekoński 等人(2018)认为埃及的建筑业虽然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但是目前行业面临缺乏适当的业绩衡量体系来评估公司业绩的难题,并提出与传统的项目三角相比,通常采用现代绩效评价系统衡量建筑公司的绩效。[4]Ibrahim Falqi(2020)基于IOS 14031 标准,从建筑规划、项目咨询及改善环境的三个维度,评估建筑业的环境绩效,并采用利克特量表对沙特阿拉伯1000个企业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进而阐述了建筑组织环境绩效实施水平的基本问题,分析了模型描述变量之间的相对关系。[5]Rayan Assaad 等人(2020)认为建筑企业在建筑项目应该重视项目成本、进度与绩效。然而目前建筑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导致了预估项目业绩难度的增加。因此其团队探究了影响项目绩效相关的风险对成本和进度的因素,制定了一个整体评估模型,用于预测、控制、管理、分析和基于不同风险指标的个性化评估的决策等方面,从而提高项目的绩效。[6]

由此可见,国外的学者针对建筑业领域的绩效研究已经趋于完善,包括研究方法的优化、模型的构建以及结合实际的应用,而且将研究的结果与企业现状和员工培养相结合,增强企业绩效管理的科学性,提升企业的效益。

三、国内绩效评价研究

(一)国内建筑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在中国知网中主题栏搜索“建筑企业”并含“绩效”,在“来源类别”中选中“核心”和“CSSCI”后,可检索到169 条结果(最早的一篇发于1999 年)。由此可见,国内针对建筑企业的绩效研究时间虽然较早,但目前国内对建筑企业的绩效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内的专家学者们逐步引入有关“绩效评估”或“绩效评价”的概念并进行研究,但大多是对于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价与机构的绩效评价。雷鸿君和武普照在(2003)首先从改革以来企业经营状况的视角上,纵向对建筑企业改革的成果进行分析。其次,构建一个全面而复杂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更有效掌握企业目前的状况。[7]刘文涛(2018)将HSE 这种新型的管理理念融入建筑企业的绩效管理中,以其高度的客观性,对建筑项目利润进行合理的预测,使企业绩效管理水平保持在高水平的状态下。[8]刘科(2019)利用物元分析法,基于项目的实际情况,构建绩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证明模型与方法简单有效。[9]

(二)国内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通过对国内近十年的关于建筑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的学者们运用了一些的绩效评价方法与模型得出其科研成果,其主要的方法如表1。

表1 绩效评价的主要技术方法Tab.1 Main technical method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同时,对建筑企业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进一步梳理时可以发现,李书全等人(2014)在建筑项目的浪费数额占项目成本很高的比例的背景下,通过员工实施精益建设(LC)的思想,通过项目准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设计了项目管理模式,确定了项目规模。结果证明实施LC 可以有效增加建筑企业效益。[16]李万庆(2015)等人认为建筑企业的绩效以建筑项目效益为基础,而一个建筑项目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经理的绩效水平。因此,提出AHP- 云模型的方法,通过云模型实现定性与定量的表达,最终通过云评价得出绩效水平。[17]刘洪程(2018)基于卓越绩效的评价准则,提出了建筑公司与用户的关键问题,并指出建筑公司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在追求卓越的路上不能停止脚步,实现产业的升级。结合实际,保持良好的市场周期,实现两者互利共赢的局面。[18]潘丹和罗帆(2018)通过扎根理论、熵权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安全绩效评价体系,并将模型应用于六个项目。评价结果证明:安全绩效的评价体系可以提高施工安全系数。[19]郭付友等(2020)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绿色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全局莫兰指数、GWR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构建模型,其认为发展模式仍然依赖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大规模驱动,忽视了第三产业经济要素的横向转移反馈作用与集群效应,并应从路径依赖、集散作用、资源禀赋以及政策效应等角度展开研究。[20]

通过对绩效评价方法文献的梳理,可发现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一直被视为评价中的重要工具,虽然国内某些学者在研究中使用了特定的方法得出结果,但很少有对不同研究方法所支持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不同研究方法所具有的优缺点,以证实所选择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三)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社会、企业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发展,绩效评价指标考评的是对社会、企业的发展状态的一种评价。一个体系可以让事情按照既定目标的方向发展,而一个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可以更加有力地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测评。薛小龙等人(2012)认为提升建筑企业的科技含量是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必要条件,通过趋势分析等定量的方法,构建创新绩效体系。[21]王晔和王瑞永(2014)建立运营绩效评价体系,分析公司在实例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绩效指标评价方法,设计KPI 职工绩效评价体系。[22]黄晓(2016)基于铁路建筑企业的视角,识别影响铁路建筑企业绩效的因素,并针对企业、市场、社会等现状,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的绩效考评体系,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铁路建筑企业发展的状况。[23]

由此可见,首先绩效评价体系在建筑企业中出现的时间较早,并且能为建筑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指导。但构建的体系是否具有高适用性,这是应该成为未来深化研究的方向。其次尽管国内的研究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大多是从文献综述中总结出的,因构建原则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但很少有对其中的原则进行充分的检验。最后由于绩效评价的体系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若要对一个经济实体的绩效有更加准确的了解,就需要一套更为复杂的评价体系。更加复杂的体系需要更加复杂的关键绩效指标,对这些复杂的关键绩效指标的发掘也是未来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四、结语与展望

通过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国内在以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第一,我国建筑业绩效评价的研究多使用单一的方法,对于个别方法在其运用的适用性研究较少。第二,国内的学者构建评价体系时,鲜有对体系形成时遵循的原则进行研究,这可能导致评价体系合理性不足。构建的评价体系适用性程度未知,评价因素的来源说明性不足,缺乏对于各个因素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

本文已经对建筑业的绩效评价研究从方法、评价体系、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欠缺进行了剖析,因此通过以下几点阐述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第一,针对同一个研究可以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比较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从而选择较为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科学而准确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思想上将不同学科的研究思想交织结合,以增强研究中的创新性。第二,研究构建评价体系时依据原则,发掘关键绩效指标。而衡量影响绩效指标的同时,应注意其中是否存在中介变量、调节变量的影响,剖析指标对建筑企业绩效的影响方式,从而构建全面而复杂的评价体系。第三,针对建筑企业所在地区、企业性质的差异,构建符合实际的可量化指标,细化影响绩效的因素,剖析内外部因素的逻辑关系。通过构建逻辑关系的框架,探究建筑企业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猜你喜欢
建筑业绩效评价体系
竹子已在亚洲使用数千年。如今,它将有助于解决建筑业的可持续性问题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新预算法》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研究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