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出土涉医文献初探∗

2021-07-30 04:52沈澍农
西部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医典黑水城写本

陈 陗,沈澍农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包含了大量的涉医内容,陈明先生曾撰文探讨了以敦煌为主的丝路出土部分涉医文献,介绍了相关的文本、图像、仪轨、符咒及具体使用情况[1]。现今关于黑水城医学情况的探讨成果颇丰,主要集中在对传统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包括整体情况的概述,如刘海波《〈黑城出土文书〉医药初探》[2]、惠宏《俄藏黑水城汉文医药文献概要》[3]、许生根《英藏黑水城出土医方初探》[4]等;以及针对单个文献的研究,如崔为等《黑城出土的〈伤寒论〉抄页》[5]、李应存等《俄罗斯藏黑水城医药文献〈神仙方论〉录释》[6]、邱志诚《黑水城文书中发现又一版本的〈千金要方〉——新刊中国藏黑水城F14:W8号汉文文书考释》[7]等。而在“传统医药文献”以外,黑水城出土文献中涉及医学的部分,还未见有较为系统的整体梳理。张如青先生曾建议把所有涉及医药文化内容的黑水城出土文献,都纳入黑水城医药文献研究的范围[8]。可惜的是,以往研究黑水城出土文献的学者,并未将其中的涉医内容当做研究重点。笔者试图打破这一格局,对黑水城汉文文献中涉及医学的情况进行初步梳理,不妥之处,望诸家指正。[为尽量保持文书原貌,相关内容以繁体字录文,非正字径改为正字,缺字用“□”表示,“【】”中为补字]

1 黑水城出土文献中出现的疾病

沈卫荣先生认为,从黑土城出土文献来看:不管是西夏,还是蒙古时代,黑水城地区民众对藏传佛教的兴趣多半与佛教哲学、义理无关,而都集中在有实用价值的祈雨、治病、祛灾的实际需求方面[9]。于赓哲先生曾通过研究敦煌文书《新菩萨经》及《劝善经》中提及的疾病,考察了唐五代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疾病[10]。依据之前学者的研究思路来考察黑水城出土文献中所载的疾病,笔者也可以获得该地的一些疾病情况。编号TK286、A5、A13、TK321、B59、Or.12380-3830 六件文书是夏元时期黑水城地区较为典型的此类涉医文献,多为与疾病有关的仪式和咒语,笔者以此六件为主体进行考察,旁及散在的一些其他文献。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所载疾病不作进一步医学性讨论。

1.1 鬼神之病、疫病TK286、A5 和A13 文书均为西夏写本《求佛眼母仪轨》,内容上大致相同,略有出入,可互相参校。马继兴先生曾把此三件文书纳入“黑城医药文献”[11]。其中A5 和A13 比较完整,以A5文书[12]135-139为例,涉医录文如下(不分段,以下录文皆同):

“第三云:若身染鬼神之病,或著疫氣等時,於疼痛處,月輪上想囕字,亦咒圍遶,恒觀此定,誦二十二遍。若念畢時,彼等變成白智甘露,至身如白玉。如前想,則一切病患得痊瘥矣。”

1.2 脏病、风疾、恶疮、热患TK321文书[12]14-34为元写本《铁发亥头欲护神求修》残卷[13],涉医录文如下:

“五藏病加行……若治風疾,或治一切惡瘡,於其瘡上,應誦此咒:……咒聲与火從口而出,唾於瘡上,一切惡瘡如火燒之。行者其咒唾,勿令咽之。若入腹中,恐生病患。如是若誦五七遍,則所有惡瘡,無不痊瘥……造冤人像,四八指量,臥在輪心,其針釘在心頭,則其人定亡;釘在舌上,則定得失音;或諸膚,則定生惡瘡矣……第十一令生熱患儀:以前第七種集中造八指哩俄像,於上塗三種血、毒藥、草烏頭、良薑、蓽撥、胡椒句,彼識性用針火蕀上,次哩俄灸之,則必生熱患矣……第十八亦令生熱患儀者:依前造像,入在熱患骷髏口中,但逢九日於墓地中挑三角坑,深一肘量,彼中埋之,則定生熱患,其人必亡。第十九令生疾法行者:同前造像,入牛角中。泉至於南,水流向北。於此泉邊,離一肘量,剕三角坑,深一肘量,彼中埋之。此上放護神食,次放龍王,施食,皆飽歡喜。想彼護神勑彼於龍,其牛角中人,不經數日中,交定生風疾。若欲解時,取前哩俄心中之輪,將種集水,念咒洗之。若不然,則於世世中,其子孫等風疾不斷矣……第二十七截熱患法行者:於意樂處,跏趺而坐,入定召神,誦咒奉食伸供。次用種集而作汁,患人額上而作明點,或惡瘡上點之亦得。”

1.3 癞B59 文书[14]为元写本《大黑求修并作法》,涉医录文如下:“畫冤人相,舌上左書:唵八囉……應將毒藥等水潑灑已,於大黑底或十字道上,依先埋伏作,則彼冤人定生癩魔。若是悔過告求,來時取出梡相,用水洗淨,其病痊瘥。此者令生癩魔儀竟者矣。”

1.4 皮肤诸病、诸痛、疟病、热病Or.12380-3830 文书[1]为写本《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残片,录文如下:“癬、痔漏癰疽、身皮黑澀□□痛口唇頰痛牙齒背痛、心肚痛、腰胯及髀膝□□足四□處痛、瘦病乾消、遍身疼痛,如是等痛亦越,皆得遠離。又諸瘧病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乃日、半月、一月,或復頻須臾,或偏邪□□壯熱、風黃痰癊,或□違越此佛母大孔雀明王。”

1.5 疾疫、孕难、聋哑盲、疮痍散在文献也提及一些疾病,如F13:W15-6[15]1697(元抄本《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经》残卷):“【難】飢饉、難怨仇、難疾疫、難霹靂”;TK137(3)[16](西夏刻本《大佛顶白伞盖心咒》):“若諸國土,飢荒疾疫,刀兵鬥爭”;TK74[17]108-147(西夏写本《大集轮□□□声颂》[9]):“懷孕女人,安隱脫難,聾者聞聲,啞者能言,盲者【能】見”;TK102[17]397-399(西夏刻本《密咒圆音往生集》残卷):“久患瘡痍,便得痊差”。

1.6 劳病、癞病、中毒、金疮金写本A32 文书[12]317-337中的《佛说寿生经》,韦兵先生认为该文书名义上是佛经,其实与民间寿生信仰有关,是寿生信仰的礼忏仪[18]。此件文书所载疾病也为当时人们所规避,具有参考价值。录文如下:“又有一十八種橫災……七者,淹延勞病災;八者,大尸癞病災;九者,咽喉閉塞災;十者,墜崖落馬災;十一者,中毒車碾災;十二者,蟲咬刀傷災。”

综上,黑水城出土涉医文献中提到的疾病有:鬼神之病、疫病(疾疫)、脏病、热患(病)、风疾、恶疮、癞病、皮肤诸病、诸痛、疟病、孕难、聋哑盲、疮痍、劳病、中毒、金疮。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疾病的统计因文献总量相对有限,难免有管窥蠡测之嫌,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出黑水城地区的整体情况,还有待与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比照。

2 文献体现的藏医学特色

2.1 文献所载疾病与《四部医典》疾病种类对比《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 世纪,至公元12 世纪时,经全面修订后成为后世的通行本。它是一部对藏医发展有深远影响的作品,为藏医必修的教科书。全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根本医典”“论说医典”“秘诀医典”和“后续医典”。其中“秘诀医典”论述了临床各科疾病和治疗。笔者把文献所载疾病与“秘诀医典”所载疾病种类进行对比,发现重合度较高。如文献之“劳病”属于医典中“内科”的疾病范畴,具体体现在该书“第十一章 大痨消耗症疗法”章节;又“癞病”,属于医典中“邪祟”的疾病范畴,具体体现在该书“第八十一章 凶残麻疯龙魔症疗法”章节等[19]。黑水城出土文献所载疾病与《四部医典》疾病种类对比见表1。

表1 文献所载疾病与《四部医典》疾病种类对比简表

2.2 风胆痰F13:W16-2[15]1771(元刻本《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残片[20]):“風膽痰【等大病中,】一切時【中乞覆護。】”

藏医学以风(音译为“朗”)、胆(音译为“赤巴”)、痰(音译为“培根”)说明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认为三者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彼此之间相互协调制约,保持平衡,若有偏盛或偏衰,发生失调,就会产生疾病。所谓风,是指维持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生命活动的动力,类似中医学中的“气”;所谓胆,是指人体生理活动的热能,病理上是机能亢进和衰退现象,类似中医学的热与火之生理病理;所谓痰,是指消化食物,运输精微,调节水液,维持机体健康的生理功能和消化系统与体液失调等病理变化,类似中医学中脾、胃、肾的生理病理[21]。

2.3 宿孽报应论《四部医典》认为:“疾病按照病因分类为,今世三邪、前世宿孽生、上述两种混合,共三种,宿孽报应甚定死亡。”所谓今世三邪,即上文论述的风、胆、痰失去平衡变为三邪;前世宿孽即为前世做下恶业报应于今生而导致疾病。宿孽疾病格外严重,不可救者,必定死亡。对于宿孽病的治疗,《四部医典》强调用驱祟神,行善积德,做佛事等来禳解,即“总之此类疾病前孽生,消除罗网险道和放生、供献净水施食布施、诵念佛经忏悔修行。”[22]

黑水城出土涉医文献中,有一部分内容体现了实施者企图通过做法事求得疾愈的目的。如:TK321(同前):“於寂靜意樂宮內跏趺而坐,然發願云:爲利自他一切病故,作此法事。發願已,入定召神,誦咒伸供奉食,並一同於前……則其所有病患等,悉皆痊瘥矣。”

2.4 毒药使用毒药是藏医学的特色,早在约公元前六世纪,诸邦部时代,象雄长松协伯弃希大师用象雄文著《疗毒雍仲旋》。公元前125 年,泽拉嘎玛约德与聂赤赞普述说:“有毒就有药。”用解毒药。公元前一世纪,藏医能制手脚触之即可侵染,置人于死地的毒药[23]。可以说毒药的运用贯穿于藏医学的始终。

文献中同样载有不少毒药应用的情况,如TK287[24](西夏写本《金刚剂门》残片):“種種毒藥,芥子、麝香,小便亦得”;TK321(同前):“第二十一咒藥成毒法行者:將藥置在面前,行人起神慢,念咒拽弓箭上發火,火入前藥內,咒一百八遍,其藥成毒”;A18[12]252-256(西夏写本《拙火能照无明》):“又如腹內誤入毒,即用毒藥方得出”;B59(同前):“鹽、菜子、毒藥水內蘸棘針,於五根及枝節上堅剮,安息香上令熏訖。復將毒藥、菜子、三熱水,依前誦大黑問名咒灑潑”。

3 黑水城出土涉医文献体现的医疗观

3.1 祛疾与无病长寿关于祛病,前文多有涉及,不再赘述。除此之外,文献中还存在着人们并未生病而防患于未然的情况,多体现了施者无病长寿的意愿,如F191:W103D(1)[15]1684(元抄本《吉祥大黑八足赞》):“每三時中誦持八足神咒之者,助成福、延壽、無病、吉祥,名稱、威德、勢行皆圓滿”;TK74(同前):“五根具足,無病長壽”;TK102(同前):“所有過去短命之業,而得消除,復增壽命,諸天護持”;TK328[12]112-115(西夏写本《显密十二因缘庆赞中围法事仪轨》残卷):“定得五種安樂:一得龍神擁護;二無驚怖;三身無邪染;四宅神安寧;五子孫長壽。”

3.2 诅咒诅咒的对象主要是冤人,即仇家。使其生病便是诅咒的目的之一。如B59(同前):“夫修習者,作一三角爐,內點棘針及狗骨枝,火燃,將藺葛榖道內用鐵或棘針、木箸捔定,誦:唵八囉二合摩訶葛辢也某甲馬辢也哞哞癹咒。於火上炙焮,依前作二十一日。六時作,則於彼冤人生病患。”

诅咒文献在前文也有涉及,如TK321 文书中“第十一令生热患仪”“第十九令生疾法行”以及同样来自B59 文书“令生癞魔仪”等。笔者认为这些诅咒文书中的疾病,之所以可以作为诅咒的意向,或许正是因为它们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所熟知的缘故,这点恰好从侧面体现了黑水城地区的疾病情况。

4 结语

无病和长寿的愿望,施愿者往往希望惠及子孙后代;另一方面,诅咒也殃及被咒人的子孙后代,体现了家族观念在黑水城地区的深入。诸如“悉皆痊瘥”等词汇的运用,更加突出这些文献的实际用途。黑水城出土涉医文献所体现的医学现象说明夏元时期在黑水城这个各种文明汇集的区域,人们有多种选择来治疗疾病,传统医学手段只是其中之一。虽然目前在出土的典型汉文医学文献中藏医学特色并不明显,但在黑水城出土涉医文献中,它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猜你喜欢
医典黑水城写本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与《阿维森纳医典》四元素说的比较研究
Clear cell sarcoma in unusual sites mimicking metastatic melanoma
西夏写本《佛前烧香偈》考
西夏文写本《整驾西行烧香歌》释补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仁王经》补释
黑水城出土дx19022元代收付契研究
关于黑水城出土北元文书中若干问题的考察
浅谈藏医《四部医典》外涂药的开发价值
《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中的放血疗法比较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