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
——江苏省2021 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思想政治试卷分析及备考策略

2021-08-14 08:15江苏李昌明张春阳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3期
关键词:试卷试题考查

江苏 李昌明 张春阳

2021 年1 月23 日至25 日,江苏、广东、重庆等八省(市)市举行了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的新高考适应性联合测试。此次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是怎样彰显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是如何体现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顶层设计意旨的?此次联考传递的信息对高中教学有哪些启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广大一线高中教师积极面对,深入思考。笔者从试卷结构、试题特点、备考策略等维度进行分析,以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及高三思想政治学科的备考有所启发。

2021 年是江苏、广东、重庆等八省(市)实行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年。本次考试通过命题、考试、阅卷、填志愿等流程进行仿真模拟。下面笔者主要依据“江苏省2021 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思想政治试卷”,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试题结构分析

(一)选择题部分

特点分析:

1.试题情境:以生活化情境材料为主,同时注重图表类材料考核,侧重考核学生知识理解与运用、逻辑分析与推理、信息获取与加工、问题发现与解决运用等能力,体现了“素养型”评价导向。

2.解题方法:排错法,如第2 题;排错+排异法,如第3、4、5、7 题;排异法,如第1、6、8、9、10、11、12、13、14 题。模块组合题,如第14 题,体现不同模块知识的交叉运用。以记忆、排错、模式化为主的解题方法已经不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能力,发挥思想政治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已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使命和应对新高考的必然选择。

3.试题顺序:《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二)非选择题部分

特点分析:

1.材料呈现:文字类材料:第15、17、19A、19B 题,共4 个设问;文字类材料+图表类:第16、18、19C 题,共4 个设问。启示:既要培养学生阅读文字材料的能力,也要注重训练阅读图表,提取信息的能力。

2.答案呈现:准确调用教材观点,结合题中情境材料,将二者有机结合进行论证。同时,要求能够分层、分段有序作答,体现答案的科学性、逻辑性、层次性等要求,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区分度大。

(三)各模块题型及分值

(四)与其他省市试卷题量、模块分值比例比较

特点分析:

各省市思想政治试卷都是自主命题,试卷总体相对平稳,没有出现偏、难、怪的试题,但各省市都增加了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试题,体现了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这符合新高考的改革方向与要求。

各省市题型略有差异,广东卷和湖北卷延续了全国卷的题型,而湖南、河北等省份出现了150 字或200 字的发言提纲或职业生涯规划等具有较强开放性的试题。另外,各省市对选做题的安排也各有特点,如江苏卷出现了三选二的命题结构。

二、试题主要特点分析

(一)贯彻课改精神,体现素养方向

本次考试,各省市思想政治试卷的命题都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标改革精神,落实了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围绕一个“核心”,促进“五育”融合,指向素养方向。坚持命题价值导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一核四层四翼”新高考评价设计宗旨,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评价功能命题,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围绕“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命题,凸显素养考核,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特点,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此次江苏省模拟试卷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考查鲜明:如第6 题,通过考核引导学生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第18 题(1)问通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考查,引导学生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认同;第15 题,以“新京剧”为话题,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第17 题、第18 题(2)问通过运用相关哲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优化考查方式,引导教学转型

此次江苏省模拟试卷考查的知识分布较广,且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经济生活》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新发展理念等;《文化生活》的文化交流、文化创新、民族精神等;《生活与哲学》的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等。但考查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了对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不少试题要求考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如第14 题的模块交叉组合题,第18 题(1)问要求学生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该地基层治理的经验撰写一个总结提纲,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特点、成因,描述与阐释观点,辨别是非,论证与探究问题解决办法等能力。这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转型,促进新课标改革精神落实。

(三)关注社会热点,优选试题情境

各省试题都力求构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真实情境,通过对学生建构与解构情境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能力和素养,如江苏省模拟试卷通过“十四五规划”“放管服”改革、国内大循环、流媒体服务、新能源产业、基层社会治理、逆全球化、“民法典”等内容,创设试题情境材料,考查学生关注生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突出综合运用,考查关键能力

各省选题都能坚持能力立意取向,注重精选情境材料,巧设问题任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培育学科素养,强调思维能力的考查,提升思维品质。如江苏省模拟试卷第16 题,要求学生充分解读图表材料信息,并加以概括总结和判断推理,强化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又如,各省市试题中的传导题,针对本年度重大经济政策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此外,此次联考出现了一些更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新题型,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达,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湖南卷,要求考生写一份200 字左右的职业生涯规划;河北卷,要求学生拟一份校园宣传活动方案提纲;辽宁卷,要求考生以“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为主旨写一份200 字左右的发言稿等。

(五)模块比重有变,设问形式稳定

江苏省模拟试卷考查范围:(1)宏观范围:第15 题,《文化生活》;第16 题,《经济生活》;第18 题(1),《政治生活》;(2)中观范围:认识论、唯物辩证法;(3)微观范围: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联合国。既有模块大范围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也有小范围知识观点的细化表述与运用。

从江苏省模拟试卷主观题的设问形式上看:有评析类、认识类、总结提纲类等形式;有赞成或反对形式;哲学部分的内容依然是考查的重点模块,其次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模块内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作为选修内容,则成为必考模块。

三、备考策略研究

(一)顺应改革趋势,明晰备考方向

2021 年新高考八省(市)市模拟演练的思想政治试题,遵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价值引领,促进“五育”融合,选材内容丰富,落实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加强关键能力考查。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实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根本转向,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行为、考试的评价方式与教学导向等诸方面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促进核心素养落实方面上,高考作为“硬指挥棒”有其独特的导向性,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行为要顺应新高考的要求不断优化调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参照环节与流程设计和开展“议题式”“活动型”课堂教学活动:

1.聚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学生成长需求。

2.对照——对照课程标准、对照学业质量要求。

3.确定——确定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知识、教学议题、活动方式。

4.设计——设计知识线、情境线、活动线、评价线。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课堂教学的落实中,采用这种“聚焦、对照、确定、设计”的框架,能够有效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避免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空心化。

(二)聚焦学科素养,转变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并行推进,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鲜明主题和时代发展的迫切之需。高考成败,功在课堂,促进核心素养落实重在课堂,难在课堂,也成在课堂。在开展“议题式”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中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1.情境创设: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设置相关情境,并针对该情境引申出有意义的、指向素养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思辨、发现、探究、质疑、讨论、体验,促进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培养能力、提升素养。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选择,要具有真实性、思辨性、开放性,要能够激趣、诱思、导行。

2.问题设计: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设计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学生的疑问则是教学的生长点和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疑问,把真实的问题汇总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形成知识结构,建立从知识到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课堂中,只有发现学生的真问题,促进学生真思考,教学才能有真效果,学生才能有获得感。

3.活动设计:复习课教学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单元设计:学科单元以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为基础,遵循学科框架原则组织学习。单元设计有助于改变学习过程中知识碎片化和脱离生活的弊端。复习课教学设计不能单纯将知识点作为全部学习目标,而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展开思考与探究活动。

(三)坚持学生立场,突出学习主体

本次八省(市)联考再次释放强烈信号:死记硬背式的思想政治教学没有出路。过去只要能把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中的知识背下来,就能稳稳当当地拿到试卷中一半以上的分数,但在新高考中,完全靠记忆得高分几乎不可能。任何时候知识教学都是常态教学行为,知识教学也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常态抓手。核心素养时代知识教学转型的实质不是知识的搬运与传递,而是知识的重建与创造。

现在新高考将通过命题设置更加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不够突出,满堂灌现象还较为普遍,教师缺少对学生深度思考的引导,学生思维惰性较强。要研究课堂,首先就要研究作为教学出发点与落脚点的学生,研究他们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素养等,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架设学习桥梁、开展探究活动,促进教学由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

(四)加强阅读指导,提升思维能力

江苏省新高考模拟试卷共分为两大板块,其中选择题分值为42 分,主观题为58 分,试题分值加大、难度上升。每个题目都有大量的阅读材料,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解题的套路越来越少,约定俗成的潜规则逐渐被打破。如果学生没有平时大量的阅读做支撑,没有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在考场上连基本信息都读不完,更无法解决阅读后分析综合、评价诠释、创意表达的问题。

面对新高考试卷加大对学生阅读和思维能力考核的新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加强学法指导与针对性训练。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读懂材料的主旨大意、逻辑层次、关键信息,还要指导学生读懂材料的内在本质、素养指向、能力要求,更要指导学生读懂设问的知识范围、行为主体、逻辑视角等。对大篇幅材料要善于删繁就简,分层次、抓关键、聚核心、提主旨、明范围、清主体、链知识、求规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触摸时文、关注社会前沿话题,将时政热点材料加工成试题情境材料,引领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作为思想政治学科的命题人,读懂学科核心素养是重点方向,尤其要读懂材料的“政治认同”素养和立德树人宗旨。我们可以通过编写社会热点材料,引导学生多涉猎新闻背景、评价观点、专题文章,加强对话题的关注。另外,漫画类、图表类、诗词哲理类等情境材料在各类考试中也时常出现,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懂这些材料的感性信息,更要读懂材料的内在本质与推理衍生。

(五)抓好规范训练,适度拓展提升

在复习课教学中,适当的规范性训练是必要的,但要杜绝滥做题,搞疲劳战、题海战。高三复习阶段的练习要抓好几个环节:

1.精练:习题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精选精练,不狂轰滥炸。做到新情境、重组合、精设问。要研究如何把鲜活的时事材料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并有条理地表达和呈现出来。为此要注重搜集和整理社会热点材料,优化情境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严批:思想政治学科新高考实行等级评价,成绩排名更重要。为此,练习批改必须做到严字当头,狠抓准确性、规范性,让学生养成严谨习惯,努力多得每一分。

3.细评:试卷评讲要坚持“要题”开讲原则,评讲要做到精细化,使学生对错误做到防微杜渐。

4.反思:要注意研究和积累错题,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从错误中总结方法和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

新高考对中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吃透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通透理解教材、深研《高考评价体系》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做到高标准定位、高层次研究、高质量教学。

猜你喜欢
试卷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