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守正出新
——“八省(市)联考”河北省思想政治试题之初体验

2021-08-14 08:15河北位维维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3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学科

河北 位维维

在河北疫情逐步稳定的趋势下,新高考的模拟演练拉开了序幕,对于选考科目来说,这是河北省第一次自主命题,也是河北省新高考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将摸索前行,有信心,也有决心,让思想政治学科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助推器。

一、总体印象

总体来看,八省(市)联考河北省思想政治试卷延续了以往全国卷的试题风格,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服务选才基本功能,关注价值引领,凸显关键能力,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纵观全卷,整体上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到了学生知识的一些盲点、薄弱点,符合基础性的考查要求;能力考查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式上借鉴全国卷、山东新高考试题的特征,符合总体命题趋势;情境设置上,联系时政热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出河北特色。此次试题是新高考形势下的积极探索,使一线师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让我们在新高考研究和备考的路上坚定前行!

二、试题分析

(一)试题结构

总体上看,河北模拟卷的试题结构为15 道客观题,5 道主观题,相对而言题量较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之前的全国卷虽然时间延长25 分钟,但题量上增加了3 道客观题和2 道主观题;与山东卷相比,时间缩短了15 分钟,主观题也减少了一问。因此针对这些新变化,平时训练时要增强限时训练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能准确作答的能力。

(二)考查内容

与全国卷和2020 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相比,河北省模拟卷试题中《政治生活》与《生活与哲学》所占分值基本一致,相对稳定;但是《文化生活》分值上升,比全国卷、2020 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多一道选择题;另外,《经济生活》分值所占比重下降,比2020 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少一道选择题,主观题的分值也比全国卷经济题减少了2 分;最后一道开放性试题分值与2020 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一致,都是9 分。由此可见,河北省模拟卷试题中《经济生活》与《生活与哲学》板块仍然占比较大,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板块,在复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

(三)试题评价

1.反映时代主题,彰显核心素养

在情境设置上,选取时代热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编制、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RCEP 和双循环、河北省脱贫攻坚等话题,围绕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彰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体现对政治学科素养的考查。第5 题以“十四五”规划编制问计于民为背景材料,让学生体会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增强政治认同。第6 题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资格为背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增强国家意识,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坚定“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彰显爱国情怀,同时传递法治意识。第14 题,依托人工影响天气的材料背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规律的利用,感受科学的工作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第16 题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我国发展新格局的意义为背景,聚焦社会热点。

2.突出核心价值,聚焦立德树人

第9 题,以谦让为话题,传统文化中的六尺巷为载体,引导弘扬社会正气。第11 题,向学生展示奋斗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如何奋发有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引领作用。第19 题,通过让学生分析两国流行语所蕴含的不同价值观念,以及阐述这些价值观念是如何影响两国抗疫效果的,使学生将爱国、敬业、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助力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与美国抗疫效果的对比,增强对民族自豪感和本民族价值观的认同感。

3.优化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

在落实高考考查要求上,全面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特点,考查学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等关键能力。在问题设计上,体现对学科思维的考查。第3 题,以传导的形式考查极端天气或自然灾害如何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进而导致金融体系相应风险增大。第19 题,考查中美两国抗疫时期不同的流行语所折射出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并说明价值观念带来的不同影响,让学生在思考中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更是对思维深度的考查;在必备知识考查上,试题围绕基础性的要求,加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其中价格与供求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公民政治参与、民族精神、辩证唯物论等理论是历年全国卷试题的重点内容,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

三、复习建议

1.关注时政热点,把握时代特征。从近几年的高考趋势来看,高考试题不回避热点问题,尤其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政策,当然,国家的重大政策本身就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必备知识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中熟悉热点问题,并能够做到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形成热点与所学知识的有效链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复习中还要注意热点时政中出现的一些新名词、新说法,这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对这些内容要及时补充、学习。

2.优化教学设计,落实学科素养。高三复习课的课堂设计不仅要有知识的整合,更应该有贯穿其中的思维的引导与提升,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具有思维深度和广度而且带有一定逻辑思辨和判断推理能力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层层递进,循循善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思维活跃,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促进学科素养有效落实。

3.夯实基本概念,构建知识网络。不同轮次的复习都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第一,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概念是理论的基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翼”突出基础性,强调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在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梳理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因此基础知识要从基点去生长出来而不是灌输;第二,注重微观知识的拓展,知识本身具备逻辑性,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为什么是这样论述,其背后的思维逻辑是什么,理解了这些,按照逻辑体系解题也就水到渠成;第三,注重微观、宏观知识的整合,每一个板块每一个单元都要有不同层面的知识整合,不同范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库,对于新教材内容适当关注,对复习中遇到一些新表述要进行补充。

4.科学合理训练,锤炼学科思维。首先,要选择科学的题目进行训练,高考题是首选,在整个的高三复习过程中,要按轮次有计划地循环推进,优质的模拟题也是不错的习题资源,选取有效试题进行训练,创新题和常规题结合练习,让学生适应不同的题量、不同的题型和不同的试题背景;其次,要注意训练过程的规范,保证限时训练,脱离课本和辅助资料,做到考试化训练,严格自律;最后,强化做题规范,下功夫,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问题,弥补自身的知识漏洞,平时注意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当然,本次的模拟演练是对学生现有复习备考水平的一次检验,其结果不会作为全国高考命题的参考,与高考命题本身没有直接关系,更不会对高考难度产生影响,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和一线教师熟悉新高考的试卷结构和主要题型,因此作为一线老师,唯有不断研究,不断突破,围绕《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和高考题的考查要求,落实学生的学科素养,以极强的确定性应对新高考的不确定性,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