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高考真题,优化临考复习效果
——以全国Ⅱ卷高考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主观试题为例

2021-08-14 08:15陕西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化生活真题考试题

陕西 杨 军

在历年的高考中,学生对于《文化生活》主观试题把握不准、得分不高,这与《文化生活》高考试题设问灵活、材料结构新颖、答案难以组织的显著特点有密切关系。通过归类真题设问、解读真题材料、对照真题详解的方式把握《文化生活》高考试题特点和命题规律,对于提高二轮复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考真题对于高中教学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作用,脱离高考真题的复习必然会“事倍而功半”,而高考真题也理应成为高考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文化生活》临考复习中,加强学生对高考真题本身的理解和感悟直接影响着复习的最终效果。

一、归类真题设问,明晰命题方向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共同的感觉都是学生做的练习卷与高考试题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试题难度、新颖度上,更重要的是高考真题具有独特的设问结构,明晰高考试题的设问结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加强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2013-2020 年全国Ⅱ卷高考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主观试题的设问汇总分析,可以得出如下两个结论:

2013-2020 年全国Ⅱ卷高考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主观试题设问汇总

一是高考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主观试题的设问类型主要是说明类、原因类、启示类,且说明类是《文化生活》主观试题最主要的设问类型。二是高考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主观试题在设问结构上主要以“A—B 的作用”为基本的设问结构。说明类主观试题之所以受到命题人的青睐,其原因主要是考察范围广、设问结构多元;“A—B 的作用”类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反复出现,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种设问结构重在考察逻辑推理,能够有效测量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同时也是对学生当前学习过程中短板的检测方式。

因此,在临考复习阶段,对于《文化生活》的复习教师既要强调课本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巩固,时政热点的关注与领悟,也要让学生反复体会高考真题的设问结构,尤其要注重利用“说明”类和“A—B 的作用”类试题加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两种题型及设问结构的基本解法。

二、解读真题材料,了解情境结构

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难度就在于学生对真题情境的理解和对材料信息的获取。面对不同的试题情境材料,学生会做出不同的反映,而学生能否快速把握情境材料的结构特点对于高考试题的解答同样至关重要。

2016-2020 年全国Ⅱ卷高考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主观试题情境材料呈现方式汇总

通过对2016—2020 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国Ⅱ卷《文化生活》主观试题情境材料的汇总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一是全国Ⅱ卷《文化生活》试题的情境材料主要以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呈现,属于良性的情境结构,但就情境材料的呈现而言,总体的难度属于偏低型。二是无论是总—分—总的结构、总—分的结构还是分—总的结构,学生对情境材料中“分论”部分的概括能力、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都直接影响着试题本身的解答,要学会抓关键词和抓关键句子。三是在良性情境材料下,学生对情境材料的合理分层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既要求学生具备思想政治学科的抽象概括能力,也要求学生具备语文学科的整体文本解读能力。

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解答高考试题时不因材料的解读而大量失分,在临考复习中加强材料解读能力的训练也就十分必要。对于情境材料解读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强化:一是直接让学生反复做高考真题,利用高考试题的材料加强对高考真题本身的感悟与理解,帮助学生在情境结构的划分、材料的分层、关键词句的提取、教材知识的对应等方面形成一定的解题模型;二是在复习中将情境材料解读能力的训练与时政热点专题的复习有机结合,将情境材料解读能力的训练与高考模拟题的讲评相结合,使学生在热点中强化对情境结构的认知,在训练中强化对热点的熟悉程度,在试题讲评中强化对情境信息解读能力的应用。

三、对照真题详解,探究答案来源

每一年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公布之后,很多一线教师都感觉《文化生活》试题的参考答案与日常的训练中学生的答案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出现,一方面是命题人、阅卷人、一线教师、高三学生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从而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另一方面也因为《文化生活》高考试题本身的灵活性使得学生在书写答案时会有无从下手之感。事实上,对于一线教师和高三学生而言,临考复习备考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是力求学生的答案和高考参考答案无限接近,唯有如此才能在高考阅卷过程中获得高分,而要做到这一方面就必须利用历年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进行追本溯源。

2016-2020 全国Ⅱ卷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试题参考答案汇总

通过对2016—2020 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国Ⅱ卷《文化生活》主观试题参考答案的汇总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一是高考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主观试题的参考答案与教材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学生只有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才能轻松获取参考答案中最基本的得分点,完全脱离《文化生活》教材的复习是坚决不可取的。二是高考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主观试题绝大多数的参考答案都来自于试题材料本身,学生能否清楚而准确地解读材料、概括材料对于书写答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高考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主观试题的参考答案的书写遵循着“观点—材料”的基本思路,学生在作答试题时要明确“从一般到个别”“从共性到个性”的解题步骤,书写答案时要学会从中进行演绎推理。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尽可能无限接近高考参考答案,在《文化生活》临考复习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做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将《文化生活》的教材知识结构化;二是结合高考试题参考答案的来源路径,针对日常训练中的主观试题,引导学生进行“寻根究底”,提高学生将“试题—答案—教材”有机联系起来的能力;三是对于试题中容易出现的演绎推理问题比如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等问题,日常复习中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课后巩固、模拟考试中要反复进行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学会关于推理问题答案的表述方法。

总之,高考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主观试题在整个高考试题中难度较大,不易作答,但是只要能够反复研读高考真题,从设问、材料、答案等方面不断总结,一定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真题考试题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拓展探究
玩转高考真题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做好干涉实验,答好高考试题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中考英语真题演练(一)
高考真题训练之化学反应原理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