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1-08-17 08:57苏晓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踝骨腓骨入路

苏晓磊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 引言

三踝骨折是一种严重关节损伤疾病,主要是指内踝、外踝以及后踝骨折或骨裂,该骨折疾病的发生可引起踝关节稳定性降低及踝关节功能丧失,因此需要及时予以治疗[1]。内固定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案,但三踝骨折中患者小腿后方软组织及肌肉较为丰富,且邻近神经及血管解剖结构复杂,导致患者骨折复位及固定难度较大,需为患者选择有效的入路方式,在减轻患者创伤的基础上保证治疗效果[2-3]。本研究即探讨分析改良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对于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3~57岁,平均(41.23±10.45)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10例,交通事故13例,重物砸伤13例,接受常规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19~62岁,平均(43.71±11.27)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15例,交通事故16例,重物砸伤5例,接受改良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且同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审查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具体为: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后使患者仰卧位,外踝骨折的患者于踝关节腓骨外侧做一纵切口,将关节调整复位后使用钢板固定关节;内踝骨折的患者于踝关节前侧或后侧做一弧形切口,将关节调整复位后使用拉力螺钉固定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于踝关节前侧做一小切口,将关节间接调整复位后使用钢板固定关节。常规入路内固定关节后使用C型臂X线机观察关节复位调整的情况,确保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后关闭手术切口。

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具体为: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后使患者取俯卧位,于紧贴腓骨后缘做一纵切口,长度根据实际骨折情况确定,逐层切开皮肤,沿腓骨长短肌显露外踝骨折端,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进行常规复位,并使用解剖钢板进行固定,沿腓骨后缘钝性分离腓骨长短肌肌腱、拇长屈肌间隙,显露患者后踝骨折处,对骨折断端进行清洗,并将碎骨清除,复位,然后实施钢板固定,若患者存在下胫腓前后韧带分离断裂的情况,则经3面皮质骨则踝关节近端平行固定,确保全螺纹螺钉穿过3面皮质骨,然后冲洗、切口缝合。随后使患者取仰卧位根据内踝骨折情况于内侧做一弧形切口,将关节调整复位,使用拉力螺钉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这些情况越少越短,表示手术创伤越小,效率越高。显效:患者骨折处愈合速度快,未发生感染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有效:患者骨折处愈合速度较快,未发生感染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无效:患者骨折处愈合速度慢并发生感染或畸形愈合等病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所有患者×100%,治疗有效率越高,该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恢复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愈合时间(d)观察组 32 27.32±7.61 51.12±5.71 98.34±10.25对照组 32 40.36±8.21 63.25±5.89 113.89±12.64 t 6.589 8.365 5.405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三踝骨折为一种较为复杂的踝关节损伤,造成三踝骨折的原因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等,严重影响踝关节负重和稳定的功能。临床症状表现为踝部剧烈疼痛、急性、肿胀和皮下淤血、局部可及反常活动及骨摩擦感、无法行走,严重时足部出现循环障碍[4]。传统手术治疗是采用腓骨外侧切口,将外踝骨折块复位后通过胫腓后韧带的牵拉作用间接复位后踝骨折块,复位后用中空接骨螺钉由前向后固定,但这种固定方法效果一般,如果后踝骨折粉碎严重、移位明显,且骨折断端有软组织卡压时,间接复位往往不能达到复位要求[5]。而改良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经后外侧入路,腓骨长短肌和拇长屈肌牵引分离后充分暴露后踝骨折处,医师可肉眼观察骨折处情况并进行关节复位、固定,同时沿腓骨长短肌后缘显露外踝断端,腓骨外侧或后方均有软组织覆盖,可放置外踝钢板,有利于切口的缝合和愈合。改良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的方式对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都具有显著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改良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的观察组三踝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入路内固定手术的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明显减少,而术中出血情况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也短于对照组,表现出优秀的安全性和较高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三踝骨折患者接受改良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并缩短治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声,保障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建议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踝骨腓骨入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崴脚千万莫忽视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张文泰教授运用正骨手法结合中药辨证治疗三踝骨折的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