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成像与多排螺旋CT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2021-09-26 08:47刘晓玲余玉燕林展
医疗装备 2021年16期
关键词:造影术胆管磁共振

刘晓玲,余玉燕,林展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影像科 (福建福州 350025)

肝外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结石为主的混合物,可引起胆源性胰腺炎、胆管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目前临床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主要方法,也是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金标准,但其具有一定创伤性,且费用昂贵,临床应用有限[1-2]。目前,临床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术前诊断主要采用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且诊断效果较佳[3-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97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3.0T磁共振成像与多排螺旋CT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7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47例;年龄37~65岁,平均(51.38±3.29)岁。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疑似肝外胆管结石者;手术耐受性良好。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肾功能疾病。

1.2 方法

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嘱患者检查前4~8 h禁水,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Verio Dot 3.0T磁共振扫描仪,选择8通道相控阵体部线圈,常规上腹部轴位T1WI采用3DVIBE序列,设置层厚为3.5 mm,矩阵为288×260,FOV为380×306,TR/TE为3.91 ms/1.23 ms、2.46 ms;冠状位T2WI采用HASTE序列,设置层厚为6 mm,层距为1.2 mm,矩阵为320×256,FOV为400×362,TR/TE为1 400 ms/109 ms;轴位T2WI采用TSE序列,设置层厚为5 mm,层距为1.0 mm,矩阵为320×320,FOV为380×380,TR/TE为2 500 ms/87 ms;冠状面2D MRCP采用HASTE序列,设置层厚为50 mm,矩阵为384×269,FOV为300×300,TR/TE为4 500 ms/735 ms;冠状面3D MRCP采用SPACE序列,设置层厚为1.1 mm,矩阵为384×345,FOV为380×380,TR/TE为24 00 ms/700 ms。

多排螺旋CT检查:仪器选用飞利浦Brilliance i256 CT扫描机,对患者上腹部进行检查,设置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300 mAs,重建层厚为2.0 mm,重建间距为1.25 mm,螺距为0.914,将图像上传至工作站,对患者胆总管、胰管及壶腹部结构进行重建处理。

1.3 观察指标

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3.0T磁共振成像与多排螺旋CT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7例疑似患者,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出肝外胆管结石79例,非结石18例;3.0T磁共振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结果(例)

表2 多排螺旋CT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结果(例)

表3 两种检查方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发病时患者常伴有上腹绞痛、对穿性背痛、寒战、高热、黄疸等临床表现,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引发全身毒血症和中毒性休克[5-6]。诊断价值高的检查方式有助于医师对结石数量、位置、大小进行准确判断,利于结石手术的顺利进行[7]。

本研究结果显示,3.0T磁共振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检查主要根据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解剖关系、病变大小和形态及密度差别等对是否存在肝外胆管结石进行判断[8];但是,由于结石成分不同,多排螺旋CT检查可呈现密度高低等变化,对于密度较低的结石,由于其密度与周围组织相近,导致检出较为困难,同时对于体积较小的肝外胆管结石,多排螺旋CT对其与周围组织的辨别亦存在一定的困难,易发生漏诊或误诊[8-9]。3.0T磁共振成像用于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优点在于,其对静态流体(如胆汁和胰液)呈高信号,对背景组织(如固态组织和流动的血液)呈低信号,较大的结石呈圆形、卵圆形或多面形,梗阻端呈凸面向上的弧形杯口状,周围可有高信号胆汁环绕,小结石可呈点状或条状,周围的胆汁表现为细线状高信号影,呈轨道征;此外,由于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因此可通过对胆管扩张程度的辨别,为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提供间接征象。

综上所述,相较于多排螺旋CT,3.0T磁共振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更高。

猜你喜欢
造影术胆管磁共振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双重造影术在犬膀胱息肉诊治中的应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人工胆管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循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