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碎栓联合导管溶栓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应用

2021-09-26 08:47雷云宏王沆林隆辉严骏黄烽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1年16期
关键词:溶栓栓塞复发率

雷云宏,王沆,林隆辉,严骏,黄烽(通信作者)

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外一科 (福建福州 350001)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cute limb arterial embolism,AE)是指下肢动脉管腔短时间内突发闭塞或狭窄,致使下肢出现缺血、循环障碍,是引发截肢的常见危险因素[1]。因此,发生AE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机械碎栓(pharmaco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是临床目前治疗AE常用的方法,均能有效将闭塞血管开通,解除循环障碍[2]。其中PMT是治疗早期AE患者的常用方法,能够快速清除血栓,恢复患肢血流,但治疗过程中存在栓子脱落的情况,会增加再次栓塞的风险。而CDT可将溶栓药物置入栓塞部位,避免栓子再聚集,在AE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3-4]。基于此,为进一步提高AE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PMT联合CDT在AE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9例A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43~73岁,平均(57.93±4.98)岁;患病部位,左侧13例,右侧16例。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3岁,平均(57.96±4.94)岁;患病部位,左侧15例,右侧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下肢动脉CT增强扫描确诊;单侧患病;发病48 h内治疗。排除标准:下肢创伤史;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PMT治疗:应用美国AngioJet机械设备,局部麻醉后,于患肢行股动脉穿刺,搭建线路进行PMT治疗,将AngioJet导管沿微导丝送至血栓近心端,并在血栓内喷射20万U尿激酶(广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409,规格 20万U),待15 min后,逐步后撤AngioJet导管(2 mm/s),利用碎吸模式对血栓行碎吸处理,结束后复查造影,若抽吸效果欠佳,则重复抽吸,直至造影显示血栓已基本清除,总吸栓时间<300 s。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CDT治疗:PMT治疗后,退出AngioJet导管,将溶栓导管跟进,行CDT治疗,溶栓导管置入血栓栓塞段后,将导管末端与微泵连接,溶栓导管内持续灌注尿激酶50万U(广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408,规格 50万U),鞘管内持续灌注肝素水,24 h后检查血管再通情况,最长溶栓时间为5 d。

1.3 评价指标

(1)凝血功能:应用日本Sysmex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检测患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2)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截肢、感染、严重出血、血肿的发生情况。(3)复发情况: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FIB及D-D水平、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FIB及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PT、APTT均长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6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为3.33%(1/30),对照组复发率为27.59%(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5,P=0.026)。

3 讨论

血栓是导致动脉栓塞发生的主要因素。目前,AE治疗方法主要包括PMT、CDT等,在排除患肢存在大片坏死情况下,临床多采取PMT治疗,以降低截肢率[5-6]。

FIB是血凝形成必不可少的蛋白,参与血栓形成及止血过程,与血浆黏稠度有密切联系,当FIB水平升高时,血浆黏稠度也会随之升高,极易引起血栓形成,导致AE的发生,可用于溶栓后的疗效判定;D-D可直接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且与各种因素诱发的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D-D水平的升高预示血液高凝状态,可用于疗效评估及预后判定[7];PT能够直接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缺陷,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存在异常的指标,PT与APTT的缩短预示处于血栓前状态或血液高凝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1周后的FIB及D-D水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MT联合CDT治疗AE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复发率,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分析原因在于,PMT通过微导丝及导管作用,利用机械力促使血栓破裂,随后加入溶栓药物促使血栓溶解,使患肢血流尽快恢复。CDT为血栓清除的经典方法,通过纤溶酶直接作用于血栓部位,快速用于阻塞血管,促使血管再通。CDT与PMT配合治疗,解决了单独PMT治疗可能存在栓子脱落的情况,同时又避免了CDT治疗多次介入、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等缺陷,加快血栓溶解,恢复局部血液循环,进而改善凝血功能,防止再次血栓形成,降低复发率[8]。

综上所述,PMT联合CDT治疗AE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复发率,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猜你喜欢
溶栓栓塞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