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疗效

2021-09-26 08:47艾启雄周遵兰
医疗装备 2021年16期
关键词:电凝电切术肠镜

艾启雄,周遵兰

贵州航天医院 (贵州遵义 563000)

多数大肠息肉患者在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息肉的不断增大,患者可出现疼痛、腹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肠套叠或肠梗阻,需及时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既往临床多实施常规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大肠息肉患者,其虽能有效切除病灶,但术中易引起放射性痉挛,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在增加手术风险的同时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1]。近年来,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被逐渐应用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实施。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7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行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的6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试验组;收集同期收治的行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的6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试验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5~55岁,平均(35.71±2.12)岁;体质量55~75 kg,平均(65.65±1.30)kg;息肉直径25~40 mm,平均(32.26±2.24)mm;息肉部位:升结肠15例,横结肠18例,降结肠16例,乙状结肠11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26~56岁,平均(35.82±2.14)岁;体质量56~76 kg,平均(65.67±1.31)kg;息肉直径26~42 mm,平均(32.30±2.22)mm;息肉部位:升结肠14例,横结肠19例,降结肠15例,乙状结肠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中大肠息肉的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资料均完整;心、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主动脉瘤者,尤其与食管粘连或压迫食管者;合并胃潴留;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或有肠穿孔者;过敏体质者。

1.2 方法

试验组实施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嘱患者术前3 d食用流食,术前12 h禁食,术前4 h禁水,于手术当日清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28,规格 137.15 g/袋)进行肠道准备,观察排便至清水样即可;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1498,规格1 ml﹕1 mg)0.3 mg/kg、咪唑安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1037,规格 2 ml﹕2 mg)0.02 mg/kg后建立上肢静脉通道,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给予吸氧支持;静脉注射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842,规格 20 ml﹕200 mg)2.0 mg/kg、枸橼酸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350910,规格 2 ml﹕0.5 mg)0.5 mg/kg进行麻醉,待患者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后置入结肠镜,医师将无痛结肠镜(奥林巴斯Olympus公司,CF-H260DL型)从肛门位置插入,进镜至回盲部,然后边退镜边观察全结肠,利用结肠镜将息肉暴露在视野正中,观察息肉表面和基蒂特征;通过结肠镜上的孔道插入电圈套器,使用电圈套器套扎大肠息肉根部后缓慢收紧,轻轻向肠腔内提起大肠息肉,使电圈套器尽量远离肠壁黏膜后进行电凝切除操作,直至息肉根部被切断后脱落;观察息肉基底无穿孔及活动性出血后退镜,必要时使用钛夹夹闭创面。

对照组行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肠道准备同试验组,患者取侧卧位,丙泊酚静脉麻醉后医师将常规电子结肠镜(佛山麦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001A型)从肛门位置插入,进镜至大肠息肉位置;在结肠镜直视下探查息肉大小、位置、数量等,然后置入氩离子凝管导管至息肉上方3~5 mm处,设置氩气流量为2 L/min,功率为50 W,电凝指数为A40-60后行氩离子凝固术,根据病灶情况控制使用时间,一般以每次1~3 s施以凝固治疗,确定息肉全部切除且无活动性出血后退镜。

两组术后均要求患者卧床休息,给予相应术后护理直至出院。

1.3 评价指标

(1)手术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置入肠镜前(T0)、置入肠镜时(T1)、置入肠镜后10 min(T2)、术闭(T3)的心率(heart rate,HR)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相较于T0,两组T1、T2的HR、MAP均呈下降趋势,且对照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P<0.05);相较于T2,两组T3的HR、MAP均升高,且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为经腹手术,具有创伤性大及术后并发症多等不足。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结肠镜被广泛用于大肠息肉的临床治疗中,通过结肠镜清晰能显示肠道内环境、息肉情况,有助于术者将息肉完全切除[3]。

结肠镜氩离子凝固术、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均能有效治疗大肠息肉。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T0,两组T1、T2时点的HR、MAP均呈下降趋势,且对照组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P<0.05);相较于T2,两组T3时点的HR、MAP均升高,且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上述结果表明,应用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患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其原因为,结肠镜氩离子凝固术是利用离子化的氩气冲击波将病灶组织凝固后切除的手术方法,在破坏息肉组织的同时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但是经临床实践发现,结肠镜氩离子凝固术对直径较大及扁平的息肉难以高效处理,术中氩离子冲击波也容易刺激黏膜下神经丛,术中血流动力学可出现明显波动,从而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导致治疗时间延长,故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4-5];而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利用高频电流发生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首先采用圈套器套住息肉基底部,抬起后进行电凝、切除操作,可有效避免损伤正常组织,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较小,可起到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效果[6-7]。该种情况下医师能利用结肠镜顺利实施套扎、电凝切除处理,利于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应用无痛肠镜下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患者能有效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手术时间。

猜你喜欢
电凝电切术肠镜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与冷圈套切术治疗结肠微小息肉效果对比
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68例分析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肠镜下治疗的效果观察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效果比较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42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