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金属钛夹与局部注射止血法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21-09-26 08:47何娜吴妹刘珍
医疗装备 2021年16期
关键词:胃镜局部内镜

何娜,吴妹,刘珍

天津康复疗养中心·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消化科 (天津 300381)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出血性消化系统疾病,多由于急性溃疡性疾病、胃黏膜病变或肿瘤性疾病导致屈氏韧带以上位置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起病急骤、出血汹涌、病死率高的特点,并且治愈患者仍存在较高的反复出血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1]。随着近年来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胃镜下止血法已成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具有快速止血、可视化精准操作的优势,但基于胃镜下止血方式的选择较为多样,目前已有胃镜下喷洒止血、局部注射止血、钛夹止血等方法,且不同胃镜下止血方法在止血效果以及预后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2]。本研究通过对86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调查,旨在比较胃镜下金属钛夹与局部注射止血法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与对照组(46例)。试验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46.8±5.5)岁;病程30 min至6 h,平均(1.2±0.3)h;病因,胃或十二指肠溃疡3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7例,胃癌4例。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21~63岁,平均(46.2±6.8)岁;病程30 min至9 h,平均(1.4±0.5)h;病因,胃或十二指肠溃疡3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0例,胃癌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纳入标准: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结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符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8年,杭州)诊治标准[3];年龄≥18周岁;生命体征稳定,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原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或哺乳期;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输液及对症治疗,保证血容量充足及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稳定,并采用Olympus公司GIF-260型电子胃镜行镜下检查与治疗,要求检查前禁食、禁饮,检查开始时先彻底清除胃内分泌物与血凝块,明确出血点并暴露病灶。

试验组采用胃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法,即经钳道插入Resolution金属夹,对准出血部位两侧收紧并夹闭出血灶及周围黏膜(金属夹放置数目取决于出血点及出血程度),观察5 min无活动性出血后方可退镜结束治疗。

对照组采用胃镜下局部注射止血法,即采取配套黏膜注射器于距离患者出血部位1~2 mm处进行穿刺,多点注射肾上腺素溶液(肾上腺素溶液为1︰10 000肾上腺素混合0.9%氯化钠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选用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508,规格 0.5 ml︰0.5 mg,氯化钠注射液选用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41,规格 100 ml︰0.9 g),每点注射1~2 ml,观察5 min无活动性出血后方可退镜结束治疗。

嘱患者术后禁食、禁饮并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不良情况,应及时行对症治疗,并观察是否发生再出血,并根据实际情况行胃镜复查。

1.3 临床评价

(1) 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包括及时止血率、再出血率及止血有效率,及时止血率为退镜前5 min无出血情况,退镜后无黑便、呕吐等症状,再出血为治疗7 d内出现黑便或呕血,复查粪便潜血结果阳性,止血有效率=(及时止血患者例数-再出血患者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1 d及治疗后3 d时的凝血功能指标,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3 ml,应用我院美国ACL TOP7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进行检查,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gen,FBG)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

两组均顺利完成胃镜下止血治疗,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试验组及时止血率、止血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T、APTT、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3 讨论

临床针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传统治疗方法为静脉用药改变患者凝血功能从而控制消化道出血症状,但实际疗效并不理想,且全身用药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止血成功率较低且极易发生复发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心理健康以及生命质量。随着近年来内镜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完善,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检查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出血灶,并通过内镜下的针对性止血措施达到快速控制出血灶的目的,手术医源性创伤较低、止血治疗成功率较高,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备受临床及患者青睐[4];但是,内镜下不同止血措施在止血效果与安全性方面往往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及时止血率、止血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胃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法的止血效率更高、止血效果更为理想,但胃镜下局部注射止血法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更为有效。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金属钛夹止血法为通过内镜孔道将钛夹准确送入出血灶部位并对肉眼可见的出血性血管及病灶进行直接夹闭,其作为机械方法虽会对患者消化道黏膜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但无凝固、变性、坏死等医源性创伤,止血方法相对较为安全,更为重要的是,金属钛夹止血效果更为直接、快速,能够在退镜前快速明确有无遗漏出血点或再次出血,并可根据患者病情、出血程度及时增加金属夹夹闭数目[5];而局部注射止血法通过将肾上腺素溶液直接注射至出血灶上及周围,快速、直接收缩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具有起效速度快、局部用药安全性高的优点,相较于传统全身用药在安全性与起效速度、止血成功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结合本研究结果认为,胃镜下局部注射止血法的止血效率仍不及金属钛夹止血法,但其药物作用特点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降低患者术后再出血率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胃镜下金属钛夹与局部注射止血法均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但胃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法及时止血率更高、止血效果更为明显,而胃镜下局部注射止血法则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方面更有优势,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止血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胃镜局部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局部遮光器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内镜下电灼术治疗梨状窝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