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盆腔炎致慢性疼痛患者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1-09-26 08:47梁辉庆
医疗装备 2021年16期
关键词:盆腔炎盆腔炎症

梁辉庆

广东省普宁市南溪镇医院 (广东普宁 515348)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发于性活跃期(30~40岁)的育龄妇女。该疾病病程漫长,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1]。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或持续的下腹部慢性疼痛、下腹钝痛、子宫抬举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2]。目前,盆腔炎致慢性疼痛患者常规以抗生素抗感染为主要治疗方案,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长期用药会导致耐药性,且治疗效果不理想[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盆腔炎致慢性疼痛患者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盆腔炎致慢性疼痛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3~46岁,平均(32.6±4.5)岁;病程6~36个月,平均(13.5±2.6)个月。试验组年龄23~46岁,平均(32.7±4.7)岁;病程6~36个月,平均(13.7±2.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执行(伦理审批号LG202001125),所有患者均知晓研究的详细内容,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和责任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取0.2 g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24,规格 2 ml︰0.1 g)稀释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行静脉滴注,2次/d;取100 ml 0.5%甲硝唑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748,规格 100 ml︰甲硝唑0.5 g与氯化钠0.8 g)行静脉滴注,2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方案:选用暖宫定痛汤,方剂组成为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制香附、乌药各9 g,加水1 200 ml煎至400 ml温服,1剂/d,分2次口服;此外,将中药药渣冷却至38 ℃左右,用纱布包裹好后热敷于下腹部,30 min/次,1次/d。

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在治疗期间,患者均禁止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禁止性生活。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妇科检查结果均恢复至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缓解,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妇科检查结果均显著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或改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妇科检查结果均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4~5 ml,使用离心机(美国贝克曼公司,TG16-WS型)以3 000 r/min离心速率及15 cm离心半径离心10 min后取上层血清液,置于-20 ℃医用低温箱(广州芯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Y360L1F型)中保存待检,检测时,使用美国R&D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使用深圳市科润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使用上海高创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以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和IL-8水平;上述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并取连续测定3次平均值。(3)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评估,该量表由0到10共11个数字组成,分为11个等级,计分范围为0~10分,0分为正常,无疼痛感;1~3分为疼痛较轻,不影响睡眠;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10分为最高级别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TNF-α、IL-6、IL-1β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IL-1β和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NRS评分为(3.8±1.2)分,低于对照组的(7.9±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P<0.05)。

3 讨论

盆腔炎致慢性疼痛主要由细菌上行性感染引起,受下生殖道感染、免疫抵抗力和侵入性妇科手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4]。该疾病是由于局部炎症反应反复出现,对患者的盆腔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炎症浸润,易导致盆腔邻近组织粘连和水肿。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效果甚微,且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极易出现细菌耐药性或引发菌群失调导致再次感染。

CRP属于非糖基化聚合蛋白,正常情况下在血液中的含量甚微,是机体炎症的急性时相蛋白中比较敏感的指标,也是临床上最显著的敏感炎症标志物。IL-1β为功能性蛋白质,是机体重要的炎症早期因子,可调控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炎症细胞的活化和募集,促进TNF-α分泌,导致组织局部炎症反应,并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诱发单核巨噬细胞免疫系统合成和分泌IL-8和IL-6。TNF-α是机体受到各种病理性刺激后较早分泌的前炎症因子,可准确地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在盆腔炎致慢性疼痛的进展过程中,CRP、TNF-α、IL-6、IL-1β和IL-8水平均呈异常升高趋势,因此,促进炎症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成了治疗盆腔炎致慢性疼痛患者的重要原则。

中医认为,盆腔炎致慢性疼痛属于“带下病”“经病疼痛”“癥瘕”或“妇人腹痛”等范畴,主要是由于复感外邪,房事不节,正气未复,邪气乘袭,素体亏虚,导致机体气血阻滞,蕴积于胞宫,胞门未闭,运行不畅所致。该疾病易反复发作,病势缠绵难愈,为虚实夹杂之证。暖宫定痛汤方由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制香附、乌药等方剂组成。本方中多数药物的有效成分经药理学实验证实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调经、止痛、抗炎、抑菌和抗氧化等作用。方中橘核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性味苦、温,入肝经,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荔枝核主入肝经,味辛能行、味苦能泄,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功效;小茴香含有脂肪油和多种挥发油,具有解痉、镇痛和抑菌谱较宽的作用[5];葫芦巴性温、味苦,归肾经,具有补肾阳、祛寒湿的功效;制香附含有多种香附挥发油,具有温和的类雌激素物样的生理作用(松弛子宫平滑肌),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及抗炎作用[6];乌药含有多种生物碱和挥发油,具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以及镇痛、杀菌、抗炎等作用[7];延胡索的有效成分主要含20多种生物碱,具有较强的镇痛、催眠作用,其成分小檗碱可有效抑制革兰阳性菌[8];五灵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和氮化合物等,具有活血化瘀、镇痛、抗炎、抗菌和增强免疫等功效[9]。上述诸药联用共奏去虚寒、化瘀通络之效,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此外,使用药渣热敷下腹部,可使药物成分通过导热方式经皮肤渗透直接吸收,到达子宫及附件区域病变部位,从而辅助盆腔患位局部气血调节、行气镇痛,有效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及患位炎症物质吸收,消除盆腔患位瘢痕粘连,同时防止盆腔炎症进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RP、TNF-α、IL-6、IL-1β、IL-8水平及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起到优势互补、标本兼治的功效。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致慢性疼痛患者的效果确切,且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盆腔炎盆腔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