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9-26 08:48宋维强黄鑫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损伤脑组织

宋维强,黄鑫(通信作者)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1 神经外科,2 神经内科 (天津 301800)

脑出血的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迅速,若患者在发病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病死率与致残率均会升高。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患者的脑血液流动速度明显减慢,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性损伤,甚至引发脑梗死[1]。脑出血通常在发病后20~30 min内形成血肿,随着病程的延长血肿不断增大,并于6~7 h后发生血肿周围血清渗出,进而导致脑水肿,引发脑损伤[2]。脑出血后缺血性损伤易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治疗难度往往较大。目前,临床上常用依达拉奉、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损伤,可通过恢复脑组织血液供应,使脑组织功能尽快恢复[3]。本研究旨在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4];临床CT或MRI检查发生缺血性脑损伤;发病时间不超过48 h;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导致缺血性脑损伤;有卒中史;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精神异常。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降颅压、脱水、抗感染等。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国药准字H20090353,规格20 ml﹕30 mg)治疗:将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每次滴注时间为30 min,2次/d,连续治疗15 d。

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黑龙江乌苏里江佳大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034,规格10 ml﹕2 mg)治疗:将4 mg尼莫地平注射液溶于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以静脉泵注的方式给药,给药速度为25 ml/h,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调整,1次/d,连续治疗15 d。

1.3 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用药15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超过90%,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为基本痊愈;用药15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6%~90%,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为显效;用药15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超过18%~46%(不包括46%),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则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则为无效[5];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神经功能:采用NIHSS评估,共包括11个条目,总分42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6]。(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共100分,评分越低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差[7]。(3)不良反应: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过敏、皮肤红肿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过敏4例,皮肤红肿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7/60);试验组发生过敏与皮肤红肿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1,P>0.05)。

3 讨论

脑出血为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会出现头晕、呕吐、头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运动、意识以及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当患者出现脑出血后,血肿四周组织的血液供应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减少,导致脑组织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供给,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易出现缺血性脑损伤,进一步提升治疗的难度,且不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提升以及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脑出血的发生率逐年提高,因此,做好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预防尤为重要[8]。以往,临床上主要为脑出血患者实施对症基础治疗,包括降颅压、抗感染等,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但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远期疗效。

有研究指出,应用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实施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也有研究指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可使脑缺血损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4.50%,明显高于依达拉奉78.00%的治疗总有效率[10]。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较于依达拉奉注射液,尼莫地平可使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脑神经损伤得到更为明显的缓解,促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可使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得到抑制,避免脑组织受到自由基损伤,且可发挥抗炎与抑制血管痉挛的功效,促使脑组织血流供给改善。尼莫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可使缺血组织血流量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避免血小板大量聚集,减轻脑组织受到的继发性损伤,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尼莫地平可抑制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避免平滑肌发生痉挛,使血管痉挛得到缓解,促使脑组织血液灌流增加,增强机体抗缺氧能力,使神经元得到保护,继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脑损伤脑组织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