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在盆腔良性囊性肿块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2021-09-26 08:48张海霞
医疗装备 2021年16期
关键词:无水乙醇囊性盆腔

张海霞

山东省嘉祥县人民医院 (山东济宁 272400)

盆腔良性囊性肿块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临床多予以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但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且术后复发率高,易形成粘连与新的播散,因此临床效果有限[1]。近年来,随着介入影像学的快速发展,经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且可保留卵巢功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效果[2]。本研究选取68例盆腔良性囊性肿块患者,探讨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在盆腔良性囊性肿块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盆腔良性囊性肿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试验组年龄21~64岁,平均(39.13±4.16)岁;病程1~17年,平均(9.56±3.38)年;下腹不适6例,月经不调6例,痛经5例,突发剧烈腹痛17例;盆腔双侧囊性肿块14例,盆腔单侧囊性肿块20例;肿块直径4~16 cm,平均(9.43±4.22)cm。对照组年龄20~65岁,平均(39.02±4.07)岁;病程1~16年,平均(9.65±3.46)年;下腹不适6例,月经不调6例,痛经6例,突发剧烈腹痛16例;盆腔双侧囊性肿块13例,盆腔单侧囊性肿块21例;肿块直径4~17 cm,平均(9.54±4.31)cm。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山东省嘉祥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确诊为盆腔良性囊性肿块;符合相关的手术指征;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疾病,包括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中途退出;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仪器选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CUSON X7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超声探头频率为3.5 MHz,阴道超声探头频率为5.5 MHz,此外,还需将超声引导装置、穿刺针、0.9%氯化钠注射液及无水乙醇、甲硝唑注射液、无菌橡胶手套、避孕套等所用物品及设备准备好。

对照组采取经腹壁超声引导穿刺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行局部麻醉,选取最佳进针部位,进针点离病灶部位最近且未有重要脏器、肠管遮掩,于腹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操作人员需快速、精准于囊性肿块中心部位刺入穿刺针,在保证针尖刺入囊腔中心后,以注射器抽吸囊内液体,待囊内液体抽吸干净后,再以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直至液体澄清,之后注入吸出量1/5~1/4的无水乙醇,停留5 min再行抽吸,凝固疗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一般行3~5次反复冲洗至抽取液体澄清为止。

试验组采取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治疗: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及阴道,先行以聚维酮碘消毒探头,并套好避孕套,经阴道予以患者超声检查,对盆腔肿块所处位置、体积及血管分布情况等进行探查与明确,再经宫腔探针明确穿刺方向与深度等,经阴道超声引导定位后,将装有穿刺装置的阴道探头放置于阴道顶端,调整好方向,选取适宜进针入路,避免损伤子宫颈、肠管等,于后穹窿处以18G穿刺针穿刺至囊性肿块内,以20 ml注射器抽吸囊内液体,并留取样本进行相关检查,期间为避免囊内液体过于黏稠无法抽吸情况,需经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待囊内液体澄清后再抽吸干净,行无水乙醇凝固治疗时应控制好无水乙醇注入量,一般为吸出量的1/5~1/4,凝固时间10 min,之后再行吸出操作,最后于囊内注入无水乙醇5~10 ml,并保留囊内,拔针后于患者阴道穹窿部位穿刺点放置无菌干纱球行压迫止血,叮嘱患者平卧1 h,若患者为卵巢巧克力囊肿,需在穿刺后抽吸并减压,注入与抽出液体等量或稍少于抽出液体量的尿激酶稀释液后再行抽吸、冲洗,需反复多次冲洗至血性物抽取干净且回抽液体清亮为止,再以无水乙醇行冲洗灭活治疗,术后需予以患者密切观察,并叮嘱患者术后当日多饮水,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浓度。

1.3 评价指标

(1)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经治疗,囊肿彻底消除)、显效(经治疗,囊肿缩减超1/2)、有效(经治疗,囊肿缩减在1/3~1/2)、无效(经治疗,囊肿未有缩减甚至增大),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复发情况:术后随访1年,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复发情况。(3)术中、术后指标:评估两组手术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指标。(4)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腹部疼痛、腹腔感染、腹腔粘连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试验组复发率为9.68%(3/31),对照组复发率为13.33%(4/3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689)。

2.3 两组术中、术后指标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术后指标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最早采用经腹壁穿刺,其原理为经无水乙醇使细胞蛋白凝固、变形,从而形成无菌性炎症,进而使囊腔粘连、闭合并彻底消除[3]。临床研究认为,超声引导下经腹壁穿刺治疗较大卵巢囊性肿块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穿刺成功率可达90%,且可较好保留患者卵巢功能,因此易被患者接受[4]。但其也具有缺点,如经腹壁穿刺部位深、无法有效治疗体积较小肿块,易对肠管、膀胱等造成损伤,需行局部麻醉,操作相对复杂,对操作医师要求较高,术后并发症也较多[5]。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的快速发展及阴道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临床开始采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盆腔良性囊性肿块。

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高,可于阴道内与宫颈、阴道穹隆紧贴,扫视范围更大,操作医师可更为清晰地观察患者盆腔情况,包括盆腔内直径较小的肿块,避免漏诊[6]。此外,因其穿刺途径为阴道穹隆,为迷走神经支配部位,因此相较腹壁穿刺治疗,该方法痛感更低,因此无需麻醉即可进行囊液抽吸,也无需患者充盈膀胱,因此操作安全性更高。同时,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可避开患者肠管、子宫,安全性较高,且穿刺成功率更高。此外,因其经引导穿刺切口小,恶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在盆腔良性囊性肿块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无水乙醇囊性盆腔
水中火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超声引导下应用无水乙醇和聚桂醇治疗单纯性肝、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囊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