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位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26 08:48谢凯榕刘小莺
医疗装备 2021年16期
关键词:颈型腰部颈椎病

谢凯榕,刘小莺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院感管理部 (福建福州 350004)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是由慢性劳损、椎间盘变性等原因导致的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病可分为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颈型、神经根型及混合型。其中,颈型颈椎病主要发生于颈椎病早期,临床表现为颈部酸痛、沉重、酸胀等[1]。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初期阶段,同时亦是治疗最有效的阶段。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目前,该病的治疗方式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临床方法众多,但效果不一,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中医学依据肾主骨生髓、肝肾同源、经血互资互用理论,提出“颈腰同治”的理念,并结合温针灸治疗,有望疗效理想[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应用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位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9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21~65岁,平均(45.24±4.33)岁;体质量指数18~29 kg/m2,平均(24.15±1.34)kg/m2;病程1~20个月,平均(12.24±2.31)个月。试验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22~64岁,平均(45.31±4.29)岁;体质量指数18~28 kg/m2,平均(24.18±1.27)kg/m2;病程2~19个月,平均(12.33±2.2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诊断标准:西医符合《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3]中的诊断标准:(1)患者有颈部压痛点,枕部和颈肩酸胀疼痛,胫骨活动受限;(2)X光检查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中医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气滞血瘀的诊断标准:(1)颈肩部、上肢刺痛,伴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2)年龄18~70岁;(3)语言、认知功能正常,不影响交流者;(4)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近2周应用过止痛药物治疗者;(2)风湿性及纤维组织炎、肩部扭伤、肩周炎者;(3)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4)依从性较差,不能坚持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试验组采用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位温针灸治疗,颈部穴位选取风池、阿是、天牖、天柱、颈百劳穴,腰部穴位选取气海俞、大肠俞、腰5夹脊穴,采用40 mm×0.3 mm一次性毫针,直刺15~20 mm,以患者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在大肠俞、风池、天柱穴实施温针灸疗法,在温针灸穴位处放置纸垫,在针柄上插入1.5 cm艾条,点燃艾条;其余穴位留针30 min后出针;1次/d,6次/周。

对照组给予常规温针灸治疗,取穴与试验组颈部穴位相同,操作方法也同试验组,1次/d,6次/周。

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颈部活动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为显效;颈部活动明显改善,疼痛减轻为好转;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颈痛程度、颈椎活动度及颈部症状积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NPQ)[5]评估颈痛程度,包含9个项目,分值0~36分,评分越低表示颈痛程度越低;颈椎活动度采用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按照活动自如、活动范围有一定受限、活动时僵硬、基本不能活动分别计1、2、3、4分;从颈项部肌肉紧张程度、颈部压痛、颈项部异常感觉、颈部疼痛4个方面进行颈部症状评分,按照症状严重程度计1~4分,并与以上颈椎活动度评分相加,分值5~20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6]。(3)比较两组不良事件(轻度水肿、烫伤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颈痛程度、颈椎活动度及颈部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PQ、ROM评分及颈部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PQ、ROM评分及颈部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PQ、ROM评分及颈部症状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轻度水肿、烫伤各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5%(2/46),试验组未出现水肿和烫伤;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P=0.153)。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多依据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给予对症治疗,包含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疗法,可促进血管舒张,减轻疼痛,改善颈部活动受限,但对胃肠道刺激较大,可诱发消化道出血,无法长期应用;膏药外敷、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在短时间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极易复发,远期疗效较差[7]。中医认为,颈型颈椎病归属于“颈痛”“项强”“骨痹”等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扭挫损伤、感受外邪等因素导致筋骨失养、经络痹阻、气滞血瘀[8]。

《针灸大成·刺腰痛论》中记载:“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说明腰部不适和颈部不适密切相关。“颈腰同治”依据上述理论,结合颈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并从生物力学、生理解剖等角度出发,为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PQ、ROM、颈部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NPQ、ROM评分及颈部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颈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位温针灸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症。其原因为,针刺阿是穴可疏通经络;天柱穴可强筋骨、疏风散邪;风池穴可疏散少阳风热、壮阳益气;天牖穴可清头明目、舒筋活络;颈百劳穴可滋补肺阴、舒筋活络;气海俞穴可生发阳气;大肠俞穴可理气降逆、调和肠胃;夹脊穴可舒筋活络、调节脏腑。通过针刺上述颈腰腧穴,可缓解颈腰部肌肉紧张,恢复脊柱的生理学平衡。艾条燃烧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和气血,畅达气机,疏通经络,消寒散瘀,提高疼痛阈值,改善患者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该治疗方法注重治病求本,具有防病、治病的双重效果,可有效地促进疾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预后良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轻度水肿、烫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位温针灸治疗与传统温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均较高。

综上所述,与传统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相比,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位温针灸治疗效果更佳,其可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病症,减轻患者病痛,且温针灸治疗安全性较高,对于疾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颈型腰部颈椎病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