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仪联合预防性护理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

2021-09-26 08:48张丹
医疗装备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尿潴留盆底肌力

张丹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产科 (天津 300170)

妊娠、分娩均会导致产妇盆底肌肉发生神经退行性改变,盆底肌力下降明显,尿潴留发生风险较高,严重影响产妇的生命质量[1],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促进产妇盆底肌力恢复、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对于提高产妇的生命质量至关重要。预防性护理是产科常用的护理措施,强调在护理干预前全面考虑产妇接受护理干预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促进产妇盆底肌力恢复、预防尿潴留[1]。产后康复仪是通过脉冲电流刺激来促进盆底肌肉收缩,可帮助产妇盆底肌力恢复,防治尿潴留[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产后康复仪联合预防性护理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产科接收的100名经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对照组年龄21~45岁,平均(30.25±2.56)岁;产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6~28 kg/m2,平均(27.74±0.36)kg/m2;初产妇22名,经产妇28名。观察组年龄22~46岁,平均(30.27±2.67)岁;产后BMI 26.5~28.5 kg/m2,平均(27.81±0.35)kg/m2;初产妇20名,经产妇30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 产妇和(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配合研究;单胎、足月、阴道分娩;心、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妊娠期合并症尚未痊愈,如妊娠贫血、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合并阴道出血、阴道炎、盆腔炎及泌尿系统感染;产前有尿潴留。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沟通,疏导负性情绪,并为其营造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确保其身心愉悦。(2)宣教护理:护理人员应向产妇介绍产后盆底功能受损及尿潴留发生的原因,使用解剖模型向产妇展示盆底解剖结构,介绍盆底肌功能及病理生理变化,且应简单介绍盆底功能训练及尿潴留的防治措施。(3)盆底训练:护理人员应组织产妇进行盆底功能训练,并拆解及示范训练步骤,开始训练前,确定产妇膀胱空虚,训练期间要求产妇正常呼气及吸气,避免屏住呼吸,适度放松臀部及腹部肌肉;训练时,产妇自然站立,并拢脚跟,向外打开脚掌,臀部发力,保持10~20 s,缓慢抬起脚跟再缓慢放下,4次/组,4组/d,然后躺平分开双脚和肩同宽,弯曲立起双膝,吸气时将臀部举起,收缩臀肌1~2 min,吐气时回到平躺状态,4次/组,4组/d,最后屈膝跪地,手掌放在地面上,腰部平行于地面,腰部往下放低,头部往上抬起,尽量屈曲上半身,保持1~2 min,再次屈膝跪地,4次/组,4组/d,依次进行上述训练动作,期间可适当休息。(4)尿潴留预防:护理人员应在产妇下腹部垫温热毛巾,然后按顺时针方向对膀胱前壁底部(耻骨联合上缘)进行按摩,按摩期间增加流水声来诱导排尿,每10分钟进行1次,2次/d;使用温热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产妇外阴和尿道外口诱导排尿,3 min/次,2次/d;要求产妇选择最舒适的姿势,如卧位、坐位、站立位,然后收紧会阴肌肉保持10 s,随后放松,25次/组,5组/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产后康复仪(南京华贝电子医疗设备有限公司,HBC-2000型)干预:产妇取仰卧位,使用乙醇(75%)消毒电极片后将其放于耻骨联合上缘膀胱充盈处,并用腹带进行固定,开启治疗仪后选择尿潴留模式,然后将电极片放于骶尾部,固定后选择产后恢复模式,设置输出电流为80 mA,电压为220 V,脉冲宽度为0.02~1.20 ms,干预时间为30 min,1次/d,干预期间出现微麻为正常现象,若麻感过重则需要及时调整治疗参数或停止治疗。

两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盆底肌力:检查者左手掌轻压产妇腹部,右手中指及示指缓慢进入产妇阴道内判定盆底肌力情况,0级,感受不到肌肉收缩;1级,可感受到肌肉轻微收缩,但无法保持;2级,可明显感受到肌肉收缩,仅可维持2 s,并可完成2次;3级,肌肉收缩可使手指向上向前运动,可维持3 s,并可完成3次;4级,肌肉收缩有力,可抵抗手指的压力,可持续4 s,并可完成4次;5级,肌肉收缩有力,可持续对抗手指压力超过5 s,并可完成5次及以上。(2)尿潴留发生率:统计并比较干预期间两组尿潴留(膀胱内有尿意,诱导20 min后尿液仍无法排出,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肌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力比较(例)

2.2 两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干预期间,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36)。

3 讨论

盆底肌力下降及尿潴留是产妇产后常见的并发症,给产妇带来了沉重的身心负担,不利于产后康复[3]。预防性护理以盆底功能训练及尿潴留预防为中心,并辅助进行心理护理、宣教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妇的盆底肌力,预防尿潴留[4];但该护理模式需要产妇高度配合,护理效果受产妇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联合更为高效的干预措施。

产后康复仪可通过电磁波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低频脉冲刺激来达到相应的物理治疗效果,有效帮助产妇产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其原因在于,产后康复仪可通过电极片对产妇骶尾部产生作用,产生的脉冲电流可调节盆底脏器植物神经系统,对盆底肌的支配神经产生刺激,不仅可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还可增强盆腔肌肉收缩能力及筋膜张力,更好地修复损伤的盆底肌肉肌力,改善盆底功能[5],且产后康复仪可产生不断变化的蜗形磁场,输出的电磁波透射到肌肉深层后可刺激腰骶部盆腔肌肉以及筋膜产生规律性运动,有效带动膀胱肌肉规律运动,缓解膀胱肌麻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膀胱充血水肿,促使膀胱收缩功能恢复,改善自主排尿功能,预防尿潴留;联合预防性护理,可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改善盆底功能,降低尿潴留发生风险[6]。

综上所述,将产后康复仪联合预防性护理应用于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可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力,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猜你喜欢
尿潴留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