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21-09-26 08:48董丽娟
医疗装备 2021年16期
关键词:治疗仪偏瘫康复训练

董丽娟

贵溪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江西贵溪 335400)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治疗后患者常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严重时还会出现偏瘫,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十分必要。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及生活自理能力,但需患者高度配合。部分重度偏瘫患者对康复训练的配合度较差,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1]。中频脉冲治疗仪是利用中频脉冲电流持续刺激失神经支配肌肉,达到防止肌肉萎缩、缓解肌肉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的目的,已逐渐被应用于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干预中。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2~76岁,平均(60.32±1.48)岁;偏瘫病程1~5个月,平均(3.12±0.34)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2]评分9~15分,平均(12.13±0.54)分;偏瘫程度,Ⅲ级4例,Ⅳ级20例,Ⅴ级6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4~77岁,平均(50.35±1.44)岁;偏瘫病程2~6个月,平均(3.18±0.35)个月;NIHSS评分9~16分,平均(12.11±0.52)分;偏瘫程度,Ⅲ级4例,Ⅳ级19例,Ⅴ级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3]中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且伴有单侧偏瘫;认知功能正常,可正常沟通;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和(或)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上下肢或躯干疼痛或疾患,且影响主动运动;治疗部位或周围植入较大的金属医疗器械;合并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上肢训练:桥式运动训练,患者取仰卧屈膝位,护理人员用一只手向下压其膝部,另一只手帮助其抬起臀部,并保持骨盆水平位30 s,5次/组,4组/d;抬手训练,指导患者十指交叉握拳,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高举过头顶,将肩关节向前伸直,然后伸直患侧肘关节,保持3 min,10次/组,4组/d;核心肌群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脚踩在干预垫上,双膝夹软枕,并用辅助带固定其双侧股骨远端,指导患者自主收缩、放松腘绳肌、腹横肌及臀部肌群,此外,帮助患者坐在Bobath球上,双脚踩地,固定住训练带的一端,要求其挺起背部,双手互相握持且平行于胸,并紧抓训练带另一端,按背离固定点的方法进行躯体旋转运动,30 min/次,1次/d。(2)下肢训练:髋关节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将一只手放于其膝后部,另一只手握住其足跟,用前臂抵住其脚掌,使其脚与小腿呈90°,然后抬起患者小腿,屈曲髋关节与膝关节,用放于患者膝后部的手握住其膝部,另一只手从踝关节内侧握住足跟,两手用力,水平向外活动患者下肢,外展患者髋关节,10次/组,4组/d;踝关节背屈训练,患者取仰卧位,伸直下肢,护理人员用一只手握住其踝关节上侧,另一只手握住其足跟与跟腱,用前臂抵住其脚掌,向上用力拉足跟,使踝关节背屈,20次/组,4组/d;坐起及步行训练,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将健足置于患足下,翻身至半侧卧位,然后用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垂下小腿,再用健侧肘撑起上身,伸直上肢至床边坐起,用健侧手抓扶四脚拐,将健侧膝保持伸直状态,用患侧足跟着地,要求患者站立1 min后,抬步向前行走10 min,期间护理人员站于患者前方,用手抵住其患肩予以保护,2次/组,2组/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治疗仪(陕西嘉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JF-A-01型,陕械注准20162090046)进行干预:设置频率为50 Hz,电流为60 mA,电压为22V,单个脉冲最大输出量<300 mJ、脉宽为20ms,温度为42℃,操作前充分评估患者治疗部位皮肤情况,治疗时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暴露治疗部位皮肤,将电极板涂导电胶固定于偏瘫上肢的肱二头肌、腕伸肌及下肢的股二头肌肌腹、胫骨前肌,选择功能性刺激处方,保证强度能刺激局部肌肉收缩,30 min/次,2次/d。

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运动功能: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 Fugl-Meyer运功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估,包括上肢部分(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协同活动、伸肌协同活动、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腕稳定性、肘伸直及肩前倾30°时腕背屈屈伸环形运动情况、手指情况、协调能力与速度)与下肢部分(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协同活动、伸肌协同活动、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协调能力和速度),共17个部分,50项,每项分值0~2分,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运动功能越好[4]。(2)生活自理能力: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包括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脱衣服、大便控制、小便控制、上厕所、轮椅与床位间的移位、行走于平地、上下楼梯10项,从完全依赖至完全独立分别赋予0、2、5、8、10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好[5]。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FM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B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出血多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发病后会严重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导致偏瘫。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且可由于异常的运动模式而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严重降低生命质量,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十分重要。

康复训练是帮助脑出血偏瘫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临床通过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上、下肢康复训练,可持续地为其肌肉组织输入感觉刺激,诱发肌张力产生,并通过牵拉、挤压其关节,促使肌肉生理功能恢复,不断提升患者运动功能,减少对他人的依赖,进而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但康复训练的效果易受患者机体耐受力、体力、训练配合度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单纯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有限。

中频脉冲治疗仪是通过发射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不断刺激患者的肌肉组织,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物理仪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FMA、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其原因为,中频脉冲治疗仪通过中频脉冲电流持续对失神经支配肌肉产生刺激作用,可有效阻止肌肉纤维发生变性,防止肌肉结缔组织变厚、变短、硬化及软组织挛缩,有效增强肌肉张力,同时,电流刺激可不断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有效促进受损部位神经细胞的再生;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确保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发挥协同作用[6-7],且患者在恢复运动功能后可自主活动,减少对他人的依赖,进而不断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治疗仪偏瘫康复训练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