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2021-10-20 02:53杨玉洁俞荷俊蒋国英余慧程晓春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线下老师教师

杨玉洁, 俞荷俊, 蒋国英, 余慧, 程晓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6月至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校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主要方式是学生线上资源学习(视频、课件和习题)、任课教师直播课和课后互动答疑。选用线上资源学习平台包括智慧职教、智慧树、学习通等,直播软件主要使用钉钉直播和腾讯课堂,师生课后互动工具主要是钉钉、QQ和微信。即将实习班级(五年制的四年级和三年制的二年级)的学生在线上教学1.5个月后返校转线下教学,未返校的学生共完成4个月线上学习。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护理专业高职生,能充分表达自身感受并同意受访。访谈14名学生,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其中男生3名,女生11名。本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受访学生的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向受访对象说明研究目的、方法和保密原则,在自愿原则下签署《研究参与同意书》,访谈内容在受访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同步录音,并注意保护受访者的隐私[1]。通过面对面或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每次访谈的时间为30~50 min。中心问题是 “请谈谈你的线上的学习情况?你对自己的线上学习效果满意吗?为什么满意或不满意?影响线上教学效果有哪些呢?你认为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线上教学效果?”在非诱导性提问的基础上,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访谈时研究者认真倾听,注意观察受访者的非语言沟通行为,并及时记录。每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资料,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化为文字,并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

1.2.2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Colaizzi 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2],包括:仔细阅读访谈记录;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进行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出主题概念;返回受访者处求证。

1.2.2 研究的严谨性 为避免样本的同质性,选择不同性别、学制、年级和常住地的护生为访谈对象。为减少霍桑效应,访谈前研究者已受过质性研究访谈技巧培训,已通过预试验,对访谈时如何把握访谈内容及访谈节奏有较好的认识。在研究过程中多次采用合众法,结合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连续、反复地分析资料,并将整理后的资料返回受访者处核对,从而提高资料的可信度。

2 结果

参与访谈的14名学生均表示线上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形成7个主题,即:学习环境因素、学习者因素、教学者因素、师生互动因素、课程因素、学习资源因素、教学管理因素。

2.1 学习环境因素

2.1.1 干扰因素多 线上教学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如家庭琐事的干扰、网络的诱惑等影响学习效果。H12:“用手机上课时,QQ、微信或者网站时不时就跳出一些信息,会忍不住点开看看,随便翻翻时间就过去了。”H13:“不像在学校,在家里有很多琐碎的事情,比如做饭、做家务、做农活等,前段时间家里农忙要采茶,我总不好意思看着父母辛苦,不帮忙吧?” H4:“说实话,家里就不是学习的地方,我经常会控制不住去吃点东西或者喝点水,或者听大人们聊天,而且弟弟也会过来骚扰我。”H1:“老师在家里直播上课时也会受到干扰,比如老师家隔壁装修声音,老师的小孩也会时不时过来缠着他。”

2.1.2 缺乏有效监督 在线下课堂,教师能直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提醒注意力分散的学生,但是在线上课堂,教师对学生隐藏在屏幕背后的学习情况很难做到实时监督,且家长也不会像对待中小学生一样对高职学生严格管理,因此,缺乏有效的监督是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H5:“在线下上课时,如果我走神了,老师随时会发现并提醒,但是线上上课时,隔着电脑屏幕,老师根本无法监督我们是否认真听课,只能关注到课率,但是人到了,并不能保证在认真听呀。”H12:“拿了手机就想玩,经常边玩手机边听课,当老师提问或者发起签到时,就参与一下,爸妈偶尔过来检查时,我只需切换到学习屏幕就行了;还是线下上课好,老师能管着,我的自控力不行。” H9:“线上学习失去督促和监督,大部分同学还是可以做到认真、自律的,但也有同学经常是开着教学视频同时打游戏、浏览网页、聊天、甚至睡觉,他们线下有人管都不愿意学,线上就更不学了。” H4:“我认为要求学生打开视频露脸参加直播能起到监督作用,但大家都开视频会比较卡,而且,我也不愿意开视频,在家穿着都比较随意,开视频就要注意一下衣着、发型什么的,太麻烦,还有在这么多同学面前露脸,也有一些不自在。”

2.2 学习者因素

2.2.1 不习惯线上学习方式 虽然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通过网络全时段远程学习对大部分学生还是第一次,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所处环境不同,要求也不同,多数学生不太适应线上教学的模式。H10:“过去十几年都是线下上课,很不适应改成对着电脑屏幕学习,而且手机一直都是用来休闲娱乐的,突然变成了学习工具,也非常不适应。” H9:“感觉线上教学不真实,隔着屏幕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远,很陌生;平时上网都是刷一下有趣的信息或视频,而学习视频就不那么有趣了。” H3:“学习环境变了,时间也不固定,感觉很难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有时候会忘记上课时间,忘记打卡,忘记提交作业,需要花太多的精力记这些内容了。”H11:“没有学习氛围,学习效率低,我感觉无论是自己,还是老师和家长都认为线上学习没有线下学习重要,不够重视。”

2.2 两组患者出院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大便出血1例,牙龈出血1例;3个月后大便出血2例,皮肤黏膜出血2例,下肢血栓栓塞2例;6个月后大便出血2例,牙龈出血2例,胃出血1例;下肢血栓栓塞2例。实验组出院6个月后牙龈出血1例。两组患者出院3、6个月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在线上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管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学习自觉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线上教学效果不理想。H5:“我们习惯了按照课程表去上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要求掌握什么就记住什么,有问题就问老师,现在要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主动学习,有点难以应对。” H7:“线上学习没有老师的监督管理,对自觉性和自制力要求较高,而这些恰恰是自己缺失的,需要时间去适应。” H2:“在线上学习时,老师和同学都不在身边,遇到有不懂的问题只能靠自己去想办法弄清楚,但是我多数是不懂就放在那里,时间长了,也就算了。”

2.2.3 兼职 因长时间不用返校,线上学习时间和地点多可以自由安排,部分学生选择去做兼职或者其他学习之外的事情,影响了在线教学的效果。H7:“这学期都不用返校,这么大人了也不能就一直待在家里,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我到酒店打工了;我现在觉得做个护士挺好的,没有技术出来打工实在太辛苦了,这也只能是短期的。”H14:“在家里线上学习都抑郁了,我进厂打工了,虽然特别辛苦,但工资也还不错,几个月我就可以赚够学费并给自己买台电脑或手机了;我厂里宿舍的4个室友和我情况一样,都是来自不同学校在家上网课的学生。”H6:“线上学习时间可以自由安排,直播课也可以回看,我正好趁这个机会学开车,我还有的同学在准备专升本的考试,这么长时间在家里上网课,真呆腻了。” H12:“我有去打工的打算,但是父母没让去,我们寝室有6个人,已经有4个人在做兼职或学开车了,在家里太闷了,出去还能增长社会阅历。”

2.2.4 心理压力较大 学生在独立的环境中面对电子设备,没有在群体学习环境中的相互激励和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感受不到同学的陪伴和教师的关爱,容易产生学习的孤单、压抑和厌学心理。H8:“线上教学主要重视知识的传播,私人的交流很少,有时看着屏幕上的PPT,听着老师的声音,会强烈意识到是自己独自一个人在学习,产生烦闷和孤独感。”H13:“每天对着发光电子屏幕10多个小时,看得头晕脑胀、眼睛酸痛,身边也没有同学可以交流,感到特别压抑。”H10:“没有同学可以参照,不清楚自己学得怎么样,有时反思自己好像有很多知识都没弄懂,很担心别人都懂了而只有我不懂,经常会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慌。”

2.3 教学者因素

教学者信息化教学意识、教学技术和教学能力不足和责任心不强影响线上教学的效果。线上教学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迅速调整和适应线上教学方式对教学者是个挑战。此外,尚未建立对教师线上教学评价的有效指标,可能会存在部分教师出现懈怠和偷懒的心理。H14:“我们有一个任课老师年龄偏大,平时电脑都很少用,第一次上直播课,捣鼓了半天都没有直播成功,他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发布教学资源和作业。”H1:“我们的外科护理学老师上课特别用心,他会在课前发放预习任务,直播课中穿插了多种有趣、有竞争性的活动,比如抢答,发弹幕,连麦等,课后及时批改笔记和作业,我们为了平时成绩都会积极参与这些教学活动,而且这样上课即有趣又能学到东西,非常愿意上他的课。” H10“有的老师不够负责任,每周布置学习任务后就不再管学习了,全靠我们自学线上教学资源,对于这样的课程,我们多数都是刷课,这跟不上课没什么区别。” H6:“老师布置学习任务时候没有考虑我们的实际情况,比如一个学习视频时长可能只有30 min,因为要记笔记或反复观看,我们可能要花1 h甚至更多时间去完成,每位老师都只管布置自己的任务,加在一起就太多了,有时候实在是疲惫不堪,就会敷衍,对于不重要的课程就随便记几个笔记交差。”H8: “多数老师上直播课时不喜欢露脸,我觉得露脸直播可以看到老师的表情、眼神和动作这些非语言的表达,更加容易懂得老师的授课内容,而且也会更有亲切感。”

2.4 师生互动因素

2.4.1 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受限 师生互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线上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即时交流与反馈受阻,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无法及时反馈学生关注的问题。教师也因难以得到学生的现场反馈,导致教学临场感的缺失。在学生之间,互动和小组讨论较少,缺乏学习和探索的氛围。H9:“在线上课堂,互动很不方便,如果一对一的互动交流,太费时间了,如果自由发言讨论,大家七嘴八舌再加上网络的延迟,就会乱哄哄的,如果打字讨论又不如口头表达快捷和贴切。” H11:“在线下课堂,随时都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也随时都可以问问题,但是在线上课堂,为了不打扰老师上课,有问题就等到上完课再问,但过了那个时间,就忘记了或者没有提问的热情了。” H8:“线下学习遇到什么问题除了问老师,还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但是线上课堂,和同学沟通很少,这样也导致失去学习兴趣。”

2.4.2 师生情感互动受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互动,而在线上教学中,师生之间隔着冰冷的屏幕,难以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H3:“线上教学感觉老师离自己很远,很陌生,隔着网络老师都不认识我们,只要我们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不做出格的事,老师也不会太关注我们,所以对老师也没有什么感情,也不怎么怕老师。”H9:“线下上课时,我会和老师有很多沟通,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认真听课,在线上课堂,老师不认识我,我也不熟悉他,师生情谊就很淡薄,但是相比学习平台上外校老师的授课视频,还是更喜欢自己学校老师的直播课。”H14:“线上的老师如果是自己熟悉的就要好多了,比如,一位上学期曾带过我们课的老师,在线听他上课就觉得很亲切,其他的新老师会有一种不真实、难以触及感。” H4:“我们觉得和老师有疏离感,老师也会觉得对着电脑讲课,没有激情,再加上同学之间不方便沟通,就感觉线上课堂隔着冰冷的屏幕,只是知识的传授,没有情感的交流。”

2.5 课程的因素

学生对感兴趣、与专业相关和任课教师要求严格的课程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线上教学效果也受到教学内容是否适合线上教学的影响。H2:“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课我会认真学,对任课老师严格要求考勤、作业、笔记和考核的课程也会多花点时间,其他的课程学起来会很敷衍。” H4:“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和感觉有用的课程我会用心去学,因为这对我以后实习、工作和专业发展很重要,不敢马虎。” H1:“专业实践课程不适合线上教学,我们有的专业实践只是观看线上操作视频,看完之后还是不会做,实践操作需要真实演练、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和纠错。”

2.6 教学资源因素

2.6.1 硬件设施不到位 在线上学习中存在网络掉线、延迟、卡顿、流量费用贵、电子设备陈旧等问题。此外,受疫情影响,学校未分发教材,学生只能利用线上电子资源上课,导致记笔记任务繁重,学习内容零散,不系统。H1:“周围的邻居,不管大学还是中小学,都是差不多的时间段在线上学习,所以上课经常掉线、卡顿。” H9:“我家没有开通无线网,学校送了10 G的流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会用手机看其他网络视频,很难把这些流量全都用到线上学习上。”H13:“我的手机比较陈旧,因为家庭条件不太好,没好意思向父母要钱买新手机,所以线上学习总是有点不顺畅。” H3:“网络存在延迟性,在师生互动时特别明显,都要等一下才能听到对方说话,有时候学习平台也会拥堵,登不进去。” H6:“线上教学主要是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知识点零散、不连贯,光听课不是很懂,没有课本,无法通过自学和复习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而且,本来重点内容在书上画出来或者补充就可以了,因为没有课本,记笔记和抄书一样,手都要写断了,费时费力。”

2.6.2 平台学习资源不合适 线上学习资源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对高职学生的针对性、适用性。H1:“有的平台资源不完整,正看着突然就没了;有的视频声音很小,听着特费劲;有的视频就是老师对着课件读,声音一个调子,课件上的字也是一个颜色,我们听完后也不知道要掌握哪些内容,建议老师在选用教学资源时要筛选一下。” H9:“同一门课程有多个教师参与录制教学视频,有的老师讲得很好,而有的老师就差多了,有的老师讲课平铺直叙,毫无感情,有的老师连普通话都不标准。” H11:“线上教学视频多为理论的讲授,时间短、内容多,几乎没有一句废话,这本来是好事,但没有留给我们理解和接受的时间,听起来比较吃力;在线下上课时,老师讲到重点内容会有停顿、重复、强调,也会讲实践中的案例,我们会更加感兴趣和容易接受。” H5:“我们有一门课选用名校的线上资源,虽然能感觉资源质量很好,但是显得有点深奥,难以理解,不适合我们高职的学生,我觉得应该选择针对我们高职学生的资源。”H2:“有的教学视频时间太长,让人实在没有耐心和勇气看下去,说实话我一看到超过15 min的视频就感觉到有压力,都不愿意点开看。”

2.7 教学管理因素

线上教学的管理、监督和评价体系不健全,多数是照搬“线下”管理模式,存在学习平台不统一、监督管理不到位,对学生与教师的综合考评体系不完善等方面问题。H13:“学习平台太多了,下载和注册太多的APP,有时会忘了哪门课用的是哪个学习资源和直播平台,容易造成混乱。” H2:“不像学校上课那么有规律,线上资源学习的时间多是自由安排,老师直播课也时常会调课,容易出现忘记学习和上课情况。” H11:“老师是根据线上学习进度、出勤、作业和笔记算平时成绩的,我是认真学习的,但是有的学生是刷课、抄别人的笔记和作业,最后平时成绩甚至比我还高;而且期末考试是线上考,可以上网查资料,平时不学习的同学考得也很好,这打击了我们认真学习的积极性。”H8:“线上考试时,有的同学会一起建群分工做题和对答案,真没有必要线上考试,成绩太假了。”

3 讨论

3.1 加强线上教学的舆论宣传和教学实践

从2010年11月,网易公开课上线开始,线上教学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部分教师已经将其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3-6],但线上教学的全面开展仍然面临学生和教师不适应、家长和社会不理解、不重视和不支持等问题。线上教学打破了时空界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线上学习,为教育公平化提供了条件与可能,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线上教学宣传和实践,让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认识到线上教学的便捷性和有效性,突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营造良好线上教学环境。同时,加强线上教学实践,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步适应线上教学。

3.2 重视线上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需要具备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能力[7]。教育相关部门应开展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尤其注重年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促进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实施等全过程。通过举办信息化教学培训、教学能力大赛、线上资源建设和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促进教师线上教学能力的提升。

3.3 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

3.3.1 线上教学平台建设 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随着线上教育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在线教育平台,但仍然存在平台容量不足、功能不全和平台之间不能相互关联等问题[8]。因此,教学平台要提高服务能力,提供稳定的服务器,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优势为教学服务,多添加互动、监督、考核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模块,解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受限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线上教学。

3.3.2 建立准入标准,规范线上教学资源建设 大力推进国家级、省级的线上精品课程、慕课等教学资源建设,注重师资选择、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提高准入标准,严把质量关,打造优质线上教学资源。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性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VR虚拟仿真技术搭建虚拟护理实践场景,利用线上与线下资源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根据学习者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学习能力和需求,积极开发适应其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的教学资源,做到有教无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3.4 建立适用线上教学的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机制对教学起到监督和导向作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急需建立一套规范的线上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和评价,保障线上教学有序进行。制定与线上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教研活动制度、教学检查督导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等。探索学生成绩评价机制,构建立体、动态化的考核模式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结合起来,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能够督促学生学习和反映实际学习情况的指标,如:出勤率、学习进度、参与度、互动度和作业完成质量等;在结果性考核中,考核内容应以开放性、综合性为主,考察学生对知识内化、吸收和运用的能力,从而实现以考核督学,全方位检查教学实效性。

3.5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教学,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多是依赖教师制订学习目标、监管学习过程,教师对课堂教学掌控力度较大,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管控能力明显下降,这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机遇。电子产品不仅是娱乐设备,也是学习的重要工具,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必须要主动地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的宗旨在于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实施教育的核心[9],但以往研究表明高职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10]。学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自主学习监控和自我激励,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通过疫情期间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得到急速提升,学生的线上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线上教学实践经验,为信息化教学改革和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线下老师教师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