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理念下实验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21-10-20 02:53谷川莎牛新清孙瑞利李超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医教诊断学问卷

谷川莎, 牛新清, 孙瑞利, 李超

实验诊断学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实验诊断学学习的扎实与否直接决定了临床医学生能否顺利平稳过渡到临床课程的学习。然而,目前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内容庞杂,规定学时偏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固化,严重影响了对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改变现状,适应目前医学科技水平发展,推进深化医教协同理念,满足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需求,使学生能学到与医学发展相适应的知识,通过实验诊断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联系临床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诊断学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诊断学课程在新乡医学院临床专业第六学期开设。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14级与2015级(教学模式改革前)学生各240名作为对照组,2016级与2017级(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各240名作为试验组。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与入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在课堂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解给学生,实验教学在教学实验室示教后,由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辅导答疑。

1.2.2 试验组 在医教协同理念下,以“临床应用”为重点,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课前充分利用本教研室建设的微课资源,倡导学生通过相应的微课完成自主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理论课教学中灵活运用CBL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结合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以具体临床疾病现象和临床检验报告结果作引入,通过对疾病相关的生理、生化、病理、病生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由表及里”地引导教学过程,营造出“疾病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临床思维氛围,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和应用能力。实验课教学中,弱化教师对实验操作流程的讲解,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要求学生从标本的采集、运输、前处理、检验到结果分析的整个过程都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实验操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结合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及Seminar教学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以病例和化验单分析为切入点,对存在多种可能性的案例进行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实现“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对复杂临床问题的辨别及分析能力。

1.3 评价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调查者在参考相关文献[1-2]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后形成实验诊断学教学评价最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授课内容、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交流、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评价,共8个条目。问卷前4项指标以非常满意为5分、较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太满意为2分、不满意为1分进行评价;后4项指标以有明显提高为5分、有提高为4分、一般为3分、没有提高为2分、有下降为1分进行评价。调查对象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问卷发放后现场收回,2017级学生采用“问卷星”在线调查。各年级发放及回收问卷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各年级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试验组学生对实验诊断学教学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交流的满意度及教学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01);对实验诊断学教学能提高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沟通与合作能力的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学生(P<0.001),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评价比较(分,

3 讨论

加强医教协同管理,以质量为核心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医教协同理念下,实验诊断学的教学重点不应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应该是深刻理解实验诊断学的内涵所在,以临床应用为目的,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核心。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作者所在的教研室近年来以临床应用为导向,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并改进实验诊断学教学方法,获得了良好效果。我校临床专业学生在第六学期已经基本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开始逐步接触临床课程,此时学生对于一些临床问题非常感兴趣,但又缺乏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无法正确有效地运用已有知识对临床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

CBL教学法以真实病案为基础,教师通过列举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联系[3-5]。但是对于大三学生而言,过度的问题式教学可能会影响其自信心的建立。因此,在试验组的理论知识教学中,我们灵活运用CBL教学法,选择一些典型易懂的病例,紧紧围绕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和应用能力。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真实病例,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及时总结,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6-7]。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研讨、共同学习[8]。我们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将这几种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以真实病例和化验单分析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对存在多种可能性的案例进行共同研讨、共同学习,提高学生对复杂临床问题的辨别及分析能力。微课内容精炼,重点突出,适应实验诊断学涉及学科多、知识点零散、概念抽象复杂的特点。微课使实验诊断学课程的学习由课堂学习变为随时随地学习,将学习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的临床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运用已有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医教协同的理念要求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9]。本研究结果可见,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对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均高于改革前;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交流,提高个人的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医教协同理念下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强化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医教诊断学问卷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谈韶关地区特校开展“医教结合”的研究
浙江:公布首个特殊教育发展五年规划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