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ing目标实现理论在人工流产受术者稳定情绪及缓解疼痛中的应用

2021-10-20 02:54郑莉俞雯婷姚飞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程度护理人员满意度

郑莉, 俞雯婷, 姚飞

人工流产术分为吸刮术、钳刮术和药物流产,临床以妊娠时间长短结合孕妇年龄、体质等情况选择实施。虽然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大大减少并降低了人工流产的手术时间与风险,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术后阴道出血、宫颈粘连、月经紊乱等情况,再加上部分患者对人工流产缺乏客观认识,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其心理、生理创伤[1-3]。因此,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从各方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护理学家King认为增进和保持个体与群体的健康是护理的最终目标,同时相信护理在健康系统中是可以被观察的一种行为,且提出目标实现理论,它是指护理人员的个人系统与患者的个人系统所组成的两个人的人际间系统,通过沟通与互动实现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帮助患者重建环境积极性的目的[4]。其核心理念指出,护理也是人际之间反应、行动、互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即护理人员和患者在此过程中均能在不同场合感知对方,并通过相互沟通、探索来确定目标,并最终实现目标[5]。有研究显示[6-8],king目标实现理论应用于正常分娩、急性胰腺炎和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护理后,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分析基于king目标实现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减轻人工流产受术者疼痛及稳定情绪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至12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试验组(n=63)。纳入标准:①宫内孕,孕期<14周;②年龄20~40岁;③具有良好沟通能力;④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宫外孕患者;②酸中毒、肿瘤患者,合并主要脏器衰竭,代谢、凝血、分泌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类疾病等。其中,对照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11±4.24)岁;孕期5~13周,平均孕期(8.39±1.16)周;孕次1~5次,平均孕次(2.05±0.96)次。试验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78±3.67)岁;孕期5~14周,平均孕期(8.62±1.34)周;孕次1~5次,平均孕次(2.02±0.76)次。两组年龄、孕次、孕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人工流产术术前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注意事项交代、心理护理、对症护理等。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以king目标实现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护理干预,通过沟通与互动实现相互影响,构建互动系统框架。术前通过沟通,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对其心态进行评估,判断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制定护理方案,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合理解释 目的是让患者具有一定的术前心理准备。术前讲解人工流产术的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解释术后可能出现的阴道出血、宫颈粘连、月经紊乱等不良现象的原因以及应对方法。使患者对整个手术步骤有进一步了解,并对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一定心理准备,确保患者术前具有良好心态,尽可能以最佳状态进行手术。

1.2.2 善意劝导 目的是让患者了解人工流产术是结合患者各种条件而选择的最有效的终止妊娠方式。告知患者该手术在医疗技术较为发达的现今社会属于危险性非常低的手术,而且我院具有较高操作水准,即使有并发症发生,我们也有完善的应对措施,完全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预后,以排除患者对手术安全性的疑虑。

1.2.3 消除疑虑 目的是增强患者信心。术前询问患者:“您对手术步骤还有什么不清楚吗?如果有什么顾虑可以提出,我会为您耐心解答”,最大程度让患者保持平稳心态;可通过介绍手术医生的操作水平,并列举成功病例及其良好预后,以此打消患者疑虑,提高其信心。

1.2.4 真诚安抚 目的是平复患者情绪。人工流产受术者大多存在一定焦虑、无奈等情绪,部分患者由于年纪较轻,或者意外怀孕,甚至存在一定的羞耻感,这些不良情绪对手术实施及后期恢复均具有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在尊重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在围术期以热情积极的沟通方式给予真诚安抚,通过握手等方式给予支持与信心,帮助其逐步平复情绪。

1.2.5 有益暗示 目的是提高患者依从性。如告知采用无痛人工流产方式的受术者,该手术是在静脉麻醉状态下进行,且手术时间一般控制在20 min左右,因此不必对手术过程太过担忧,如同睡一觉而已;当患者出现术后疼痛等不良情况,可根据病情恢复进度告知患者正在好转,坚持配合后疗效可更好,暗示健康可较快得以恢复,以提高患者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健康情况 护理人员于护理开始时和护理结束时采用纸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9]以问答方式调查患者心理健康情况,调查结果以评分体现,分数越低表示心理健康情况越好。

1.3.2 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于护理结束时采用纸质改良型SF-36健康量表[10]以问答方式对患者的社会功能(SF)、生理功能(PF)和精神健康(MH)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质量越好。

1.3.3 疼痛程度与紧张程度 护理人员采用纸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11]以问答方式于术前评估患者紧张程度,于术后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评价结果以数字0~9表示,分值越高表示紧张程度或疼痛程度越高。具体评分准则详见表1。

1.3.4 护理满意度 运用自制满意度评价表于护理结束时进行评价并统计。评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宣教质量、护理水平和服务水平4个维度,每个维度6~8个子项目,共30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1分。评价结果为:非常满意(总分>25分)、满意(总分20~25分)和不满意(总分<2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情况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前紧张程度比较

试验组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前紧张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紧张程度对比(分,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3 讨论

患者情绪稳定情况可决定其术前紧张程度,同时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因此,患者情绪稳定与否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位患者性格、家庭、受教育程度等存在差异,面对手术时的心理状况与情绪反应不尽相同。在护理过程中运用king目标实现理论,通过与患者沟通、互动,捕捉相关信息,分析其心理健康情况,为患者讲解手术基本知识、进行善意劝导、消除患者疑虑、进行情绪安抚和有益暗示,取得显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术前紧张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king目标理论对稳定人工流产患者情绪具有显著作用,与范静等[12]研究结果一致。

疼痛已被列为继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之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充分说明了疼痛对机体的意义重大。king的目标理论指出,达到目标是分享与合作的过程,护理人员和患者在此过程中通过相互沟通和分享信息来明确目标,共同探讨并明确达到目标的方法,因此,护患之间设定共同目标是king理论的关键变量之一。护患双方在术前确认以提高痛阈、缓解疼痛为目标后,护理人员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互动,并运用谈话技巧,通过有益暗示等方式改变患者对疼痛的理解,最终实现减轻疼痛、提高痛阈的目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king目标理论对减轻人工流产患者的疼痛具有积极作用,与范静等[12]研究结果一致。

生活质量的高低是患者疼痛程度和心理健康程度的一个折射,只有当疼痛程度降低,心理处于相对健康水平时,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才能获得明显提升。而护理满意度的高低也与上述几个指标相关,不但反应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高低,同时也是患者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认可。本研究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正印证了以上观点的正确性,也进一步证明了king目标实现理论在人工流产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基于King目标实现理论应用于人工流产受术者的护理中,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紧张程度,起到稳定患者情绪的作用,还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提升患者预后和促进护患关系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程度护理人员满意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