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不同冰敷方式应用的效果观察

2021-10-20 02:54顾玉婷仇珍珍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活动度患肢关节镜

顾玉婷, 仇珍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为常见的运动性损伤,常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不稳,主要表现为打软腿、错动感等,使运动能力低下[1]。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为ACL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骨髓道构建、钢板植入等,极易损伤患者的骨质、关节囊以及血管等,从而造成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会对患者早期康复进程、手术效果等产生一定影响[2-3]。冰敷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的常用方式之一[4]。为探究更好的冰敷方式,本研究将两种冰敷方式应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比较两种方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个团队进行手术。纳入标准:意识清醒,具备正常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接受冰敷治疗;无雷诺现象。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血管疾病等;局部无知觉;对冷极为敏感;伴有半月板损伤。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20~65岁,平均为(45.62±5.87)岁;体质指数(BMI)18~29 kg/m2,平均为(23.54±3.15)kg/m2;左膝20例,右膝34例。观察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21~65岁,平均为(45.33±5.19)岁;BMI为18~30 kg/m2,平均为(24.03±3.11)kg/m2;左膝23例,右膝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以下干预措施:①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知识,介绍冰敷具体方式、疗程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②冰袋制作:经消毒回收后的输液袋(长34 cm×宽23 cm),在输液袋内注入75%酒精,按照1∶3或者1∶4比例兑水至1 500~2 000 ml,置于冰箱中冷冻,冻成沙状冰样以备用。③在术后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脉搏以及呼吸频率等,在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后停止;重点测量患者的患肢周围温度,每隔60 min进行1次测量,并做好测量记录,在患者体温过高时及时告知主治医生,以免出现创口感染。④在术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运动训练指导计划表,表内包含运动训练项目、训练方式等,向其介绍功能训练的重要性,鼓励其克服困难,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计划表。

1.2.1 对照组 实施间断冰敷,即在患者术后对患肢创口处进行间断冰敷,3次/d,0.5 h/次。具体步骤为:①在术后使用大块棉垫对手术切口进行加压包扎,然后使用单层弹力绷带对患者患肢膝部上下20 cm处进行包裹,根据患者膝部选择适合的棉垫包裹冰袋,将其置于患者膝关节两侧与前面,再利用保鲜膜包裹固定,使其起到压迫和冰敷的作用。②在冰敷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感觉以及颜色等,在与患者交流时认真倾听其主诉,并观察冰袋是否存在渗漏情况、创口是否存在出血情况;若患者创口外层棉垫出现渗血,及时更换敷料。③在患者患肢出现刺痛、肿胀等情况时,及时检查敷料、皮肤情况,并适当调节弹力绷带松紧度,以免出现神经麻痹或局部冻伤等不良情况。

1.2.2 观察组 实施持续冰敷,即在术后除康复训练时间之外,给予患者患肢创口处72 h不间断冰敷。具体步骤与对照组一致。每隔3~4 h更换一次冰袋,若冰袋融化立即更换,以免出现感染。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肢肿胀值 测量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48 h、72 h的患肢周径,包括患肢髌骨中点、髌骨上级上2 cm处与腓肠肌最粗处,详细记录测量结果。测量3次取其均值,肿胀值=术后测量值-术前测量值,轻度肿胀:膝关节周径>健侧0~2 cm;中度肿胀:膝关节周径>健侧2~4 cm;重度肿胀:膝关节周径>健侧4 cm及以上[5]。

1.3.2 疼痛程度 选择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对患者术后72 h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其中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

1.3.3 膝关节活动度 测量患者术后1 w、6 w的患膝关节屈曲活动度。

1.3.4 舒适度 根据术后72 h患者对冷疗舒适度的反应,共分为5个等级,即非常舒适、较舒适、舒适、不适与非常难受(计分为5分、4分、3分、2分、1分)。舒适度=(非常舒适+较舒适+舒适)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无痛比例为2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11%(P<0.05);重度疼痛比例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 w、6 w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92.15±5.03)°、(130.54±5.81)°,显著大于对照组的膝关节活动度(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术后72 h,观察组有 88.89%的患者感到舒适,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患肢肿胀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肢肿胀值(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比较

3 讨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因具有创伤较小、康复较快等优势而逐渐被广泛应用于ACL损伤治疗中,但因在术中无可避免地要对关节内滑膜、软骨等作出相应处理,从而导致术后膝关节疼痛、积血等,对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依从性、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6-8]。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局部冰敷,能够有效降低膝部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肌肉组织的温度,有利于手术创口的消肿与止痛;同时通过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减少外周血流量,从而改变患者膝部血管的通透性[9-10]。但在持续冰敷、间断冰敷两种方式的选择上,不同医院、不同主治医生的选择不同。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患者患肢肿胀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表明持续冰敷能够缓解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患肢肿胀情况,原因为持续冰敷可以有效延长血管痉挛时间,降低局部出血量及炎性渗出,从而有效缓解患肢局部肿胀[11]。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显示持续冰敷能够缓解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原因为持续冰敷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患者膝关节温度,并减少因局部血量所致的水肿、局部炎症反应等发生;同时还能够降低机体组织代谢中氧消耗,减轻局部组织肿胀,从而减轻疼痛[12]。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持续冰敷能够扩大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原因为在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还会对患者膝部皮肤进行密切观察,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13]。持续冰敷较间断冰敷在改善患肢肿胀情况、缓解疼痛等方面效果更为显著,使患者能够积极地进行早期功能训练,进而有效提高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14]。在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持续冰敷能够提高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原因为间断冰敷在短时间内能够使小血管痉挛,减少局部出血,但局部冰敷不能有效抑制炎性因子通路,炎性因子的渗出不受影响,极有可能造成患者感染的发生;在冰敷间隔期间,机体组织开始从低温恢复至常温,使收缩的小血管重新舒张,引起再灌注损伤,进一步诱发疼痛。而持续冰敷能够提高转化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促进伤口愈合,进而有效提高其舒适度[15]。

综上所述,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72 h持续冰敷方式进行创口处冰敷,可有效缓解患肢肿胀情况,减轻疼痛程度,显著提高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和舒适度。

猜你喜欢
活动度患肢关节镜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