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肾外肾母细胞瘤1例

2021-10-29 01:48方倩杨博洋张向向于红奎王红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椎旁小管母细胞

方倩,杨博洋,张向向,于红奎,王红英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超声科,广东 广州 510623;*通信作者 王红英 gzfe1122@163.com

1 病例简介

女,2个月,足月产,主诉:双下肢无力1个月,加重1 d。患儿近期大便10余次/d。体格检查: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双上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超声检查(图1A~C)示:腰椎椎管及椎旁占位性病变,神经源性肿瘤待排。MRI检查(图1D、E)示:腰段脊柱右旁神经源性肿瘤并侵入椎管,右肾、脊髓圆锥及马尾受压移位,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待排。术中见肿瘤于右侧椎旁腹膜后间隙自L3~4椎间孔侵入椎管内,相应节段的硬脊膜囊明显受压向左侧推挤,肿瘤边界清,呈鱼肉状,血供稍丰富,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见原始胚芽结构、小管及间叶成分,幼稚细胞排列成小管样、肾小球样,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染色:WT1(+)、细胞角蛋白(CK7)(成熟小管+)、波形蛋白(间质+)、P53(-)、Ki-67(10%+)、S-100(-)、INI-1(+);病理诊断:符合肾母细胞瘤,混合型。术后患儿监护人拒绝行辅助化疗及康复治疗,随访至患儿10月龄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征象,但下肢无力症状无缓解。

图1 女,2个月,肾外肾母细胞瘤。超声表现:(腰背部横切)可见椎旁肿物(星号)通过椎间孔(箭)侵入椎管内(箭头),呈多结节状,椎管内肿物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A);CDFI可见肿物内血流信号稍丰富(B);(腰背部纵切)椎管内可见长椭圆形肿物,CDFI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C);MRI表现:T1WI呈等信号,T2WI压脂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块呈均匀中等强化;(横切面)右椎旁肿物(星号)通过椎间孔侵入椎管内(箭头),与右肾分界清晰(D);(冠状切面)椎管内肿物(星号)呈长椭圆形压迫脊髓(E)

2 讨论

肾母细胞瘤又称为Wilms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1]。然而,肾外肾母细胞瘤较少见,约占肾母细胞瘤的3%[2],国内外文献仅见个案报道。国内共报道约23例[3-7],大部分位于腹膜后(约14例),其余位于腹股沟3例、盆腔3例、阴囊1例、宫腔1例、卵巢1例。其中发生于儿童17例,成人5例。国外有发生于腰骶部皮下、阴道、膀胱的病例报道[8-10]。

本例发生于椎旁并侵入椎管内,较为罕见,诊断时需排除原发于肾脏的肾母细胞瘤的肾外转移、额外肾的肾母细胞瘤[11]。肾外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依靠术后病理诊断。但术前超声检查仍可提供肿瘤的定位信息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以指导外科医师制订手术方案。

既往关于肾外肾母细胞瘤的报道主要围绕疾病的治疗及转归,或有关病理的描述和讨论[2,11-12],很少涉及影像学诊断,尤其是超声表现。

本例肾外肾母细胞瘤超声表现为相对均匀的低回声,可见稍丰富的血流信号,可为超声工作者诊断时提供一个参考方向。但由于仅1例,尚不能全面概括肾外肾母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本病例误诊原因主要是对肾外肾母细胞瘤缺乏了解,根据本例患儿的肿瘤发生部位以神经母细胞瘤居多,且呈多结节状诊断。但回顾声像图发现肿块为均匀低回声,未见钙化,且血供稍丰富,此表现与神经母细胞瘤不同,当时未引起重视,若能结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尿香草扁桃酸检查,或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椎旁小管母细胞
定量CT与化学位移编码磁共振成像测量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引导队员向完美进发
椎旁肌群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和你在安详的社区走一走
3D打印肾脏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