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我与地坛》四季虚实相生研究

2021-11-11 22:24赵兵战
鸭绿江 2021年21期
关键词:我与地坛真谛双腿

赵兵战

史铁生在其文学作品中注入了太多的情感,在其文章中透露着对于生与死、苦难与亲情、命运与信仰的思考与顿悟,用朴实的笔锋展示了人性的艺术张力。本文对《我与地坛》第三节中关于四季的描写进行研究,探讨史铁生是如何实现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四季表达,探讨史铁生在这段文学作品中所注入的人生情感思想与人生哲学,从而找到史铁生作品中独有的艺术张力。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重要的文学作品,是史铁生的个人抒情散文集,在我国当代文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我与地坛》虽然是抒情类散文集,但作品风格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抒情散文,作者在作品中将其冷静睿智、超越己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思想上的深度、内容上的广度、哲学上的高度,这部作品被赋予巨大的艺术张力和哲学张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最具哲学研究价值的作品之一,其中有诸多篇目被列为现代经典散文并被收录于中学语文教材中。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在失去双腿后系统地对人生、对生死、对情感、对命运、对信仰的思考,史铁生在感受自然和感悟人生的过程中实现了顿悟,把握了“活着”的真谛,并将其以生动、坦然的语言倾注到文学创作中。

在《我与地坛》的第三节中,史铁生用了一大段比喻,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实写虚、以虚写实,妙笔生花、清灵脱俗地谱写了一曲清新脱俗、高贵惊艳的四季歌谣。

一、人生和四季都是循环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史铁生在开头的第一段就将四季和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做类比,春天就像早晨一样,是新的开始,是一天中充满希望与期待的时刻。夏天就像中午,是一天中最炽烈、最显著的时刻,所有的热情与活力均会在中午上升到顶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也是万物走向衰败的季节,因此秋天就像黄昏,夕阳西下标志着光明即将逝去,万物将进入夜晚。冬天是寒冷的季节,动物和植物多会选择蛰伏以避开冬季的恶劣环境。将一年的四季和一天中的四时做类比在文学中极为常见,这是基于两者的相似性展开的联想,这种类比很正常,但对于史铁生来说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意义。

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失去了双腿的史铁生不得不回到老家,不得不坐在轮椅上生活。没有双腿的史铁生没法像正常人一样劳动和旅行,史铁生只能在地坛中进行人生的思考,就像他自嘲的一样,“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地坛成了史铁生远离现实的寄托,也成了史铁生消磨残废后人生的场所:“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待过。”残废后的史铁生无法远行,他的身体就被禁锢在地坛附近的一亩三分地上,这使得史铁生有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地坛,在地坛中感受一年的四季,感受一天的四时,感受不同天气下的地坛,也因此史铁生对春夏秋冬、晨午夕晚、晴雨雪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年中有四季,一天中亦有着四季,过完了一天的四季还会有新的一天的四季,过完了一年的四季还会有新的一年的四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论“我”是否在这里,四季依旧会不停轮转。人的一生要面临无数个春夏秋冬、无数个晨午夕晚,清晨是希望,正午是激情,黄昏是日渐衰微的惆怅,夜晚是万籁俱寂的孤独,生命在这样的轮回中受到打磨,人生在这个循环中诞生、绽放、消耗、殆尽。

就像史铁生在这一段中所说:“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四季的轮转何尝不是经久不息的回环迭唱,春天是嘹亮锐利的小号,夏天是高潮迭起的定音鼓,秋天是缠绵悱恻的大提琴,冬天是绵润纯净、清秀悠扬的圆号和长笛。

一年内的四季轮转、一日中的四时循环是实的部分,四季的乐器则是虚的部分,虚实的结合以人生为载体,谱奏了一曲回环迭唱的生命赞歌。失去了双腿并未让史铁生绝望,史铁生在对四季的思考中感悟到新的人生真谛——超越疼痛的希望。

二、四季和人生都是悲欢

“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这段话本身就是虚实结合的叙事。春天本是希望的季节,但因为身形枯槁而无法领略春天的美好,这就是一种残忍。夏天是炽热强烈的季节,但是过于激烈的情感冲击反而会使两人分别,明明是炽热的季节却只会留下内心的悲凉。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回到熟悉的地方发现一切都变得物是人非,仅剩下孤独、无助的漂泊。冬天寒风凛冽,虽然外面北风呼啸,但因为心底还存在着执念,还认为存在所谓的希望,所以一遍又一遍在纸上描述着“记忆中的美好”。

这段的虚实结合极具意象,向人们展示了一位被命运捉弄的主人公的不幸,在充满希望时发生不幸,在轰轰烈烈的爱情中失恋,在衣锦还乡的时候发现物是人非,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抚平主人公受伤的心灵,反而在不断地扼杀希望、制造绝望,在命运的捉弄下主人公的心灵留下一道道刻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加深。

就像鲁迅说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一样,人这一生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有些人受到命运的眷顾,有着幸福的生活,而有些人则被命运捉弄,一遍又一遍地经历绝望与伤痛。见过了太多的悲欢离合,经历了太多的大喜大悲,“我”还是愿意一遍又一遍地写着永远不会发送出去的书信,这是“我”在绝望的深渊中唯一能够进行的挣扎。“我”写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发给谁或者让谁看到,更多的是写给自己看的。

这段话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一个悲情的人物形象,这个人可以是史铁生,也可以是任何一个人,史铁生在这段话中表达了自身对命运不公的感叹,但更多的是在不公命运下的无声抗争。被命运侵害的人是悲伤的、孤独的,但尘世间的味道让他们无法割舍、无法丢弃,即使是将故事讲给自己听也要不断地讲下去,这大概就是作为一个凡人的俗世情怀。

三、四季即是现实的人生

“春天就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冬天是一群雕塑”,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史铁生选取了画、小说、诗歌、雕塑这四种艺术形式,春夏秋冬是真实的春夏秋冬,而画、小说、诗歌、雕塑则是形成于脑海的艺术映像。这组比喻简洁明了,是史铁生对地坛四季的最直接的想象。春天如画,春风拂过之处具是生机,远处的山、近处的地、周围的树以及附近矮小的灌木丛均被绿色点缀,天空中飞翔着从其他地方飞来的燕子,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四处都是生机,四处都是美好,就像画一样。夏天没有春天的生机勃发,但夏天有着炽烈的温度、暴烈的雨天。但是各类天气的变化有铺垫,有伏笔。有逻辑上的轨迹可以追寻,如暴雨前夕天空会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就像小说中的故事一样,任何变化并非突然发生,而是有着特定的轨迹,甚至小说的结局也隐藏在开篇的伏笔之中,同时夏天就像小说的情节一样有着诡谲多变、情节曲折、高潮迭起,需要静下心来才能阅读和品味。秋天是一个多样的季节,就像“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秋天就会领略到不同的韵味。有人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一年中努力的结果,代表着喜悦;也有人说秋天是凄凉的季节,预示着万物凋敝和冬天的来临。秋天的艺术张力体现在其余韵上,表现在其引人遐想的韵律中,就像诗歌一样,用简短的话语去表达深刻的内容。冬天是万物俱寂的寒冷季节,没有太多的生机,没有复杂的变化,也鲜有亮丽的景色,画不成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发的画作,写不成像夏天一样高潮迭起的诗歌,也缺少秋天意味悠长的韵律。冬天剩下的就是深刻的、明确的寒冷的印象,就像雕像一样,采用最直观的方式将事物的直接映像保存下来,让人们能够观瞻。

史铁生认为四季如艺术,人生如四季,春的美如画作、夏的烈如小说、秋的意如诗歌、冬的寒如雕塑均是人一生中会经历的过程,但是对于史铁生来说,他的人生没有夏秋只有春冬,双腿的残废让他的人生直接从春天进入冬天。“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这大概是史铁生在人生低谷时为自己编织的梦,诠释着史铁生对人生、生与死的感悟,也是史铁生用手中的笔在彷徨中的无声呐喊。史铁生在对四季的感悟中逐渐把握到了人生的真谛,在彷徨与呐喊中逐渐明白了生命的哲学:春夏秋冬不断流转,希望和绝望何尝不是一个轮回,万事万物在喧嚣后终究会回归沉寂,沉寂中的蛰伏便埋下了,春天的希望,就像《西风颂》中“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样,感性地沉寂、萧瑟与严寒不如回归理性去主动寻找希望。

四、四季是向死而生的精神高原

“生命的意义在于这些美妙精华的瞬间能通过自身创造出来, 那么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平和从容且兴奋地品味过程中的秀丽与悲怆。”史铁生在感悟地坛四季的过程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是其对四季展开畅想后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史铁生的一生并不平坦,甚至可以说是不幸,1951年,出生的他在学业上顺风顺水,1971年,年仅20岁的史铁生被告知双腿残废,余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20岁是人生中最充满朝气的时刻,而命运却和史铁生开了一个玩笑,当史铁生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被当头棒击,这是史铁生人生中最大的不幸。回到北京后的史铁生因双腿残废无法从事劳动,每日只能在自己生活的一亩三分地上消磨时光,祸不单行的是史铁生后来感染了肾病并发展成尿毒症,依靠每周三次的透析治疗续命。如果说飞蛾扑火是自取灭亡,至少曾经努力过、绽放过,在光与热的拥抱中化成尘埃不失为一个好的归宿,但对于史铁生来说,他直接丧失了绽放的机会,他的人生直接越过了夏秋只剩春冬。我想在北京静养的早期,史铁生一定是孤独的、悲凉的、迷惘的。是啊,没有人在被命运开玩笑后还能微笑面对,史铁生最大的情感应该是感叹命运不公的愤怒和顾影自怜的悲悯吧。

或许在阅读《我与地坛》的过程中会感叹命运的不公、造化的弄人,会因为史铁生的不幸而悲天悯人,但我们更应当看到在四季轮转背后史铁生充实且具魅力的生命,正如史铁生本人所说“朝向最高处挣扎本身足够充实一个人的精神”,命运会剥夺你的幸运赋予你不幸,但这并不是畏惧生命的理由,就像“仲尼厄而作春秋”一样,生命的高处应当是向死而生。

结语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对其二十岁时生活的回忆,是史铁生对其最痛苦时光的感叹,在对四季的观察与刻画中,史铁生逐渐明白了命运的真谛。命运对于任何人都很公平,没有人生来不幸,也没有人生来就幸运,均是自身的选择谱写了不同的人生。与不幸相伴而行的苦难或许会让人变得逆来顺受、麻木不仁,持续的折磨虽留下一道又一道创伤,但也让生命的棱角更加分明,就像“玉不琢不成器一样”,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生必然存在残缺,只是有些人的困难会难以承受。在经历了漫长的思考与沉寂后,史铁生悟了,他懂了,他把握到了生命的真谛:“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但生命就像四季一样在现实中循环,在循环中不断诞生和消亡。人生充满悲欢,苦难充满绝望,但饱经风霜之后的希望是对每一个敬畏生命者的褒奖。

猜你喜欢
我与地坛真谛双腿
边看电视边健身
爱的真谛
孩子喜欢夹着双腿 真相竟然是……
摇摆包
《我与地坛》中的“超越”
《我与地坛》与人生的境遇
一花一草见真谛
双腿深蹲起立,动作简单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