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官”评议的东明实践

2021-11-12 15:17
山东人大工作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主测评员额评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对公正司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突出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近年来,东明县人大常委会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在加强司法工作监督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建机制,夯实评议工作基础

司法工作监督是人大履行监督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届以来,东明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法官、检察官履职监督新途径,通过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宪法宣誓等加强了对被任命人员的任前监督,但任后监督一直处于“缺位”状态。为加强法官、检察官履职监督,2020年4月,县人大常委会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启动了本届人大任期内首次员额法官、检察官述职评议工作,这是菏泽市首个开展“两官”评议的县级人大。7月,经主任会议多次研究,制定了《东明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对法官、检察官述职评议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副主任为组长的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并书面征求了“两院”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报经县委研究同意后及时召开了评议工作动员大会。县法检“两院”党组高度重视,密切配合;被评议对象态度端正,认识充分,主动把人大评议作为接受监督、听取意见的重要契机,认真进行自查,努力改进工作,为评议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调研,广泛收集民情民意

为全面掌握被评议对象履职情况,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两个评议工作调查小组,分别由常委会副主任任组长,同时吸收专委会委员、法律工作者参与。三个月来,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谈心谈话、民主测评等形式,两个评议工作调查小组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征求意见。在法检“两院”召开了由全体干警参加的评议工作座谈会;在2个县直代表组、14个乡镇召开了由人大代表、企业主、学校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逐人逐项征求意见,与会人员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另外,还走访了2家律师事务所、4家法律服务所、20名人民陪审员、10名人民监督员,认真听取他们对员额法官、检察官的意见建议。期间,共召开座谈会26场,谈心谈话429人次,发放民主测评票429张,收集意见建议120余条。在调查走访和查阅资料基础上,形成了法官、检察官述职情况报告和个人履职意见,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履职情况、开展民主测评提供了事实依据。

三、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氛围

评议之初,县人大常委会就建立了宣传报道机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宣传报道。同时,通过人大微信公众号推送、在电视台开设《评议之窗》栏目,广泛宣传 “两院”工作及法官、检察官先进事迹,共报送先进典型21人,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为有效提升评议工作影响力,县人大常委会又分别举行了“人民满意法官”“人民满意检察官”授牌仪式,为优秀法官、检察官进行颁奖,引导广大干警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报道,不仅培育了法官、检察官的职业荣誉感,还增强了社会对司法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形成了“争先创优、奋力赶超”的良好局面。

四、重实效,力求评议客观公正

此次评议中,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公开、公正、客观的原则,扎实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一方面,把司法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重点内容,着力检查法官、检察官在履职过程中是否按照规定办理案件、履行相关职责,是否依法履行审判、检察权力,承担相应司法责任,真正落实“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和“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工作原则。另一方面,采取“专题常委会会议”评议模式,集中听取被评议对象履职情况报告、评议调查报告及“两院”工作报告。在集中评议环节,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据审议情况,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被评议对象进行民主测评。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投票占60%,“两院”工作人员、社会各界代表和服务对象投票占40%的权重,综合前期走访情况,评出了13名优秀员额法官、8名优秀员额检察官,有效增强了司法队伍的公仆意识、履职意识,为司法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在下步工作中,东明县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积极探索司法监督新路径,着力打造“两官”评议的“东明模式”,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实效,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民主测评员额评议
班长竞选,谁会胜出
论检察官员额退出机制
某市委宣传部遴选公务员试题
员额内检察官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B/S模式的电子化民主测评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宁波:“两官”履职评议“升级”
探索创新 推进“两官”履职评议
当前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测评的深层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