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探讨

2021-12-09 01:00朱影影
关键词:数学能力提升小学数学

朱影影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为例,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能力培养现状入手,并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希望对相关研究具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数学能力 提升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今的教学领域出现了诸多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在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以下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小学数学能力培养现状

(一)逻辑思维方面

对于教师来说,都希望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得到进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学流程较为死板,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或者把教学过程的内容安排较满,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这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理念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教师要在培养低年级学生加减法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思考算法和算理,利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计算方法方面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会因为不细心或者方法不正确导致计算错误,这时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将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在计算教学的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以机械性的步骤罗列为主,或者教师写出板书让学生记下,遇到同类型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生搬硬套,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三)作业布置方面

完成课堂教学环节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以此起到巩固和强化的作用。但是,作业内容不丰富,很多作业和生活缺乏关联,使得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也缺少兴趣。作业内容上还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层次性不够,比如都是27+11=?或者48-20=?如果换成27+?=38或者?-20=28,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思考如何解答,分析计算过程,同时要考虑到数学和生活存在哪些关系,这样才会让教学质量逐渐得到提升。

1.善于向学生提问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为缺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证教学的流畅性,把知识点呈现出来,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其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就是有效的方法,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都很有帮助。比如学习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提问指针所示是几点,而应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可以问:“大家看到这个时钟上有几根指针?”“哪根指针走得快?它是时针还是秒针?”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就会开始思考,并且发现时针走得最慢,秒针走得最快。

2.学会对学生引导

一些学生总是在计算的时候出现错误,一方面和计算思路不正确有关,另一方面和自己不细心有关,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计算错误,都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小学生处于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引导十分关键,比如教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如果学生在计算2+3的时候感到茫然,就可以让他们观察自己的手指,数出两根后继续数出三根,然后看看一共是多少根,这时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3.让学生善于总结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不仅是单纯地教学新知识,还需要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比如教学数学二年级“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时,要回想“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计算错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计算出答案,还要让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为了避免下次计算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然后定期翻閱,这样就会加深印象,避免出现计算的误区。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大家一起分析,这样也会让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

4.引导学生找到多种解决方法

数学知识结构是严谨的,需要结合有关条件进行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到答案,这就像从起点到终点,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到达终点。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教师也要多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比如教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长度单位”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明家离学校直线距离800米,他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到学校?哪种方式最快?”这时教师展示出一张线路图,分别标记出不同的出行方法、距离和时间,其中从小路步行需10分钟,坐公交车需3分钟,沿着马路打车只需要2分钟。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距离和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不止一种方法,比如后期就会利用到的数字和图形结合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1.重视兴趣的培养

在进行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兴趣的培养十分关键。很多小学生在初期对数学计算存在陌生感和恐惧感,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让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更有生机。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微课、多媒体等手段,同时合理融入听算、视算,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计算的乐趣。

2.巩固基础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可能忘记进位或者退位,也可能使用公式错误。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这是学生粗心导致的,然而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键在于学生的计算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运算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掌握不牢固,具体利用时不灵活。所以在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不要急于求成,教师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比如在法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定理总结等方法,让学生尝试利用公式去推敲,理解起来会更加轻松。

(三)保证课后作业质量

1.作业内容更加接近生活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侧重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避免大量使用“题海战术”,而是侧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教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图形的运动(一)”的过程中,教师经常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不过小学生在生活中很少发现这些形状。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观察生活的任务。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游乐园,然后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图形素材进行搜集。之后大家会发现,摩天轮有12根长臂,旋转木马的驾驶舱和方向盘都是圆形的,天上的风筝有飞龙、飞碟和八卦。再如教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道和公交车起始站到终点站乘客人数变化的题目,这种题目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重视算理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算理教学是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教师需要做到化抽象为具体,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学习加法知识时,可以让大数之间一起计算,小数之间一起计算,这样就会更加直观。比如在120+5+180+15中就可以利用这种思维,也就是对加法交换律的利用,这个过程就是实现算理形象化的過程。比如教学数学一年级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要想让学生对“凑十法”有更好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课后摆弄小木棒。此外,在算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实现知识的迁移。比如学习小数加法计算法则的知识,可以融入对人民币的单位进率关系,让学生知道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数学能力主要体现在计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小学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教材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保证课后作业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而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孝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高新区, 2018(14).

[2]胡艳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 15(7).

[3]郑权誉.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9(6).

[4]海生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信息周刊, 2019(8).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提升小学数学
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数学能力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数学课堂教与学研究
创设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意义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