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2021-12-14 13:44魏薇余景煜
当代体育 2021年42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光谷后备

魏薇 余景煜

在教体融合理念的引导下,体育科目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体育特长、身体素质优异的学生被挖掘出来,成为体育后备人才,既能够提升自身的素质,又能够在比赛当中为学校增光,并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这既符合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要求,又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武汉光谷实验中学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基于“教体结合”理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并切实全国“校园足球基地”学校、武汉市“网球试点校”在体育教学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本文以光谷实验中学体育工作及近5年体育后人才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策略。

1 研究目的

以东湖高新区光谷实验中学学校体育工作及近5年体育后备人才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新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分析,找出当前中学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探究影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教体结合”理念下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策略。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通过知网、万科等数据库为检索信息源,以“教体结合”“教体融合”“体育后备人才”“中学竞技体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根据检索出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关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文件,充分考虑网络上体育专家学者的论述,勾画出了基本的研究内容。

2.2 专家访谈法

依据研究的主题,与教育局、体育局等工作人员进行交流,通过电话采访与体育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沟通,并深入到高新区各个中学当中,与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沟通,就教体融合的发展及实际效果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开拓了研究的思路,为本文撰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3 结果与分析

3.1 光谷实验中学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东湖高新区光谷实验中学是一所武汉市级的规范化学校,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3个班级,在校学生3000余人。学校有可供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10930余平方米,人均占有面积13.7平方米,拥有400米塑胶田径场一处,足球场地一处,篮球场地6处,网球场一处(一个标准网球场及2个训练网球场),篮球馆一个;体育器材按国家教委颁布《体育教学学大纲》规定配备齐全。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3人,外聘教练3人。学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体育工作在区内中学当中首屈一指。近几年开始规划适合本校发展的特色体育项目,在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发展了网球、拉拉操等体育项目,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在积极探索,不再局限于校内体育教学资源,而是与各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训中心等校外机构进行合作,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流动系统,使体育后备人才有时间、有资源进行训练,有机会有能力参加体育竞赛。

近五年,实验中学的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有了一定成果,展示了2016年至2020年实验中学中考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情况。由图可见,从2016年单一的田径、足球项目,到2020年又增加了网球、篮球、啦啦操等项目,体育项目和体育人才种类更加丰富,各体育项目的输送人数也是稳中有升。

3.2 光谷实验中学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涉及到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各方齐心协力才能下好体育强国的大棋,并建立起长期有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制度。首先,光谷实验中学十分注重体育教学,并没有将体育当作副科,积极选聘专业体育教师或体育教练员,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大部分体育项目都需要专门的场地和器材,光谷实验中学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一直走在前列,学校调拨充足的经费来支持体育教育,这会极大程度促进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最后,体育竞赛是教体结合理念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竞赛,学校就没有培养体育人才的动力,光谷实验中学推荐学生广泛参与各项目竞赛,使体育竞赛被全校师生所关注,在校园内容营造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气氛。

4 结论与建议

4.1 “教体结合”理念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空间广阔

在体育强国背景下,青少年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体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中学教育体系当中,学校和教师对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越来越深,并对基于教体结合理念开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持乐观态度,只要对当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短板进行补足,并对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就能使我国的体育教学再上一个台阶,从而实现国家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切实提升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并为我国培养出一大批的体育后备人才,促进体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4.2 “教体结合”理念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4.2.1 加强学校内部体育教学工作

学校是學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体育理念的主阵地。光谷实验中学在确保体育课的教学时间,制定符合学生身体发展的体育教学内容,营造出爱健康、爱运动的体育氛围,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和球类竞赛,使学生真正热爱体育运动。同时,体育组也应加强校外联系,吸取专业俱乐部或专业体育企业的管理经验,建设期符合本校特色的运动队,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举办的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在校园内掀起竞赛热潮。在这些基础之上,学校也应加强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的传播力度,将体育竞赛和活动的精神传达到每个学生,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学校网站等渠道传播体育文化,使体育运动的氛围更加浓厚。

4.2.2 加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培养力度

一个学校中,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是进行体育教学的主体,没有专业优秀的教师队伍,那培养质量将会降低。因此学校应加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培养力度,积极引进文化程度较高、专业能力过硬、运动经验丰富的体育人才,以及优秀的退役运动员,丰富学校的体育教师结构,并要着重考察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运动经验,教学能力可以在入职后由学校进行系统培训。对于本校已有体育教师,学校也要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给予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胜任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工作。学校也要采取一定的激励制度,让体育教师和教练员能够清晰了解自身的职业发展空间,在做出突出贡献时,要及时给予奖励,从而调动起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教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不断发展提升。

4.2.3 完善各项保障政策

对于体育特长生的评价、升学机制要足够完善灵活,为体育特长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减少学生对成为专业运动员所感到的忧虑,确保学生在体育运动之外,依旧有机会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解决体育专业人才的升学问题。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学校也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体育后备人才能够在专业的场地上使用专业的体育设备进行训练,并要全面开放运动场所,让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学校也要在文化课和体育训练之间做好平衡,让体育后备人才在进行专业体育训练的同时,能够跟上文化课的教学进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4 规范体育后备人才挖掘制度

为了避免遗落优秀体育人才,学校也应重视起体育后备人才的挖掘工作,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求、培养体系和培养制度告知给全校学生,使条件较好的学生能够主动报名,避免因通知不到位,而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从而错过发挥自身体育特长的机会。在挖掘选拔体育后备人才时,学校可以分为基础选拔、专业选拔等多重选拔门槛,让学生有机会边训练边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全面激发出学生的潜力,并全面考察学生的成长性。

4.2.5 改革青少年竞赛体系

在专业运动领域,大众普遍对青少年竞赛的关注度不足,青少年体育竞赛在校园内部的认可度也比较低,得不到全部学生的广泛支持。因此应对青少年竞赛体系进行改革,学校与体育部门相互配合,确定每年要举办的各项体育赛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要加大青少年体育竞赛的传播力度,使其在本地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对全国性的联赛或其他大型赛事,体育和教育部门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平台增强青少年竞赛的影响,使更多人了解观看。对于分学段或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育部门应规划好合理的比赛时间,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学习和训练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其能够参与到更多的体育赛事当中,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切实促进体育后备人才的进一步成长。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光谷后备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Nothingness: the Destination of Harry’s Self—actualized Pilgrimage
武汉光谷有轨电车开展多交路全线通车试运行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策略的探索与分析
管家婆